1. 程式人生 >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逆襲大學》連載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逆襲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

用周計劃安排好你的時間

番茄鍾來幫忙

用思維導圖用好我們的大腦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到這些,我們頭腦中閃現的是農民的鋤頭、工人的斧頭、戰士的武器。對於學習,稱手的工具也要有,只不過來得沒有那麼直觀而已。學習是個複雜的事,但是,這樣的工具卻不復雜,一經使用,就會讓複雜的事情簡單下來。

用周計劃安排好你的時間

時間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個最珍貴的特殊資源。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只有前進,沒有後退,永遠不可能重新再來。無論貧富,所有人在時間面前都平等,所有人每天都是24小時,不爭自來,也無法積蓄。有限的青春時光,包含著對未來的無限展望,一切都寄託在對大學四年時光的期盼中。

然而在大學裡,尤其是在學習、生活方面陷入混亂的同學,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時間安排極度不合理。進入大學,可以真正自由地去支配這樣一個特殊的資源時,竟然發現完全手足無措。各種事務似乎永遠處理不完,想要的休閒總是不夠,不該有的懈怠時常來襲,只是,用來學習的時間卻常常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甚至找不到可以用來自主學習的時間。

我們一起去尋找時間的殺手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機,不少男生特別提到,是遊戲,我笑著給他們補充:手機遊戲。的確,現在通訊工具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移動應用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了無盡的機會,但是,接電話、打電話、發簡訊、看簡訊,手機QQ、社群、移動應用,時時刻刻,大段的時間就會被拆成碎片。再細數過來,時間真的是遊走在各種有形、無形的殺手中間:凡事缺少計劃、遇事不辨輕重緩急、缺乏效率、方法不當、無序的組織、丟三落四、拖拖拉拉、作息時間不當、健康狀況欠佳等,這些都成為時間不能充分利用的原因,極大地影響著生活、學習的狀態和質量。作為未來的社會人,在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都有美好的願望,都應該學會有序、有效地利用時間,形成充分、高效利用時間的習慣。這是充實度過大學的必要,也是未來事業成功的需要。

關於時間管理,有很多專門的研究可以給我們提供啟示。不少時間管理的措施並無深奧之處,舉手之勞就可以完成,然而難度就在於輕而易舉地也可以不做。例如,不少同學的手機上,時刻掛著QQ和人人。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對大學生而言並不是完全必要的,學會保持不從眾,不保證總線上,擁有這樣的風格,不會影響交往,而卻真正地將自己大段的時間保護住了。

按計劃工作是讓時間有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計劃按照實施週期可以有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大學學習的日常活動體現在我們的課程表中,是以周為單位進行的。大學生的學習節奏應該與學校安排一致,所以,我給出的建議是製作一張屬於自己的周計劃表,實施以周計劃為中心的學習時間安排。

製作周計劃表的步驟是:

Step 1:畫一張空白的,包含了全天所有時間段的時間表格。

Step 2:將所有的課程填進去,這是不能由你支配的時間。

Step 3:為生活、休息、體育、娛樂、社團工作等必要的非學習活動安排時間。

Step 4:安排自主性自學。

Step 5:在餘下的空白處安排各門課需要配備的自習時間,即限定性自學與主動性自學的時間。

可以很容易地完成Step 1Step 2中的任務。

學習並不是大學中的全部。將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的大學,造就的只是書呆子。充足的休息要有,豐富的生活要有,適當的社團工作和社會實踐也是合格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很看重體育鍛煉,在我的周計劃表中,有每天下午五點開始的一小時運動,除非給我排了課或天氣原因不能執行,否則這個安排會被堅決執行。在Step 3中,安排了這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務,其優先程度也僅次於選定的課程。

有不少的學習專案不能搞突擊,長期堅持才可以見效,在Step 4中可以給這些自學專案優先安排,例如每天20分鐘英語閱讀。英語閱讀可以安排在早飯後上課前完成,為此,吃早飯的時間需要比8點上課前不學習的同學至少提早20分鐘。對於不能早起的同學,可以將英語閱讀放在睡覺前,只是得約束住自己在那個時間不要急於進入和舍友的臥談狀態。我鼓勵我的學生養成看專業雜誌和報紙的習慣,這樣的習慣形成不是很容易,尤其是低年級時,很多術語不明白,閱讀存在障礙。可行的方法是,如果星期二上午有一節課的時間沒有安排,那就將“閱讀”當作自己排定的不用老師教的一門課,寫到課程表中,這裡體現的就是學習中的自我管理。再如網易公開課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也完全可以將之安排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不求兩個星期都看完,只求每週都有進展,長期堅持,必有大的收穫。低年級時,自主性自學可以少一些,而到高年級時,學校安排的課程會更鬆一些,自學能力也強了,自主性自學增多,自學的收益也將體現。

