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35年恩怨情仇

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35年恩怨情仇

三十多年前,那還只是一小群幾乎同齡的理科書呆子的玩具,而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便是這個世界裡的兩位海盜...  

  2010年,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55歲了。

  1975年,全球第一臺個人計算機Altair橫空出世,到現在,僅僅才過去了35年。彷彿就在一瞬間,個人電腦已經突變為年銷量高達三億個、年產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龐大產業。很難想象,就在三十多年前,那還只是一小群幾乎同齡的理科書呆子的玩具,而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便是這個世界裡的兩位海盜。

  現如今,史蒂夫·喬布斯已成為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是時尚的引領者,是“酷”的終極化身;而比爾·蓋茨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並逐漸從一個精明的資本家蛻變為一個慈善家。據喬布斯說,他們兩個人每隔幾星期就會通一個電話。

  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他們之間的區別,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大;而他們之間的聯絡,卻遠比人們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不約而同的革命

  1975年,就在隔壁妓女的叫聲和床震的吱呀聲裡,微軟誕生了。比爾·蓋茨出了909美元,保羅·艾倫出了606美元。1976年,沃茲賣掉了心愛的惠普65可程式設計計算機,喬布斯賣了自己的大眾汽車,湊了1000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在喬布斯養父家的車庫裡,蘋果公司就這樣誕生了。

  學生運動激烈的197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催淚瓦斯瀰漫的校園,暴亂的學生們四下逃竄。在草坪的樹陰底下,一個長頭髮、大鬍子、身穿藍色牛仔褲的年輕人冷眼觀望著這一切,並對身邊同樣外表邋遢窘迫的朋友史蒂夫·沃茲尼克不屑地說道:“我們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史蒂夫·沃茲尼克是個如假包換的技術狂。他剛剛才認識身邊的這位朋友,他叫史蒂夫·喬布斯,還是個高中生,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至今父母下落不明。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沃茲和喬布斯走到了一起,但他也無奈地意識到,這位朋友並不是他的同類人:“我只看到了位元組和電路板,可他看到的卻是世界的因緣和祕密。”

  1975年,通過一本名為《大眾電子學》的雜誌,喬布斯瞭解到這個世上出現了一個新玩意——這個名為Altair的長方形盒子,據說是第一臺“個人”計算機。喬布斯驀然發現,這個東西和沃茲一直以來在研究的那個東西很相似。

  喬布斯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沃茲,並說他要把這項技術變成電子企業。1976年,沃茲賣掉了心愛的惠普65可程式設計計算機,喬布斯賣了自己的大眾汽車,湊了1000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在喬布斯養父家的車庫裡,蘋果公司就這樣誕生了。喬布斯自任1號僱員,負責公司的貸款和產品推銷,而2號僱員沃茲則是蘋果電腦真正的親生父親。

  與此同時,在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大眾電子學》雜誌上的里程碑新聞同樣傳入了一位哈佛學生的宿舍。他年僅20歲,卻已經戴上了高度近視眼鏡。如果不是在設計程式,這個技術狂就是在打撲克牌,那是他唯一的愛好。他是個毫無品味的人,穿著骯髒的毛線衫,幾天都不會洗一次澡。沒一個女人會看上他。

  他的同學史蒂夫·鮑爾默跑進了他的宿舍,把《大眾電子學》遞給了他。這位名為比爾·蓋茨的學生正在睡覺,卻突然之間興奮地跳將起來,敏銳的頭腦告訴他,他的機會來了。這臺名為Altair的個人計算機雖然不是他的發明,但他卻意識到,只有他才能讓這臺機器變得完美。如果想讓使用者不用按鈕,而是以鍵入命令的方式來操作這臺機器的話,那它就需要一個程式語言。而他比爾·蓋茨就擁有這個程式語言:Basic。不過,和西海岸的喬布斯一樣,蓋茨並非Basic語言的親生父親,它屬於他的高中同學保羅·艾倫。

