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軟工網絡15個人作業3——案例分析

軟工網絡15個人作業3——案例分析

直接 部分 定性 附加 logs 基礎 而在 食堂 理由

第一部分:調研, 評測

1.下載並使用,描述最簡單直觀的個人第一次上手體驗。

大一開學下載並使用,因為字體很大又很虛,看著很不舒服,而且卡頓現象嚴重,感覺沒什麽用就刪掉了。

2.按照《構建之法》13.1節描述的 bug 定義, 找出幾個功能性的比較嚴重的 bug,至少2個。用專業的語言描述 (每個bug 不少於 40字),如有必要, 可以配圖。

1. 集大通會推送明日課程,聽起來是不錯可是那個功能並不可靠,只會偶爾推送明天的課程

2.課程表打開半天進不去,或者進去什麽都不顯示,而且課程發生改動,集大通裏的課表也還是沒有變,沒選的選修課也會出現在裏面。

3.相信每個同學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這樣的軟件, 選擇一個朋友(用戶)進行采訪,並加以記載。

對舍友進行了采訪,舍友覺得裏面的朋友圈功能挺不錯的,可以看看新鮮事或者找找自己需要的東西。

4.請選擇一個結論:經過這麽多工作,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給這個軟件下一個評價:

一般,如果優化的好的話,同學們會越來越喜歡的

5.[附加題]除了定性的結論,是否能有定量的結論 (就像比較時髦的手機評測那樣, 跑個分?), 如何定量地評價一個軟件?

問卷調查? 用戶滿意的軟件才是好軟件。

第二部分:分析

1.使用此軟件的所有功能 , 估計這個項目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團隊人數6 人左右, 計算機大學畢業生, 並有專業UI 支持)。

我覺得緊鑼密鼓的敲起來的話得一個學期吧。

2.不要寫成一個羅列功能的流水單子! 而是要集中火力在一個場景,這個場景中典型用戶有什麽需求,軟件如何解決了需求(或者沒解決),UX 有什麽細節是好的,差的,請結合書上UX的內容來分析。

這個軟件全部是本校學生,而且實名,所以總體來說挺安全的,但是廣告實在太多了,全是買東西辦卡的,我覺得可以開一個鹹魚市場什麽的,大家有需要可以去裏面逛,找,朋友圈也會相對幹凈一點了

3.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件團隊不能在發布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麽原因?從下面的可能性中選取幾個:

我覺得是測試把關不嚴,敷衍了事,沒有註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環境下測試

4.團隊在哪一個層次還有問題? 可以把自己想問軟件團隊的問題都列出來, 也許就能得到團隊的親自解答了!

測試層次,把關不嚴,

5.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件團隊在軟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 (具體建議)。

測試,反饋,優化方面

第三部分:建議和規劃

(參考《構建之法》第8章功能的定位和優先級;第9章項目經理)

1.這個軟件/網站/服務有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如何提高從而在競爭中勝出?

增加用戶依賴程度,可以加一個支付功能什麽的,食堂打飯還有超市直接刷手機就行

2.目前市場上有什麽樣的產品了?

好多年前人人網特別火

3.作為新的項目經理,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群是什麽樣的人, 典型用戶長什麽樣?學歷,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麽?

核心用戶是學生和老師,需求是生活周邊,方便教學。

4.功能:你要設計什麽樣的功能? 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為什麽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 你的創新在哪裏? 可以用 NABCD 分析(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01/1893323.html).

反饋通道,支付平臺,點名系統,老師可以上傳課件,學生可以上傳作業的系統

5.如果你有錢可以招聘 6 個人, 有 4 個月的時間, 你作為項目經理, 應該如何配置角色 (開發, 測試,美工等等)?

開發3人,測試2人,美工1人。

6.描述你的團隊在16 周期間每周都要做什麽,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件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前期學習為主,夯實基礎,中後期demo成型然後測試,美工

軟工網絡15個人作業3——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