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傳》六、“紅衣大炮”轟殺“狗日的騰訊”—3Q大戰

《騰訊傳》六、“紅衣大炮”轟殺“狗日的騰訊”—3Q大戰

        前情回顧 騰訊擊敗了MSN之後,在IM領域再也無人能敵。與此同時在我們中國網際網路的地盤上,所有細分領域的外來者都被我們的本土企業橫掃出局。自2005年之後,歐美人一提及中國網際網路市場,都只能摸摸鼻子笑笑,因為這片黃種人佔據的大地,是他們所有人的滑鐵盧。

 

站穩了腳跟之後的馬化騰,立即提出了線上生活的戰略,讓騰訊的產品像水電一樣的融入到使用者網路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騰訊業務將覆蓋一切可以看得到的網路服務。除了社交之外,還有廣告、搜尋、電商和遊戲以及可見的一切領域。

 

而騰訊的這個戰略核心,就是基於QQ巨大流量支援的後發策略。尾隨其後,快速跟進,流量匯入,超越反殺。這就引發了整個行業對於騰訊的不滿,指責歸結為三宗罪:

 

  • 一直在模仿從來不創新;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 壟斷平臺拒絕開放。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當時的投資界有這麼一個說法,當一位創業者向投資人解說自己專案的時候,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你的這個專案,騰訊會不會做。如果不會,那麼還好。如果會,你怎麼保證自己不被騰訊幹掉?如果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那麼無疑投資的風險巨大。

 

馬化騰的線上生活戰略確實給騰訊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到了2010年,騰訊市值達到了2500億港幣,一舉超越雅虎,成為了繼google、亞馬遜之後的全球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那一年,摩根士丹利釋出的一份叫做“全球網際網路趨勢”的年度報告中。騰訊成為唯一一家被屢屢提及的中國企業。在創新能力一項上,騰訊排在蘋果、谷歌和亞馬遜之後,位列第四,甚至超越了微軟和索尼。

 

還是2010年的5月3日。QQ同時線上人數突破一個億!這個時刻距離99年QQ上線過去了整整11年,就在4年前,06年的時候QQ的同時線上人數達到了2000萬。這個時候騰訊的一位高管問馬化騰說,你覺得QQ的同時線上人數什麼時候可以超過一個億?馬化騰說,在我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了。然而,奇蹟還是不期而至了。

 

在2010年這個大豐收的時間點上,馬化騰進行了的一次公開講話,其中提及了兩個話題:

 

  • 一個是關於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他認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二次圈地運動已經結束了。中國告別了門戶時代之後,百度在搜尋領域成為了最大的成功者,而阿里巴巴在過去的兩年,淘寶網替代以往的B2C業務成為了新的增長點。由此,騰訊、百度和阿里分別把住了社交、搜尋和電商這三個最重要的應用性入口,BAT時代已然到來。

 

  • 另一個話題是關於騰訊未來發展的,馬化騰說騰訊將繼續圍繞線上生活,迅猛拓展業務範圍,並且加大在搜尋、安全、移動網際網路以及微博上的投入,爭取在亂局中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言下之意就是表明騰訊將繼續與天下為敵!

 

在網際網路叢林中,日漸強大、無遠弗屆的騰訊正在膨脹成為一個巨型動物!他的存在方式對其他物種的生存構成了巨大的威脅。2010年,騰訊的半年報中利潤為37億元,百度是13億,阿里是10億,搜狐是6億,新浪是3億,騰訊的利潤比其他四家網際網路大佬的總和都還要多!

 

種種對於騰訊的不滿如同帶刺的荊棘一樣四處瘋長,雖然這些四散的指責還並不足以給騰訊帶來實質性的傷害,但是,聚氣成勢,眾口鑠金,對騰訊的一次強烈聲討還是以一種很戲劇化的方式被釋放了出來。       狗日的騰訊 就在馬化騰公開講話後的三個月,各大網站都被一篇檄文所覆蓋,說白了就是長篇的聲討書。標題相當的粗暴《狗日的騰訊》!文章配了一張圖,圍著紅色圍巾的胖企鵝,身上插上了三把滴血的尖刀。

 

文中的內容無非就是再次聲討騰訊的三宗罪,只不過措辭更加的激烈。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史上,騰訊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場盛宴。只要是一個領域被看好,騰訊肯定會伺機充當掠食者,他總是默默佈局,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你的身後。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毫不留情的划走自己的那塊蛋糕,甚至成為終結者,霸佔整個市場。騰訊不僅不是創新者,甚至是中小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的天敵。他貪得無厭,沒有他不染指的領域,沒有他不想做的產品,與全世界為敵,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針對此事,在騰訊緊急召開的辦公會上,每個人的面前都丟著一份這篇檄文的影印件。在長達一刻鐘的沉默之後,馬化騰終於開口了,他默默簡單說了一句,他們怎麼可以罵人呢?在他看來也就這樣了,無非就是罵的難聽一點,這些年也沒被少罵,早就皮糙肉厚了。我們做做宣傳工作,化解一下負面效應就是了。

