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物聯網學習之路——IoT概況

物聯網學習之路——IoT概況

終端 實驗 智慧 了解 物聯 智能家居 服務 之一 標準

物聯網IoT概念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它包含兩層意思:一,以互聯網為基礎;二,物物相連,實現信息的交換和通信。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如今,物聯網行業已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之一。

物聯網IoT發展背景

  最早的物聯網雛形要追溯到1991年,劍橋大學特洛伊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常常要下樓去看咖啡煮好了沒有,但又怕會影響工作,為了解決麻煩,他們編寫了一套程序,咖啡壺旁邊安裝了一個便攜式攝像頭,利用終端計算機的圖像捕捉技術,以3幀/秒的速率傳遞到實驗室的計算機上,以方便工作人員隨時查看咖啡是否煮好。1993年,作為首個 X-Windows 系統案例,近240萬人點擊過這個“咖啡壺”網站。這就是名噪一時的“特洛伊咖啡壺”事件。

  物聯網的概念首先於1995年,由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及。之後再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物聯網的構想,並首次使用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語。中國順應時代的變革,也於2009年由領導人提出“感知中國”的發展戰略,將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開發推向了高潮。

物聯網IoT主要技術

  物聯網是以感知為基礎的物物相連系統,涉及網絡、通信、信息處理、傳感器、RFID、安全、服務、標識、定位、同步、數據挖掘、多網融合等眾多技術領域。物聯網是一個交叉學科,其技術架構自下而上主要分為三層:感知層、通信層、應用層。另外還包括嵌入式系統、軟件與算法、電源和儲能、新材料等支撐技術

,和架構、安全與隱私、表示解析、網絡管理等共性技術

  感知層由數據采集子層、短距離通信技術和協同信息處理子層組成,旨在解決感知層與多種應用平臺間的兼容性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如何把采集到的數據轉換成普適於不同平臺的有效信息。

  通信層作為感知層和應用層之間的媒介,主要實現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基礎承載網絡高效、準確地傳輸到應用層的功能。物聯網的通信技術主要采用無線通信的方式,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藍牙、ZigBee、NFC、RFID),中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WIFI),移動通信技術(2/3/4/5G、NBIoT)等。

  應用層實現物聯網信息資源的利用,根據底層采集的數據,形成與業務需求相適應、實時更新的動態數據庫。主要的意義在於如何挖掘並高效利用采集的數據來解決生產和生活中人們遇到的痛點問題。涉及到的技術包括海量存儲、分布式數據處理、數據挖掘、信息管理與平臺服務、人工智能與模糊計算。

物聯網IoT應用領域

  物聯網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根據應用對象所屬性質大體可劃分為三類:

  一、公共服務:主要包括智慧水務/電網/交通/醫療、公共安全保障、再生資源回收處置等。

  二、行業應用:智慧物流、物品溯源、節能環保、工農業物聯網等。

  三、個人應用:智能家居、車聯網、娛樂教育、節能低碳、智能卡。

物聯網IoT目前現狀

  盡管物聯網行業前景遠大這一點人盡皆知,但就目前行業的發展現狀,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物聯網行業邊界模糊,高度融合。這使得它必須搭載在其他平臺上才能體現其價值,暫時難以形成較大的經濟增長點。

  二、企業發展戰略模糊,缺乏龍頭企業。目前大型企業采用平臺戰略整合產業鏈,定位不清晰,顯得大而不專,在長期的資源投入形成消費著力點之前,還不能形成龍頭地位;而小型企業礙於成本,只做產業鏈的一部分,在缺乏大環境的體系和標準下,難以形成大的攻勢。

  三、產業鏈條長而不完善,導致市場培育周期長。這也決定了物聯網世界的形成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及鏈接:

1、《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概況》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A9%E8%81%94%E7%BD%91/7306589?fr=aladdin&fromid=552548&fromtitle=IoT

3、http://iot.ofweek.com/2016-11/ART-132209-5800-30066427.html

物聯網學習之路——IoT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