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12.1 草根的追求——《逆襲大學》連載

12.1 草根的追求——《逆襲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12.1 草根的追求

每一位年輕人都正在處於成長的時期,無論家庭背景如何,做一個獨立的人,是每一名熱血青年的願望。有人受困於父輩無法為自己提供一個可以站得更高的平臺,而有些人卻時時刻刻想擺脫父輩強加的溫柔呵護,成就屬於自己的輝煌,洗刷某些“二代”樹立的不良印象。面對這一群需要奮鬥,也熱愛奮鬥的群體,我又想起了我的草根情結。

用草根的方式 

在參加母校蘭州大學百年華誕慶祝活動時,一位當領導的老校友致辭中謙稱代表“草根”說幾句,引發了我做草根中的草根的一番感慨,進而意識到在進取的方向上,選擇了做草根,就是要向泥土的深處鑽,這是作為草根應該選擇的方向。在近幾年沉下心來,貼近學生的需求,推去眼前可以帶來直接收益的機會,看到了在自己的幫助下發生了變化的學生,也深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欣慰。在中國的教育大格局中,需要有把握著前進方向的掌舵人,也需要有更多堅持教育理想的教師和學生能夠面對問題。心懷著自底向上變革的信心,突破的人多了,很多頂層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然化解,至少自底向上的突破能夠與自頂向下的改革勝利會師。

歷史是人民群眾書寫的,草根就是社會的脊樑,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每一位身在大學的青年,有的人將來會成為陽光下的樹幹、枝葉,而大多數人的將來是要在基層發揮聰明才智。我們應該知道草根的偉大,能品味到草根的精神,懂得草根的高尚,用草根的方式去思維和實踐,迎來屬於草根的輝煌未來。

那什麼是草根的方式和草根的精神呢?在一次給畢業班學生的班會上,我講了“從草根做起”。我希望我的學生能發揮草根的強大力量,為自己贏得未來,為社會承擔責任。

草根總是能夠立足現實,腳踏實地。進入社會後,大家會發現社會確實比學校複雜,但有了身為草根的定位,就能直面挑戰,不再報怨現實怎麼會是這樣,為什麼沒有我想象的做事空間。我們不去追究現實中的對錯,只要是存在的,就是正常的,我們都需要面對,也能夠正面去對待。我在自己十幾年當教師的生涯中,經歷好幾次由於外部原因而低迷,但最後認識到我的工作必須要接受現實時,沉下心來,認識到我們當前高等教育中的問題是教育發展道路上避不開的,進而能夠立足現實,不斷找出工作的入手點。能立足現實,就不會先入為主,帶著那麼多的主觀意願工作,工作中才能夠取得效果。

草根總是能夠勇於改變自己。我推薦大家大一時讀過李開復的書。其實李開復傳達給大家的核心思想在於,你不可以改變外界的一切,你只可以改變自己。在傳統文化中,水具有高尚的品質,水善於以自己的變化去適應環境提出的要求,於是具有了自然界最強大的力量和最高尚的品質。要主動地去變,有預見性地變。求得改變不僅需要一種意識,更需要一種能力,要去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變遷。草根擁有的資源、資本不多,在變化上更能夠堅決執行,靈活應對。

草根是能夠堅持不斷學習的。我所講的學習不限於專業學習等正規系統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是一切接受新生事物的活動。我們需要用學習的態度,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解決將來面臨的一切問題。看到一些同學即使在學習課內知識時也採用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我很著急。現在已經進入終身學習的年代,你需要用學習的方式解決職業發展中的一切問題,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調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力。

草根可以執著地追求目標。工作以後,你會發現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有些事可做可不做。在現實中,也有一些事需要人做,但大家習以為常就是沒有人去做。草根要認真地去做自己認為正確,也能夠去做的事。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還是有空間做任何的事的。跟隨自己的心靈,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這是何等的快樂!我從小就想當老師,於是在機會來臨,決定投入了這一行。十幾年來,我能愉快地從事這項工作,不斷地應對各種挑戰,靠的就是這種執著。我說的執著不是要讓大家和環境對著幹,你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做好協調,這是一種需要磨鍊的能力。