  害怕失去商業機遇的蓋茨立刻決定輟學,和艾倫一起趕往Altair的誕生地:位於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的微儀系統家用電子公司(MITS)。蓋茨以對自己極其有利的條件說服了“個人電腦之父”愛德華·羅伯茨使用自己的程式語言。他在MITS公司街對面的汽車旅館租下一個房間。就在隔壁妓女的叫聲和床震的吱呀聲裡,微軟誕生了。比爾·蓋茨出了909美元,保羅·艾倫出了606元。這就是微軟的啟動資金。

  首次相遇

  “你好,我是比爾·蓋茨。”他向喬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擁著的喬布斯正享受著人生中第一次當明星的感覺,他根本沒看蓋茨一眼,而是跟隨著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邊。

  1977年,西海岸電腦展。喬布斯在展廳的正門口用5000美元高價租下了一個惹人注目的展位,他將於此推出蘋果公司的第二代產品AppleII。如果說,只有那些痴迷於電路板的愛好者和工程師才懂得如何使用全球第一臺個人電腦的話,那麼現在,第一臺為普通消費者設計的個人電腦誕生了。AppleII雖然擁有一顆沃茲的心,卻也擁有一個喬布斯的靈魂——這位曾經痴迷於毛筆書法和東方哲學的商人,實在太明白所謂設計感對於消費者而言有多重要了。

  出乎沃茲的意料,喬布斯剃去了鬍子和長髮,穿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件西裝。大門漸漸開啟,成千上萬個飢渴的年輕人衝進展廳,其中便有仍然默默無聞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一樣,他也意識到了這一時刻的重要性,於是也第一次穿起了西裝。就在此之前,他聽說蘋果公司有意以21000美元買下Basic程式的特許使用權,這將是他人生中的第二筆大生意。

  “你好,我是比爾·蓋茨。”他向喬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擁著的喬布斯正享受著人生中第一次當明星的感覺,他根本沒看蓋茨一眼,而是跟隨著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邊。

  “嗨,你在幹什麼呢?!那是比爾·蓋茨啊!”沃茲焦急地竊竊私語道。

  “是啊。不過,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別人來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別人。”喬布斯輕描淡寫地說道。他繼續向他的第一批崇拜者講解他的孩子,並把蓋茨永遠地晾在了一邊。不可一世的喬布斯永遠不會想到,十幾年之後,這位戴著厚鏡片、不起眼的小個子將以勝過他幾百倍的方式“復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我23歲時,我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當我24歲時,我已經是千萬富翁了;當我25歲時,我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但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為我做這個事情,不是為了錢。”恐怕連喬布斯自己都無法想象,當時的自己到底有多驕縱肆意。他拒絕向克里斯·安和他們的私生女麗莎支付撫養費,甚至拒絕承認麗莎是自己的孩子;他拒絕給一起創業的員工任何股份和期權,卻無止境地壓榨著他們,當他們的工作達不到他的要求時,他會髒話連篇,甚至暴力相向。他根本想象不到,災難正在向他迫近,而那個被他忽略的比爾·蓋茲,將給他致命的一擊。

  二次交鋒

  “史蒂夫,我們最近開發了Excel、Word、Chart和File。你有興趣嗎?”喬布斯自戀地撫摸著心愛的Macintosh,再一次置蓋茨於不顧。“如果你不要的話,那我將賣給IBM。”喬布斯遲疑了一下,回頭望了蓋茨一眼。在IBM和微軟之間,他無奈地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選擇。

  1984年,喬布斯請來了好萊塢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將為蘋果公司拍攝一部名垂千史的廣告片,其目的在於推銷蘋果公司的最新產品——Macintosh。這是公司研究員傑夫·拉斯金的孩子,可喬布斯再一次無恥地將其擁為己有。

  然而,無論Macintosh有多優秀,也無法驅散喬布斯心中的陰霾。1980年,電腦主體巨頭IBM突然宣佈進軍個人電腦產業,並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搶佔了市場的一半份額。這讓喬布斯咬牙切齒,而他找到斯科特拍廣告片也正是意在攻擊IBM。