在這張貌似已經擁擠的課程表中,用心發現,還真是能發現一些空缺。各門課程需要配備的預習、複習、作業,以及拓展實踐能力需要時間等等,均可以根據需要一一填入表中,這是Step 5的任務。

適合自己情況的周計劃表就此完成。

製作出來的周計劃在實踐中可以再進行完善和補充。我要強調的是,計劃的價值在於執行。需要學會評價面臨事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計劃外的事務的優先順序低於計劃內的學習,尊重計劃對自己學習、生活節奏控制的權威性。當計劃趕不上變化時,要及時補做被擠佔的專案,這需要在執行計劃中適當地調整。

番茄鍾來幫忙

安排好時間,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很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有時,要做到有序、高效,需要一些意志力,“管”住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去做合適的事情。但往往這種意志力並不很可靠,我也並不希望大學生太過於發揚“懸樑刺股”、“以苦作舟”等傳統精神。如此做法,大學生活變成了苦難的經歷,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體驗,也不能是大眾的選擇。我們對於學習、工作、時間的管理,其實依賴的也就是一種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制度,很自然地達到有效管理的目標。更重要的是,這些有意而為的行為,將無意中養成習慣,甚至成為可貴的品質。這種制度區別於外界強加的規矩,是完成自我管理的一個培養過程,形成的是一種更加個性化的風格。有一些愛動腦筋,善於總結的人也將他們的好辦法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其中,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番茄工作法得名於發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最早的“計時教練”——一枚番茄形狀的廚房定時器。在這個番茄鐘的幫助下,他改變了大學生活中一度學習效率低下的狀況,而後迎來了自己高效的工作和精彩的人生。番茄工作法將一個番茄時間定義為25 min的專注工作時間加上5 min休息時間,利用整個番茄時間,專注於某件事情,減少打斷,提高時間的感知和掌控。3~4輪一個番茄時間加短暫休息交替的工作後,休息10~15 min,操作者在勞逸結合中獲得了非常高的效率。

番茄工作法有兩個要點:一個要點是在每天工作開始前要規劃待完成的任務,並且明確地寫到任務列表(To do list)中;另一個要點是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計劃好的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圍繞制定任務列表和實現專注,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在一個番茄時間內,會有突發事件,以及突然而來的想法干擾當前正在完成的任務,所需要做出的處理也並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任憑打斷,而是在任務列表中簡單記錄後繼續專注正在完成的工作。利用番茄工作法,不僅有效地控制工作節奏,而且藉此總結,激勵自己以更大的熱情繼續投入學習和工作。

我花費了4個番茄時間看完了《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給我的工作也帶來了頗多的收益。花少許時間砍柴,換來的是能多多砍柴的輕鬆、有趣、有效的工具,無疑是我們有效利用時間的好幫手。

用思維導圖用好我們的大腦

隨著對大腦工作原理認識的逐步深入,人們意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我們對大腦的浪費出人意料。人類的腦力只發揮了很小的一部分,從1%到10%,說法不一,總之是很少。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具有愛因斯坦一般的智慧潛能,如何充分利用大腦,成為不少智力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

大腦的無限潛能,與其構造有關。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部分,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已經發現了一些這兩部分大腦的工作機制和特點。

分開來講,我們用得最多的就是左腦。左腦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主要儲存人出生以後所獲取的資訊。因此,將左腦稱為“現代腦”,也稱為“理性腦”。人在處理簡單的語言問題時,左腦相對活躍。左腦發達的人處理事情比較有邏輯、條理,善於判斷各種關係和因果,善於統計,方向感強,善於組織,善於做技術類、抽象的工作。

相對地,右腦的潛力被我們長期忽視。右腦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象、綜合等功能,具有形象思維能力,但不具有語言功能。右腦資訊的來源渠道,一部分是人出生後憑直觀感受直接攝取的,還有些是經過左腦反覆強化的資訊轉存而來的,更重要的是,500萬年來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經過濃縮以後遺傳下來知識,“編碼”之後,地儲存在右腦中。因此,右腦又稱為“祖先腦”。右腦處理聲音和影象等具體資訊,具有想象、創意、靈感、超高速記憶和計算的功能,有感性和直觀的特點,所以又稱“感性腦”。將左、右腦放在一起對比,左腦的記憶迴路是低速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住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右腦的記憶是高速記憶,並且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一件絞盡腦汁無法想清的事,卻不一定在什麼時候神奇般地“冒”出了一個獨創性的構想。這是用語言、文字工作的左腦,完敗於由情商、聯想、感覺支配的右腦的表現。