 

然而,“狗日的騰訊”只不過是一道小小開胃菜罷了,騰訊沒有人意識到暴風雨將至的氣息。

 

我們有古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至剛易折,上善若水,此時的騰訊確實處在了木秀和易折的處境。對於環境危機缺乏敏銳性的騰訊註定遭遇一次致命的攻擊,而唯一的懸念只不過是攻擊的發動者是誰以及攻擊的方式和角度如何。       紅衣大炮 這個時候,我們的另一位主角就該登場了,江湖人稱紅衣大炮的周鴻禕。他所主導的奇虎360,在2010年的9月,與騰訊展開了一場極為慘烈的使用者爭奪戰。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3Q大戰。

 

周鴻禕他的名字裡面那個禕字是衣字旁一個韋字,他說從小到大他的名字就沒有被讀對過,大家都叫他周鴻韋。所以他在公眾場合都會穿一件紅色的衣服,告訴大家我叫做周鴻禕。他是屬於剛猛一路的,所以才會有紅衣大炮的外號

 

有一次他參加一個電視節目,一位臺下觀眾問了他一個問題,說為什麼我用360強烈解除安裝卻解除安裝不掉360呢?周鴻禕差點就和觀眾掐起來,他說我就問你,你拽著自己的頭髮能不能飛起來?

 

周鴻禕與馬化騰,這兩個宿敵第一次見面是在02年,是在馬雲作為東道主在杭州舉辦的第三界西湖論劍大會上,當時周鴻禕還是搜尋網站3721的掌門人。相比於拘謹寡言的馬化騰來說,周鴻禕就特別的外向活潑,他當著馬雲、丁磊、馬化騰他們5個的面調侃說,我們幾個人當中,只有馬化騰最不成熟了。所有人聽得一驚的時候,周鴻禕慢悠悠的說,因為我們幾個都結婚了,他沒有。面對調侃,不善言辭的馬化騰無言以對。

 

不過在這次有趣的會面之後,周鴻禕就開始一路倒黴,先是他的3721被雅虎收購,他變成雅虎中國區總裁,但是我行我素的性格在這樣的國際公司裡實在是不好混。隨著05年百度上市,雅虎在中國搜尋市場上的份額逐漸下滑,楊致遠終於失去了耐心,把他連同雅虎中國一起賣給了阿里巴巴。但是周鴻禕和馬雲兩個確實水火不容,關係迅速惡化。沒辦法,周鴻禕只有離開,後來當了一段時間的投資人,直到2006年的時候,他出任奇虎董事長,開始他的二次創業。

 

後來的事情我們就知道了,奇虎推出360安全衛士,用堅決免費的策略擊敗了防毒領域的其他競爭者,像是瑞星、金山這些防毒界的大佬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就全部被一招打翻在地,很快它就在防毒領域一家獨大。到了2010年的時候,周鴻禕已經坐擁億級的使用者。       風雲際會 那說到3Q大戰,馬化騰和周鴻禕兩個是怎麼掐起來的呢?誰先動的手呢?

 

應該說還是騰訊,安全軟體這個東西,其實一直一來並不受到騰訊的重視。如同一家大機構裡,從來不會有人把門衛室當做是戰略部門。但是騰訊的線上生活戰略,使騰訊越長越大。結果就長到了周鴻禕的地盤上。

 

騰訊的有一個軟體叫做QQ醫生是誕生於2006年,當時只不過是為了防止QQ號被盜而推出的。可是後來不斷的升級迭代,到了09年推出的3.2版本功能和介面就已經開始酷似360,似乎騰訊又一次啟動了他的後發超越戰略。到了2010年的時候,QQ醫生利用QQ平臺發動了一次強勢推廣,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10年5月份,QQ醫生更名為QQ電腦管家,功能已經與360的完全重疊。

 

騰訊在防毒市場的斜刺出手,在大家看來一點也不陌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QQ電腦管家將首先在QQ體系內完成對360的替代,這意味著360將被驅逐出全國最大的社交使用者網路,然後,QQ電腦管家進而對外滲透,作為一個獨立的安全軟體產品直接威脅360的生存。最後,馬化騰的殺戮名單上又多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到了這個時候,360與QQ電腦管家的競爭態勢已然白熱化。

 

