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美團高管解讀 Q3 財報:外賣業務增速放緩是這幾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美團高管解讀 Q3 財報:外賣業務增速放緩是這幾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北京時間 11 月 26 日晚間訊息,美團今日釋出 2021 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美團第三季度營收 488.3 億元,同比增長 37.9%,市場預估 485.7 億元;第三季度淨虧損 99.9 億元,市場預估虧損 70.4 億元,經調整後淨虧損 55.3 億元 。

財報釋出後,美團點評 CEO 王興和 CFO 陳少暉參加了分析師電話會議,對財報進行了解讀。

以下為電話會議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高盛分析師 Ronald Keung:公司最近實現了從“送餐 + 平臺”到“零售 + 科技”的戰略升級,什麼原因促使公司做出這樣的改變?另外,最近的組織架構方面的調整有哪些意義?

王興:首先,我們將送餐升級到零售,很多人都認為零售的範圍更窄,將它等同於賣貨給消費者是一項 To C 業務,但是我們眼中的零售概念覆蓋面很廣,其實這也是零售本身含義,也就是將貨品或者服務銷售給終端消費者,所以零售可以分為兩類:貨品零售和服務零售,終端消費者包括消費者和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美團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家零售公司,因為我們從提供服務起家,2010 年初就推出了原創的團購服務,然後拓展至貨品零售,最早推出飯菜外賣遞送,近些年我們又採用各類經營模式將貨品零售業務拓展至其他領域,包括鮮花,藥品等。我們推出了美團閃購生活賣場服務,自營的美團生鮮服務,還有美團優選預購次日自提服務,這些服務滿足了消費者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零售仍然會是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公司未來需要一直要加強的基礎能力,所以希望大家理解零售的核心含義。

其次,我們的戰略升級還包括將平臺升級到科技。以往我們所說的平臺就是指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美團最初是通過網站的形式提供服務,後來又推出了 App。美團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力量來實現這個使命。通過科技的力量,我們幫助數百萬計中小飯店。和本地服務商實現了轉型,也促成了使用者數量的增長和留存率提升。通過這些年來在技術方面的不斷投資,美團已經世界上最大的按需服務平臺,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相信我們也將逐步應用自動化,機器人學,可再生能源和物聯網等方面技術。將從送餐升級到零售,我們需要科技方面的不斷投資,即使是在貨品遞送分發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實現所有商家和整個物流過程數字化轉型,這一轉型對於哪些欠發達地區尤為重要。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整合能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完成我們的使命。最近公司進行了架構上的重新調整,以適應我們的戰略升級,我們相信貨品零售未來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需要為這個業務建立專門的高管系統,以便實施公司的相關策略和增強公司的組織能力,這一調整將在不同的業務線之間形成更有利於資源整合的協同效應,未來形成全面的零售基礎能力。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無論我們的戰略如何演進,我們的使命始終如一,那就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公司將繼續致力於實現這個承諾,為更多人服務,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傑弗瑞分析師 Thomas Chong:公司三季度外賣業務遞送量的同比增速,相較於二季度放緩,可否請高管分析一下原因?是否受到了近期消費放緩的影響?鑑於目前的巨集觀環境,公司如何預測未來幾個季度的營收增速?

陳少暉:是的,三季度外賣業務的增速確實相較於二季度放緩,並且延續了二季度相較於一季度放緩的趨勢。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疫情的影響以及相關的防控措施,相比於去年,我們所遇到的市場波動性更大,而且由於外賣業務的恢復性增長,導致去年三季度的基數也比較大,所以今年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增幅是比較小的。第二就是疫情的反覆以及部分地區的洪澇災害,包括 7 月的河南等地區的洪澇災害,導致了這些地區外賣遞送量的急劇下滑,另外 8 月份有幾個城市出現了新一輪的疫情,實施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我需要解釋的一點是,可能大家會認為在嚴格的防控措施下,外賣的送單量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實際情況是嚴格的防控措施下,一些外賣食品消費量比較大的場所,包括校園和旅遊景點,還有一些辦公場所,反而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最後是巨集觀環境方面,國內餐飲業的增速也出現了放緩,比如在三季度餐飲業的同比增速就下降到 4% 左右,兩年增速平均數字是下降 1%,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餐飲業的增速在未來幾個季度還會持續放緩。

當前的巨集觀消費環境下,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對於外賣的需求會更小,同時四季度隨著冬季的來臨,疫情的反覆還時有出現,也進一步抑制了外賣需求。因此我們認為巨集觀環境會對四季度,以及明年開始幾個季度的外賣單量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作用。此外,通常情況下,對於外賣行業來說,四季度比三季度更淡,一季度也是淡季。去年四季度的基數又比較高,所以今年四季度的同比增速相比今年前面幾個季度可能會更低。不過我還是要展望一下外賣業務遠期的增長趨勢,我認為長期來看,外賣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相比於其他消費行業而言,外賣行業的韌性還是非常強的,比如我們訂單量在三季度依然有 25% 的同比增長,而且 8 月份的日訂單量峰值超過了 5,000 萬。相信通過在優質供應方面的更大投入,優化各個產品類別的運營效率,更敏銳地洞察消費者需求,來滿足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消費頻次和黏性。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