瞭解到這些幾乎可以將我們嚇一跳。在長期接受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居然自廢武功,只利用了一半的大腦,並且拋棄的是更加強大的右腦!單純以文字、數字為載體進行的知識傳授,通過分析、推理去理解、掌握經過整理的知識,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對左腦使用得越來越多,而右腦的使用卻越來越少。右腦所特有的想象力、創造力、超高速記憶能力和靈感,這是讓天才成為天才的資本,卻在我們的學習中被忽略。我們在3歲之前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憑藉的就是強大的右腦,自從開始認字、識數,學校教育中嚴重依賴的就是左腦。儘管現代社會利用套裝知識傳遞知識是必需的選擇,但應試教育中將右腦的功能長期壓抑進入到沉睡狀態,這是教育之罪。

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我們的學習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左腦和右腦,並且要注重讓左右腦之間產生聯絡。這樣做,是為更好的學習效果,也是讓右腦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進一步啟用沉睡已久的右腦。否則,我們付不起這個代價。

為此,我介紹一種盛行於歐美國家的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mind map)。藉助於思維導圖這樣一個有形的工具,可以將自由的思想、創新的思維畫出來,在左右腦之間搭起一座橋來,發揮右腦的作用,改善我們的學習,開發我們的大腦潛能。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研究大腦的潛能過程中發明的,一本小書《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宣告了它的誕生。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之間建立起記憶連結。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承載著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給我們帶來了注意力、記憶力、閱讀能力、歸納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思維導圖也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於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的形狀與人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線非常相似,是畫出來的思維,是可視的思維,反映的是人類最為自然的放射性思考,並將這種思考具體化後進入大腦中進行儲存。

思維導圖簡單卻又極其有效,能充分利用左右腦的功能,憑藉的是對顏色、影象、符號的使用,不但可以協助記憶,增進創造力,也讓學習更加輕鬆和有趣,而且可以將學習變得極具個人特色。作為一個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思維導圖的應用領域還可延伸到創作、專案企劃、問題解決與分析、會議管理等方面,成為未來職業生涯中工作、學習的支撐。

將思維導圖用於學習,從學畫思維導圖開始。圖7–3中給出的就是一張思維導圖,講的就是畫出思維導圖的規則。從用什麼樣的紙,如何開始,使用影象、符號、色彩、文字的原則,運用的線條的要求,思維導圖的結構特點,以及要採用的風格,就這樣層層看下去,是否已經感覺到了思維導圖魅力?一件可能需要一大堆文字,費上半天口舌也說不明白的事情,竟然如此簡單地用思維導圖刻畫了出來。更重要的是,顏色、線條、立體的圖形、突出的主題、有趣的圖示,無論是畫圖的人,還是看圖的你,已經在無意識當中左腦和右腦兼用,並且已經建立起了之間的聯絡,默默無聞但功力非凡的右腦已經實質性地參與了你的認知過程。

好了,請立即、馬上,找一張空白紙出來,備幾支彩筆,模仿著畫出你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 C++學習中函式部分有不少概念攪得你頭昏腦漲,畫一畫,越畫越清楚。
  • 複習高等數學了,定積分、不定積分、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原來把這些概念、公式、影象組合畫到一起是如此的有序,它們原本就是一家子。
  • 35歲的科比•布萊恩特受傷了,作為科蜜,你知道心愛的球星可能就此結束他的職業生涯,一張思維導圖,畫出他的成長、成名,畫出他的球場內外。
  • 發小就要走進婚姻的殿堂,婚禮安排好複雜,新娘化妝、婚車佈置、迎娶過程、酒店安排、婚禮儀式,連同晚上的鬧洞房,一張思維導圖畫下來,一層層細化,原來也可以這樣有條不紊。

學以致用,只有用下去,精彩才會展開。我學習思維導圖是從《圖謀職場——思維導圖實戰手冊》開始的,3個番茄時間的投入,找到了一個可以終身受益,提高效率的工具,這是件一本萬利的買賣。提醒想去嘗試思維導圖的同學,不必為你拙劣的畫技而擔心和自卑,自己畫自己看,沒有什麼,而且畫技可以就此得到提高。畫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一種思維的過程,盡情揮灑即是。儘量手畫,這樣才夠味。而有時想要向別人做些展示了,或者技藝已經純熟,不妨也讓計算機參與到你的思維活動中來,有多款好用的軟體可供你選擇。學IT的,用什麼軟體,該怎麼用,我再講就多餘了。

返回到【全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