周鴻禕想了一個求和辦法,他給馬化騰發了一條簡訊提出合作。他說我們兩別打,你騰訊來投資我的360,你看旁邊有一個大傢伙,叫做百度。我可以做一個攔截百度的功能,打掉他的醫療廣告,我們兩去幹他。再有我還投資了迅雷之類的公司,我們可以把迅雷也整合到騰訊的平臺上。你還是大哥,你看怎麼樣?結果馬化騰斷然拒接,說這些公司在我看來沒有什麼價值。

 

求合不成,面對騰訊這樣的巨無霸,放在周鴻禕的面前就是兩條路,一個是讓QQ電腦管家不斷蠶食他的市場份額,最終把他趕盡殺絕,這就是等死。另外一條路就是奮力一搏,極有可能在搏鬥的過程中被騰訊一巴掌拍子,但是這樣死的比較有尊嚴,並且難說還有一絲生的希望。       殊死一搏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了所有觀察者的預料。

 

10年的9月27日,360在網站上公開指責騰訊QQ在未經使用者許可的情況下掃描使用者檔案,偷窺個人隱私。並且同時針對性的釋出了360隱私保護器,用以抵制QQ的偷窺行為。這一動作就如同引爆了一顆重磅炸彈,頓時激起了QQ使用者的恐慌。你想想看啊,在一個公民社會當中,隱私那可是被視為人權保障基本項的,如果騰訊真的就像一個老大哥一樣的每天都在窺視著使用者的一舉一動,那麼中國網際網路顯然是一個邪惡的世界,騰訊自然也是罪不可恕。

 

周鴻禕選擇在9月27日發動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據他的說法,這也是向騰訊學來的。“騰訊每一次重大升級都會選在節假日之前,這往往讓對手措手不及。”十一國慶節結束後,當騰訊的高管們度假歸來,發現整個網際網路已經充斥著對騰訊的辱罵和指責。

 

在騰訊的歷史上,儘管也遭遇過種種攻擊,可是從來沒有碰到過周鴻禕這樣的對手,他對輿論有天生的掌控和擴散能力,同時能夠在產品層面上實施有效率的主動反擊。

 

  • 首先,周鴻禕很好地運用了新浪微博的平臺,幾乎每一次的攻擊都是從他的個人微博開始的。他用生動煽情的文字,對騰訊極盡嘲諷之能,這些微博以病毒傳播般的速度迅速地吸引了網民的眼球,這使得360以社交化的手法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而這在之前的企業競爭中是非常罕見的。

     

  • 其次,周鴻禕從一開始就“定義”了這場戰爭的性質,那便是“草根創業者對壟斷者的反叛”,他在微博中寫道:“3Q之爭,本質上不是360和騰訊的鬥爭,而是網際網路創新力量和壟斷力量的鬥爭,360在壟斷力量擠壓下找到一條生路,也是為其他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找生路。如果你是個創業公司,抄襲別人的產品,強制推廣一下自己的產品,別人也可以理解,因為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是,你每年收入200多億元,市值3000多億元,像團購這樣的蒼蠅上的那點肉也都不放過,也要跟創業公司去搶。”這樣的描述,非常符合公眾之前對騰訊形成的“觀感”,能夠引起強烈的情緒和道德共鳴。

     

     

  那我們再反觀騰訊,相對於360方面的主帥親自上陣和大打“道德炮彈”,騰訊的行動則顯得遲緩和陳舊得多。按當時馬化騰的性格,他不可能也不願意在新浪微博上與周鴻禕打“口水戰”,而整個騰訊決策層也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和勇氣。

 

騰訊給予什麼樣的反擊呢?

 

  • 第一個,技術部門的彈窗迴應,大概也就是說360的指責都是子虛烏有的,我們強烈譴責之類的話。

     

  • 其次是向法院提請訴訟,起訴360不正當競爭。

     

  • 最後就是拉盟友,拉了金山,百度,遨遊幾家一起強烈譴責360,說這家企業熱衷的不是保護使用者安全,而是打著‘安全’的幌子,通過對使用者實施‘安全恐嚇’和‘安全欺詐’,達到誘導使用者安裝自己軟體的目的,從而以此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

 

彈窗迴應+法律起訴+同盟呼應”,在騰訊看來,這已是“最高級別”的組合反擊了,可是讓人失望的是,這些行動無非再一次“證明”了騰訊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地位“以大欺小”。

 

