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書筆記: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 Chapter 1、3

讀書筆記: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與你的生活 Chapter 1、3

計算機與人工智慧的發展

  • 計算機隱喻:將人的認知活動比做成執行著的計算機。正如計算機必須輸入那樣,人也必須獲取資訊。計算機和人都要儲存資訊和對資訊進行重新編碼。
  • 從事人工智慧問題研究工作的電腦科學家現在研究的是,如何設計程式使計算機能夠解決人才能解決的問題,以及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計算機是否能夠運用人所採用的同樣方法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正規化

資訊加工的方法

  • 資訊加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認知可以視為資訊在一個系統中的經過
  • 根據計算機的類比,資訊加工心理學家認為,人如同計算機,是多用途的符號操作者。換而言之,人和計算機一樣,只需對符號進行一些心理運算,就能表現出許多令人驚異的認知技能。因此,這些資訊是以符號的形式儲存的,其編碼和儲存的方式會極大的影響他們日後是否容易被加以使用。
  • 資訊加工的傳統根植於結構主義,

聯結主義的方法

  • 聯結主義將認知描述為一個由簡單的加工單元聯結所構成的網路,有時我們將聯結主義稱為神經網路。
  • 知識不是儲存在不同的儲存區中,而是儲存在單元之間的聯結中。當新的聯結方式得以建立,並由此改變單元之間的聯結權重時,學習便發生了
  • Feldman和Ballard(1992)斷言:
連線主義的基本前提是,單個神經元不會傳遞大量符號化的資訊。相反,他們通過與其他數量眾多的相同單元的恰當聯結來進行計算。
  • 資訊加工心理學家更注重的是電腦科學
  • 信奉聯結主義的學者偏向資訊的認知神經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方面
  • 大部分聯結主義的學者致力於運用以神經網路模型為基礎的計算機程式設計,重複那些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發現

知覺:模式與物體識別

  • 知覺的核心問題在於闡釋我們是如何賦予所接受的資訊以意義的
  • 與知覺相關的一個加工過程稱為模式識別:對某種特定的物體、事件等的識別,並將其歸為某一類物體或事件。

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

  • 資料-驅動加工過程,知覺者從環境中最小的資訊開始,將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形成知覺
  • 相對不受期望和先前學習的影響。
模版匹配
  • 作為一種直覺模型,模版匹配的過程如下:我們遇到並期望從中獲得意義的每一個物體、事件或其他刺激,都會與先前已儲存的模式或模版進行比較
  • 這一模型意味著知識庫儲存了數以萬計的不同模版
特徵分析
  • 在關於青蛙視網膜的研究中,把微電極植入視網膜單個細胞,把對明暗交接反應強烈的特定細胞稱為“邊界探測器”,另一些只對移動的邊界和其他刺激做出反應
  • 在貓和猴子大腦中發現,水平線探測器和垂直線探測器
原型匹配
  • 當一種感覺裝置收到了一個新刺激,就會與原先儲存的原型進行比較,只要大致匹配就可以了

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

  • 理論驅動/概念驅動,知覺者的期望、知識理念或概念,引導知覺者在模式識別過程中的資訊選擇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