草根擁有寶貴的責任感。在對待家庭,你需要有責任感。善待親人,會用智慧和大愛處理好下一代的教育,即使屆時還拼爹,你的戰鬥力也不弱,但不要演延續“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培養出坑爹的二代。在社會責任方面,我們大多數的同學將來會搞技術,你要考慮你的技術和產品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比例,你將來從事投身遊戲產業的技術和推廣,你就要考慮青少年遊戲上癮的問題,否則,即使你成了遊戲大亨,我當老師的也看不起你。如果你工作兩年後仍要考公務員並如願以償,你要心懷“為人民服務”的意願,考慮如何造福一方的事,不能去一味地隨大流,你需要記得現在對社會上的不公,以及某些官員不作為的痛恨。如果你想當老師,不僅是考慮怎樣才能謀得這個職位,還要問自己是否真心喜歡教育,將來不能誤人子弟。作為草根,就要習慣於擔當,這樣的責任感會是長久支撐的力量。

我們都是草根,這是一個基本點。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由名貴樹種發芽而來的,日後會長成參天大樹,為眾生提供庇護,但現在你還混跡在我們草根中間,如果不認真做草根,你將真的要草根了,甚至連草根都有不配。

也許更多的老師會鼓勵學生將來能大展巨集圖,而甘作草根的老師卻要學生能沉下心來,做好草根。這對於他們在進入社會後踏實地邁出第一步,非常重要。社會越是浮躁,身處需要奮鬥時期的年輕人就要越能沉下心來,以草根的姿態去應對各種的挑戰。誰能夠沉下來,誰就能在社會中獲得的起飛的資本,用自己的面對,化解一切的挑戰。

追求自由與公平 

進入大學,大學生開始睜眼看社會。進入大學,意味著學生與社會也越來越近,以前不關心的一些事情,現在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去關注。於是,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強大,看到了社會的進步。與此同時,教育、醫療、養老、房物價、貧富差距、社會公平、廉政、信仰、道德,怎麼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事?年輕人關心國家和社會的未來,知道我們這樣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在進步中面臨的挑戰,感受到了社會轉型之中的諸多待突破的難關,看到了改革進入深水區後的諸多的反覆,也在各種不同的聲音面前,常常感覺到分辨不清真偽。年輕人在享受時代進步和條件改善所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看到了面臨的諸多制約和限制。20歲上下的年輕人,在“一心好好學”的溫柔中,在“只要考上好大學”的叮囑中,猛被推到了需要直面各種現實的位置,有人看到的是無須揚鞭自奮蹄的緊迫和作為,而有的人卻套上了裹足不前的桎梏。

年輕人的發展,需要給予足夠寬廣的天地,自由和公平成了最在意的事。自由的大學中,自由賦予我們選擇的權利,而自由也成了享受真正自由的障礙。大一學生口中的自由,不過就是沒有人管著了,這種人身的自由和行動上的自由實質上在未成年之時並不曾真正有過。而到大二時,會意識到這種沒有人管並不是真的自由。大二學生的兩極分化開始分明,不少人經過大一的忙亂和無序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也有人依然繼續偏離著正確的軌道,完不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習、提高能力成為了奢望,成就理想中事業的夢想正在漸行漸遠。大學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業標準,也就成了限制某些同學所需自由的障礙。追尋真正的自由,在分化中把握自己的走向,是個很重要的事。

我絲毫沒有擔心大家會絕對化地理解自由。人是社會性動物,必然受到各種規則、條件的制約,自由是在這些規則和條件約束下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哪裡呢?是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自如地調控著自己的行為,將預料中的收穫一個個地收入囊中,這是真正的自由。我們本應該都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但前提是首先要能面對現實。自由不是一個憑空而來的事物,真正的自由一定是具體的,與人所處環境共存的。有些同學名為大學生,卻將“學”字擱置一旁,時而責備自己做著不該做的事,卻任由自己繼續滑向誰都不願看到的那一端。這是用“行的自由”對“心的自由”的踐踏。這樣過大學生活的人,成了十足的奴隸,課程是否能及格,學分是否能修夠這樣一些最最基本的要求,成為了束縛他們的繩索。他們過著一種悠閒和看似自在的生活,卻時時處在自我的矛盾當中,這也很難獲得體制和大家的認可。該塑造的核心競爭力隨著時光而從指尖流失,自由也漸漸離他遠去。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同學,在積極的實踐和探索中,輕鬆地駕馭著自己的現在和未來。他們是在忙碌中享受輕鬆的,學識和能力一直在穩步提升。由此而來的是在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中的自由,併成為心靈自由的支撐。在一種良性的迴圈中,隨著能力的提高,自由將更進一步地提升。

不同的人,已經走過的歷程、現有的條件、能得到的扶持各有差異,有人處處受制,有人左右逢源,有諸多障礙甚至不公平。我們不禁要問,競爭可以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嗎?就業中的拼爹透出了許多人的無奈,勾出了我們對於社會公平的渴望。其實,我們那沒有戰鬥力的爹將你送到這個平臺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了。接受現實,主動爭取,而不是坐等機會的到來。