  而在加州北邊寒冷的西雅圖,羽翼漸豐的比爾·蓋茨卻沒有喬布斯那樣固執。敏銳的他再一次嗅到了機遇的美妙味道。“你知道黑手黨怎麼說來著。親近你的朋友,但更要親近你的敵人。”蓋茨的頭腦很明白,龐大的IBM遠比蘋果危險得多,但征服IBM,就是征服世界。

  1980年的一個星期一。在IBM負責軟體開發的工程師傑克·薩姆斯給位於微軟八樓的蓋茨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從那一刻開始,比爾·蓋茨成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在那個電話一星期之後,蓋茨、艾倫和鮑爾默來到了IBM邁阿密總部。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電腦,IBM對微軟說,他們需要兩樣東西:程式語言和作業系統。

  程式語言?沒問題,蓋茨有他的Basic。作業系統?也沒問題!蓋茨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的商業頭腦:“我們有你們想要的東西。IBM想要打敗蘋果,就需要我們。”急切的IBM答應了蓋茨精明的合同要求,他們將僅僅擁有此作業系統的使用權,而它的所有權仍然將歸蓋茨所有,後者還擁有向其他電腦公司販賣它的權利。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沒有這條合約規定的話,那蓋茨或許將永遠不可能成為全球首富。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微軟真的擁有一個作業系統嗎?當艾倫和鮑爾默面面相覷、冷汗直流時,篤定的蓋茨卻提醒艾倫道,艾倫有一個早已被自己遺忘的朋友,他叫蒂姆·帕特森,他創造了一個作業系統,卻苦於無人購買,如今正陷於困頓之中。前途未卜的艾倫獨自一人趕到了帕特森家,並向後者提出,想以5萬美元購買他那個作業系統的所有權。帕特森頓時啞口無言,覺得天上掉下了餡餅,可他根本不知道,當他的心血被改頭換面轉賣到IBM後,它到底創造了多少財富。而這個作業系統,便是DOS。

  讓我們回到1984年。蓋茨首次步入位於加州庫佩迪諾的蘋果總部。這一次,他相信自己不會失敗而歸。蘋果總部的草坪上飄揚著海盜旗,每個研究員的桌上也裝點著海盜標誌。展示臺慢慢地轉動,喬布斯的孩子Macintosh出現在了蓋茨眼前。蓋茨震驚地發現,這個電腦完全和他與IBM合作製造的那個不同:不再是綠色的字元和抖動的鍵入點,而是圖形使用者介面和滑鼠。如果他能和喬布斯達成合作協議的話,那麼,他將有機會開啟這個機器看一看,看看這個系統到底是怎麼來的。“史蒂夫,我們最近開發了Excel、Word,Chart和File。你有興趣嗎?”喬布斯自戀地撫摸著心愛的Macintosh,再一次置蓋茨於不顧。“如果你不要的話,那我將賣給IBM。”喬布斯遲疑了一下,回頭望了蓋茨一眼。在IBM和微軟之間,他無奈地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選擇。

  1985年2月24日,喬布斯度過30歲的生日,喬布斯請來了爵士名伶艾拉·費茲傑拉德給自己獻唱慶生。可他在微醺中驚恐地發現,在這個公司,已經沒人想為他獻上祝壽詞了。他親手創立的蘋果公司,已經被他自己逼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是他自己把蘋果分裂為了水火不容的Macintosh派和其他派,也是他自己,使絕望的同伴沃茲萌生了離去之意。

  5月,約翰·斯卡利聯合市場部總裁默裡·麥金納對蘋果的未來做出決定——罷黜喬布斯。喬布斯滿心以為公司董事會站在自己的一邊,卻沒想到董事會聯合進行投票——正式剝奪了他在蘋果公司的工作。

