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HP 檔案寫入和讀取(必看篇)

PHP 檔案寫入和讀取(必看篇)

文章提綱:

一.實現檔案讀取和寫入的基本思路

二.使用fopen方法開啟檔案

三.檔案讀取和檔案寫入操作

四.使用fclose方法關閉檔案

五.檔案指標的移動

六.Windows和UNIX下的回車和換行

一.實現檔案讀取和寫入的基本思路:

1.通過fopen方法開啟檔案:$fp =fopen(/*引數,引數*/),fp為Resource型別
2.進行檔案讀取或者檔案寫入操作(這裡使用的函式以1中返回的$fp作為引數)
3. 呼叫fclose($fp)關閉關閉檔案

二:使用fopen方法開啟檔案

fopen(檔案路徑[string],開啟模式[string])

<1>fopen的第一個引數為檔案路徑
寫檔案路徑的方式:1絕對路徑,2相對路徑

1絕對路徑:

在windows下工作的小夥伴們應該很熟悉,windows下的路徑分隔符是“\”而不是“/”,但我們在寫入路徑時不能以欽定的“\”為分隔符

那如果我們以“\”分隔符寫入路徑會怎樣呢? ?
1 2 3 <?php    
$fp = fopen ( "C:\wamp64\www\text.txt" , 'w' ); ?>
執行後報錯,提示路徑引數無效

 

所以我們要把分隔符“\”換成“/”:
1 2 3 <?php    $fp = fopen ( "C:/wamp64/www/text.txt" , 'w' ); ?>

執行時無報錯,說明引數是有效的。

【注意】fopen函式不能理解“\”分隔符,如果你想要使用“\”,那麼要使用轉義,如寫成:"C:\\wamp64\\www\\text.txt"這種寫法也是可以的,函式也能理解,不會報錯。但即使這樣,也不推薦使用“\”,因為在OS(mac)下只能識別“/”不能識別“\”

本小節的結論:推薦堅持使用“/”作為分隔符

2.相對路徑:

上一小節介紹的是絕對路徑的寫法,但這樣卻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伺服器的目錄結構可能會有較大的改變,這時原來寫的絕對路徑就要全部重寫了,比如在我的電腦上的目標檔案路徑是C:/wamp64/www/text.txt,如果我把www資料夾改名為penghuwan呢?原來寫入的路徑引數就失效了。所以我們引入了相對路徑的寫法:

1 2 3 4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w' ); ?>

• $_SERVER是PHP的超級全域性變數(在程式碼任何地方都可訪問,型別是陣列),通過$_SERVER['DOCUMENT_ROOT']可取到伺服器的預設根目錄

伺服器的預設根目錄可通過php.ini修改(這個可自行百度)

• $_SERVER['DOCUMENT_ROOT']在這裡等同於C:/wamp64/www

本小節的結論:推薦使用相對路徑

<2>fopen的第二個引數為開啟模式

設定開啟模式後,我們就相當於為接下來的讀寫操作設定了許可權:

最基本的幾個模式:

“r”:只能讀取檔案,不能寫入檔案(寫入操作被忽略)
“w”:只能寫入檔案,不能讀取檔案(讀取操作被忽略)
“a”:只追加檔案,與“w”類似,區別是“w”刪除原有的內容,“a”不刪除原有內容,只追加內容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w' );    fwrite( $fp , '在寫模式下寫入' );    fclose( $fp ); ?>
在設定了寫操作的許可權後,就能正常地寫入檔案了 執行後開啟C:/wamp64/www/text.txt: 這次我們把許可權設定為只讀,並嘗試寫入文字:'在只讀模式下寫入' ?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fwrite( $fp , '在讀模式下寫入' );    fclose( $fp ); ?>
執行後開啟C:/wamp64/www/text.txt,發現檔案內容並沒有改變,說明由於沒有設定相應的許可權,操作被忽略了 關於開啟模式的網路資料,我想大家最可能找到的是這張表:(圖來自W3C)