有一些人徘徊在等待之中。老天,何時給我公平?因為看不到希望,所以選擇等待。這種等待將會繼續。

還有一些人卻在將不公平放在一邊,專心做應該做的事。我有很多天真的在校同學,或許他們壓根不知道或沒有想過這種不公平。然而,就在這種對不公平的漠視之中,發揮自己的能動,真正學有所長,為贏得未來爭取到了寶貴的機會。發展是硬道理,不說絕對公平不會有,沒有靠山也是一筆財富,也是一項投資,產出的是一個強大的自己。在我的學生中,有人用刻苦的學習與積極的實踐,練就過硬的本領,直面這種不公平。初出校園的他們,還不到說成就一番事業的時候,但有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和生活,由家裡的負擔,變成了家庭的支柱,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和公平普照天下的時候,個人的自由與公平,更需要自己把握。我相信一個社會當中,能夠把握自由,能夠爭得公平的人多了,整個社會的自由與公平才能夠成為現實。自由和公平從來不是有誰會送到你跟前的。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投入,產生了出不同的結果。大量的成功和失敗的大學生活告訴我們,如果繞不開某些束縛和磨難,勇敢面對就是了。即使遇到了現實中的不公平,要接受它,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之踩在腳下。一次不行,堅持努力;短期不行,長期抗爭。在堅持中,一點點地獲得突破。

求學的時期非常短暫,在這個增長能力的黃金時期,朝著目標邁出有力的腳步,我們沒有資本和時間多去顧及路邊的喧囂。無論意在為自己爭取將來幸福的生活,還是有志於未來在社會改革中為國家民族奉獻上自己的力量,求學期間的青年人都應該將最大可能的精力投入到塑造一個理性、能幹的自己中去。未來的社會需要這樣的精英。用先“掃一屋”的姿態,用自己的力量回應束縛自己的不公平,這是我們的選擇。有無數的學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了起點,抓住了未來。未來的中國,就是要由無數這樣漠視不公平的公民創造。

最難以讓人接受的是,有一部分大學生,以“寒門”的身份,用著父輩花幾倍辛苦打拼來的資金,追求著“權貴”的生活。幾年大學下來,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沒有提高,倒是再也“吃不下家裡的飯,睡不慣家裡的炕”。這樣的過法,不僅仍是家庭的負擔,也是社會的累贅。

寒門中走出 

歷史上不乏出身寒門,經過發奮讀書而改換門庭的事例。所謂寒門,一則沒錢,二則沒權沒勢沒門路。現代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對出身寒門者有更多無奈。城市擴張中,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年輕人起步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有很多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的地方性大學。我所關心的學生們,出自富裕權貴門第的不是很多,反而是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不少,大多是很普通的家庭。

我有一位學生,家庭條件一般。她利用寒假的時間,在大多數同學度寒假的幾十天裡,去工廠裡打工攢生活費,甚至春節的那幾天,她都在加班以求多掙一些加班費。她說:“這種方式掙錢,比家人容易多了。”她靠貸款解決了學費,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生活問題,順便地,她通過在企業工作的經歷,獲得了寶貴的體驗。

其實,我們也很容易見到或聽到一些家庭,為了子女上學負債累累,甚至有個別的,爹孃累死累活地打拼,作為子女卻在學校揮霍時光與金錢。我們應該感嘆,作為一個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解決父輩們可能都為難的事。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將來能夠有能力衣食無憂,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啃老族”一類的詞彙本來不必與我們沾邊。奮鬥和打拼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生存的艱難中,在對公平的爭取中,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這種進取中的力量體現的是一種自由,具有無窮力量的自由。

一位大學生給我來信,滿含著對家中沒有背景的無奈,其實真是何必呢。家境越是貧寒,家人越是使足了力氣支援你的學業的,越需要及早具有改變家庭境況的力量。

原信

我的回覆

由於家庭不好,也沒啥背景的,就開始漸漸的對未來產生了憂慮,有一陣子晚上都很難入眠。

有憂慮,才能有前進的動力,只是不要把將家庭條件對自己的束縛看得太重了,這只是“知己知彼”中“知”的部分,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強調太多,會讓自己太悲觀。放下包袱,只能這樣做。

我對幹苦活,沒技術含量的工作比較不滿意,不想成為一個社會底層人員,同時還有想挽回高考的影響。我不希望被高中的同學看輕,同時也有“一計在手,天下我有”的想法,鑑於這兩年沒有認真對待,所以參加了專轉本的考試,也順利的通過了。