隨著雙方的刀來劍往,3Q之爭引起公眾和媒體的瘋狂關注,騰訊在交鋒中盡顯被動之態。讓馬化騰更加預料不到的是,周鴻禕接下來還有更致命的一招。       釜底抽薪 就在10月29日,這一天是馬化騰的生日。周鴻禕特意選擇這一天,給馬化騰送了一份大禮。360推出了一款叫做扣扣保鏢的新工具。說是可以防止隱私洩露和QQ加速之類的功能。而實際上是把他安裝上,使用者在提示下對QQ進行修復之後,QQ軟體上的所有關係都不是在QQ的底層上發生的,而是被360全部接管。這對於騰訊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360之前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做鋪墊,告訴大家你的隱私被侵犯了,現在我給你一個工具就可以保護你的隱私。扣扣保鏢這個產品一出來,馬化騰他們立馬就瘋掉了。

 

騰訊說這是全球網際網路罕見的公然大規模客戶端軟體劫持事件!根本就是非法外掛程式。怎麼辦呢?手足無措的騰訊向深圳市公安局報警,當時公安部門接到報警確實很重視,專門安排了一位副局長來接待他們,但是面對這樣的案件,發生了什麼事情公安局都不知道,都沒法定義這件事,更不用說要怎麼處理了。

 

報警和打官司這些方法是根本解決不了網際網路上的這些事的。這一類的官司最高罰款500萬,登報道歉三天,這屁用都沒有。

 

騰訊和360現在可是爭分奪秒,3天時間裡面,360已經截留了2000萬的QQ使用者。到11月3日上午,馬化騰做了一個決定。停止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執行QQ程式。

 

那天的情況我都還記得,我一直都在使用360和QQ,包括現在也是這樣。那天我去到辦公室,開啟QQ,結果彈出了一個公告,大概意思就是說,360劫持QQ軟體,兩個軟體只能選擇一個,然後跳出一個選擇按鈕,要麼解除安裝QQ,要麼就解除安裝360,二選一。這給我選擇沒啥好選的,我還要工作呢,我的所有好友、工作關係全部都在QQ上。我怎麼可能解除安裝掉QQ呢?所以果斷解除安裝360。然而,騰訊的這個舉動引發了業界的強烈震動,使用者異常的憤怒,大家有一種被騰訊脅迫的感覺。

 

緊接著,馬化騰第一次破天荒的主動邀請各大媒體,接受記者的採訪。這個時候網上的輿論是一邊倒的怒罵騰訊,而媒體記者的情緒也是非常的激動。馬化騰只能說360的使用者是1.5億,其中與QQ使用者重疊的有1億使用者。我們做此艱難決策的時候已經有2000萬QQ使用者被感染。而且360已經在誘導QQ使用者生成圖片進行傳播。一個使用者有40個好友的話,一擴散就是8億。我們為了自保只能選擇下網,別無辦法。

 

那這場大戰是怎麼被終止的呢?

 

兩天之後,也就是11月5日。工信委政府部門出面介入了此事,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雙方停止紛爭。發了一個通知,各打50大板之後要求恢復相容,並且不得再發布扇動此事的言論。政府老大哥都出來說話了,誰還敢作死,雙方趕緊停手。

 

事後馬化騰也說,如果再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360就徹底出局了。憤恨之意,溢於言表。

 

而周鴻禕事後也在網上發文,標題是與其苟且活著,不如奮起抗爭。這也算是對3Q大戰的自我總結,依然體現了他弱勢者的反叛立場。

 

3Q大戰的徹底終結一直要到4年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宣判騰訊勝訴,才算結束。在法律層面騰訊取得了全勝,可是正如之前我們預見的那樣,法院的判決對兩家公司根本就沒有構成什麼實際上的利益影響,中國法律在眾多的網際網路惡性競爭中都沒有能夠扮演恰當的、具有實際約束力和懲戒力的武器,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情。

 

相比較,周鴻禕的冒險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他赤身上撲,只要不被扼殺即是大勝,他對網際網路輿論的超凡理解及掌控,更是前所未見。大戰之後,他的知名度暴增,成為顛覆式創新的標誌人物,360使用者非但沒有遭到削弱,反而增加。周鴻禕借勢更進一步,迅速啟動上市計劃,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2億美元,當日市盈率高達360倍,一躍成為市值第三的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騰訊打贏了官司,但是在輿論層面確輸的徹徹底底。騰訊在此次事件中所遭遇到的輿論攻擊更讓馬化騰一度意興闌珊,甚至他的價值觀都發生動搖。正如黑格爾所言,獲得認可的慾望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願望,馬化騰一向自詡為產品經理,日夜所思皆是使用者體驗及得到他們的認可,然而,就是在這個層面上,他卻遭遇到了致命的質疑。

 

後來發生的種種變化將證明,在騰訊史上,3Q大戰的確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馬化騰的性格,他開始重新思考騰訊的平臺策略以及公共屬性,在外部溝通上,他也漸漸變得柔軟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