很全面,但我覺得這張表對新手有些不太友好,讓人看後不知多雲。 r是隻讀,w是隻寫(原來有的內容全刪除),a是追加(不刪除原有內容),這都好理解。

但r+,w+,和a+的區別和聯絡講的實在太模糊了呀。 這裡我就想詳細地講一下r+,w+,和a+三者的區別和聯絡: 首先r+,w+,和a+都是可讀可寫的,讀取時的方式是一樣的,關鍵在於寫入方式的不同: r+: 從檔案[頭部][覆蓋]原有內容 ([不刪除]原有內容); a+:從檔案[尾部][追加]內容 ([不刪除]原有內容); w+:[完全刪除]原有內容,然後[再新增]新的內容 下面我依次演示上述的結論,首先我們沒有寫入的時候文字是”I am initialized value”(意為我是初始值)

•  採用r+模式寫入文字“r+ mode”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fwrite( $fp , 'r+ mode' );    fclose( $fp ); ?>
執行後再開啟文字,發現“I am in”被“r+ mode”覆蓋了:

•  採用a+模式寫入文字“a+ mode” 基於”I am initialized value”的初始文字我們執行以下程式碼: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a+' );    fwrite( $fp , 'a+ mode' );    fclose( $fp ); ?>

I am initialized value沒有被刪除和覆蓋,而是在後面追加了a+ mode的這一段新文字 執行多次後:

•採用w+模式寫入文字“w+ mode”

基於”I am initialized value”的初始文字我們執行以下程式碼: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w+' );    fwrite( $fp , 'w+ mode' );    fclose( $fp ); ?>
執行後,我們發現”I am initialized value”已經被刪除了,然後才加上了“w+ mode”這段新文字 【注意】r+,a+,w+還有一個區別是a+,w+在檔案不存在時則建立檔案,r+檔案不存在時報錯 【吐槽】:關於r+和w+,a+的區別,我找了網路上,包括W3C和各種部落格文章以及那本“PHP聖經”上的各種資料,發現都是一筆帶過去的,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三.檔案讀取和檔案寫入操作 先說說幾個比較重要的函式: •  file_exists():判斷檔案是否存在,返回布林值 •  filesize():判斷一個檔案大小,返回檔案的位元組數,為整型數字 •  unlink():刪除一個檔案 寫入檔案 fwrite(資原始檔物件[string],寫入方式[string]),資原始檔物件即為fopen方法返回的引數,為Resource型別,寫入方式可以是w(或者w+,a+,r+) 已經有上面的例子,這裡就不放demo了 讀取檔案 這是我們要讀取的檔案內容:

讀取檔案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一次讀取一個位元組的資料 fgetc() 2.一次讀取指定的位元組數的資料 fread() 3.一次讀取一行資料 fgets()/fgetcsv() 4.一次讀完全部資料  fpassthru()/ file() 1. 一次讀取一個位元組 —— 通過fgetc()獲取單個位元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開啟檔案     if ( file_exists ( "$DOCUMENT_ROOT/text.txt" )){ //當檔案存在時,才讀取內容       while (! feof ( $fp )){ //判斷檔案指標是否到達末尾          $c = fgetc ( $fp ); //每執行一次fgetc(),檔案指標就向後移動一位          echo $c ; //輸出獲取到的位元組        }      }     fclose( $fp ); //關閉檔案 ?>
執行: 【注意】:無論是按文字格式輸入輸出還是按二進位制格式輸出,fgetc()每次獲取的是一個 位元組而不是一個 字元!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是逐個輸出,現在讓我們只做一次輸出,看看結果怎樣: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echo fgetc ( $fp ); //只做一次輸出    close( $fp ); ?>
執行結果如下,我們得到的不是漢字“我”,而是一個亂碼,其實這個亂碼就是一個位元組
1 2 3 4 5 6 7 8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echo fgetc ( $fp ); //連續做三次輸出     echo fgetc ( $fp );     echo fgetc ( $fp );     fclose( $fp ); ?>

2.一次讀取多個位元組 ——通過fread()方法: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echo fread ( $fp , 3); //一次輸出三個位元組即一個漢字字元(UTF-8)    fclose( $fp ); ?>
執行結果:

改成:

1 echo fread ( $fp , 6);
執行結果如下,輸出了6個位元組也即兩個漢字字元(UTF-8) 3.一次讀取一行——通過fgets()獲取一行內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開啟檔案      if ( file_exists ( "$DOCUMENT_ROOT/text.txt" )){ //當檔案存在時,才讀取內容       while (! feof ( $fp )){ //判斷檔案指標是否到達末尾         $line = fgets ( $fp ); //返回一行文字,並將檔案指標移動到下一行頭部         echo $line . "<br/>" ; //輸出獲取到的一行文字       }      }      fclose( $fp ); //關閉檔案 ?>

fgets()其實還有第二個引數,這個引數規定了每一行能讀取的最大位元組數(注意是位元組數不是字元數): 【注意】在UTF-8編碼下漢字3位元組,字母1位元組 下面我修改上面的一行,程式碼,使獲取的每一行最大字元數為3(也即位元組數為9)
1 $line = fgets ( $fp ,10);
Demo: 【注意】:這裡我fgets()裡第二個引數為10,為什麼是10呢?因為 1.這裡的長度是按位元組數算的 2.一個漢字佔3個位元組。fgets($fp,10)代表一次最多讀取10 - 1 = 9位元組 4.一次讀完全部檔案 ——fpassthru() or file()? fpassthru()將讀取檔案並直接輸出(無處理過程)
1 2 3 4 5 6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fpassthru ( $fp );     fclose( $fp ); ?>
執行結果: 【注意】這裡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我們並沒有從fpassthru($fp)獲取到返回值然後echo到頁面上去,也就是說這個方法是會強制輸出獲取的內容的,而並不是像之前例子的方法那樣返回文字,允許我們儲存到變數中才將其輸出 將讀取到的全部內容儲存到一個數組中,每個陣列元素為一行的內容——fille()
1 2 3 4 5 6 7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ile_array = file( "$DOCUMENT_ROOT/text.txt" ); //取到檔案陣列    foreach ( $file_array as $value ) { //輸出陣列元素      echo $value . "<br/>" ;    } ?>

【注意】:這裡我們並不需要寫fopen和fclose哦!也就是說file()方法已經幫我們做了這一步了 四.使用fclose方法關閉檔案 fclose()將返回一個布林值,成功關閉為true,關閉失敗為false(失敗的情況很少出現,可不考慮) 是否開啟檔案後一定要關閉? 1即使不手寫fclose,在PHP指令碼執行結束後,也會自動關閉檔案的 2但在一個長時間執行的指令碼中,如果不寫關閉檔案的fclose(),在檔案加鎖的情況下會造成操作的阻塞,所以,寫fclose是個好習慣 五.檔案指標的移動 我們上面呼叫的讀取檔案的函式,其實都是基於檔案指標去列印的,每讀取一段位元組內容,檔案指標就向後移動一段位元組長度,直到被讀取的檔案最大位元組長度為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php       $DOCUMENT_ROOT = $_SERVER [ 'DOCUMENT_ROOT' ];       function print_file_pointer( $fp ){ //定義一個列印檔案指標位置的函式         echo " <br/>//此時檔案指標的位置:" ;         echo ftell ( $fp ). "<br/>" ;       }       $fp = fopen ( "$DOCUMENT_ROOT/text.txt" , 'r' );       echo fgetc ( $fp ); //通過fgetc連續輸出三個位元組       echo fgetc ( $fp );       echo fgetc ( $fp );       print_file_pointer( $fp ); //列印此刻檔案指標的位置              echo fread ( $fp ,6); //通過fread一次輸出6位元組       print_file_pointer( $fp ); //列印此刻檔案指標的位置              echo fgets ( $fp ); //通過fgets輸出一整行       print_file_pointer( $fp ); //列印此刻檔案指標的位置              fpassthru ( $fp ); //一次性輸出全部內容       print_file_pointer( $fp ); //列印此刻檔案指標的位置              fseek ( $fp , 33); //使檔案指標移動到33位元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