看到前半句的時候,我想告誡你眼光不要那樣世俗,同時要放長遠些。在奮鬥過程中,起步可能會低一些,乾的活會苦一些,會在有些人眼裡看起來不那麼高貴,但這又何妨呢?要看到一個可能是比較長期的奮鬥的過程,終於突破了來自各方的束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最終得到認可。不這樣看,也會讓你背上包袱,釋放不出自己的能量,徒增障礙。專升本通過了,是一個機會,要看你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

我有一個心理,即想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學習,同時還有急功近利的矛盾。這是關於家庭背景造成的,由於長輩給予不了很大的幫助。這個社會的80後,要想靠自己獨立在適齡階段解決人生大事的畢竟是少數。

你強調背景太多了。可能家裡支撐你到現在也不容易了,處在這種位置上還念念不忘別人有靠山,除了增加自己的消極心理還能再給你帶來什麼?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是窮人家的孩子。窮不值得誇耀,誰也不願意家貧。在我的經歷中,承認了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後,才意識到我的家庭給了我多麼寶貴的財富,然後生出了早當家的豪情。有了窮的坦蕩,我們不求一夜暴富,但追求逐步改善,不求一代做到什麼程度,但求代代進步,不求一定要能到什麼年齡就要達到大眾的某項“標準”,而可以在踏實、持續的努力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一起享受可能要經歷的清貧,共同享受由奮鬥帶來的幸福生活。這種選擇是現實的,也是可行的,是可持續的,是能獲得真正幸福的。相對於專業學習,我想你心態的改變更重要。

在你的部落格上,看過一個勵志故事。他說學習糟糕,然後不知怎麼的突然牛了,在實習期就能搞核心了。人家怎轉變的?

你看到了他的結果,不知有沒有注意到他的感言:“箇中辛酸,誰能體會。”各人的情況不一樣,針對你自己,這個過程只能由你自己去書寫了。要相信自己,相信奮鬥。希望你能夠有你自己的體會。

上面的話,有我的哭訴,有我對學習的迷惑,也有對別人轉變之大的疑惑。不管怎麼說,希望老師能夠給予指導,當然上面也有我可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和想法的錯誤,一併解惑。

要驕傲,不富裕的家庭給了你現在奮鬥的機會;要慶幸,大學的擴招給了你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真不要“哭”了。只有當你能放下包袱,笑對這一切時,才可以輕裝上陣,自信、充實、豪邁地為未來拼搏和開拓。祝你能找到好的心態,打通求助的通道,衝上快速進步的道路!

與寒門學子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相對照的,是某些有“好爸爸”的年輕人,他們過著滋潤的日子,講著已經由爹安排好的遠大前程。關於各種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們的報道也刺激著我們的神經。

不必對“二代”們羨慕忌妒或者恨,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歷程和未來。二代們總是吸引人眼球的,個別無能的二代們,總得造出點什麼來告訴人們他的存在。將眼光放得更寬一些,作為一名一直在和年輕人打交道的老師,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看到的是更多靠自己的聰明和努力,為自己開闢出廣闊空間的年輕人!其中有家境貧寒的,也有條件優越的,成長中最重要的基礎,並不是外部的條件,而是你自己。這些平凡的,造不出新聞的年輕人,他們在健康、快樂、持續地發展,也在為社會創造財富,在為社會進步貢獻著力量。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奉獻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改善著家庭的生活,不斷擁有新的體驗。

一篇短文《我花了十八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寫出了寒門學子避不開的艱辛奮鬥之路,以及在無法改變現實,就去努力改變自己的實在與豪邁。又一篇《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道出的則是另一番氣度:喝不喝咖啡又有什麼打緊呢?生活姿態的優雅與否,不取決於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資,而是取決於品茗的態度。

一則網貼《我的父親是一個收棒子的》感動了無數的年輕人。一位已經是外企職員的程式設計師感慨:“見過外面的精彩和農村的反差,曾經讓我迷失了自己。但是隨著年紀的長大,真的越來越懂得農民的可愛和父親的偉大。我們都曾經因為是農民的孩子而自卑過,但是我們也會因此而自豪的。”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跑得快些,而不是站在雨中哀嘆和等待。真實面對,誠信勞動,知足常樂,心懷感恩,減負前行,從寒門中走出的學子,從這段寶貴的經歷中獲得的精神力量,經歷了風雨世界,將變得更加清明,敞亮。

 

返回到【全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