  就在喬布斯辭職之際,比爾·蓋茨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出世了。蓋茨仍然擁有這個系統的所有權,並積極地把它販賣給各種電腦廠商。它終於讓蓋茨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寶座。而它的名字便是——Windows。

  蘋果公司驀然發現,自己被蓋茨和微軟無恥地偷竊了技術,並以絕對的優勢佔領了市場份額。他們控告蓋茨侵犯版權,這將是一場長達十餘年的官司。

  王者回歸

  如果蓋茨還持有當初1.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股票的話,那麼,現在,光是這個投資,就將為微軟帶來每年50億的利潤。可並不看好蘋果的蓋茨,卻早在幾年前就轉賣了這些股份。

  1987年到1997年。比爾·蓋茨是這十年裡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軟已是市值2500億美元的“怪物”。而蘋果呢?1996年,它虧損了10億,而且數字還在擴大。在幾任外來者手裡,蘋果公司喪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創新能力。它的股價也從1992年的60美元跌落到1996年底的17美元。

  也許,是時候讓那位蘋果的棄子迴歸了。現在,喬布斯不但是NeXT公司的總裁,還是著名動畫公司皮克斯的總裁:1983年,《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準備離婚。為了應付所需的財產分割,他不得不忍痛出賣旗下的皮克斯。喬布斯以1000萬美元買下了包括人員、電腦和軟體在內的整個動畫製作組。1995年,不斷虧損的皮克斯以全球第一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震驚了整個電影界,也讓喬布斯再次回到了鎂光燈之下。

  1996年12月2日,喬布斯再次來到了蘋果總部。“這是我1985年離開之後,第一次踏上蘋果的土地。”在公司8樓的會議室裡,束手無策的蘋果炒掉了當時的CEO吉爾·阿梅里奧,並以3.775億美元現金收購NeXT,與此同時,還支付了150萬股票給喬布斯本人。迴歸的喬布斯此時已經很明白,他一生的敵人,並非別人,而是現在正和蘋果打著官司持久戰的比爾·蓋茨。

  喬布斯即將走出一步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咋舌的險棋。1997年8月6日,在喬布斯的引誘下,蓋茨使用1.5億美元購買了蘋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這筆資金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蘋果,而作為回報,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並在每一部Macintosh上內建InternetExplorer和Office。蓋茨笑得更加開心了,或許,他早已忘記他曾經最愛說的那句話:親近你的朋友,但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1997年。波士頓MacWorldExpo(蘋果產品展覽會)。喬布斯重出江湖,“王者”的雙鬢染上了白髮,但他仍然穿著標誌性的黑色高領長袖T恤衫和Levi’s牛仔褲。現在,他是蘋果的“臨時執行長”,拿著象徵性的1美元年薪。“我們要擯棄‘讓蘋果勝利,微軟必須失敗’的觀念。”喬布斯向世界宣佈蘋果和微軟的合作,比爾·蓋茨在他背後點頭微笑著。他無法想象,自己的這一步無疑就是放虎歸山。

  而我們終於進入了蘋果的十年。喬布斯用了僅僅一年時間,就讓蘋果轉虧為贏。1998年,蘋果推出筆記本iMac。2001年,iPod和iTune橫空出世——喬布斯把蘋果公司帶到了音樂的世界。2007年,喬布斯推出觸控式螢幕智慧手機——iPhone(手機上網),頗具前瞻性地把蘋果帶到了手機業。然後,是2010年的iPad和iPhone4。

  短短十年,蘋果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喬布斯是這個帝國的絕對君主,他無所不在的陰影早已超越了個人電腦範疇,從而成了橫跨IT、手機和多媒體三大業務的領袖偶像。毋庸置疑,所有這些標新立異的產品都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也正是他,在Mac、Phone和Pad之前加上了那個決定性的、小寫的i。“i”有兩層含義,一是‘網際網路’(Internet),二是‘個人’(individual)。”“個人電腦的時代已經過去,”他說,“下一個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