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研究:向電車轉型的趨勢下,Uber 和 Lyft 等網約車巨頭存在巨大隱患

研究:向電車轉型的趨勢下,Uber 和 Lyft 等網約車巨頭存在巨大隱患

北京時間 11 月 1 日上午訊息,據報道,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美國網約車市場兩大巨頭 Uber 和 Lyft 依賴於零工經濟模式,長遠來看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 10 月份的一份研究報告中,Pitchbook 出行行業分析師阿薩德・侯賽因(Asad Hussain)認為,隨著網約車行業擁抱監管,增加對電動汽車的使用,採用自營模式,即自己擁有汽車並聘請司機作為全職員工的平臺將成為長期的贏家。

侯賽因在報告中寫道:“在我們看來,網約車行業的未來很可能會由擁有電動汽車車隊並自行運營的供應商主導。”

對 Uber 和 Lyft 來說,零工經濟模式降低了成本:他們不必購買或維護司機使用的車輛,也不必為司機提供與全職員工相同的醫療和養老福利。

然而侯賽因認為,這種模式導致它們更難過渡至電動汽車,但向電動汽車的轉型是美國加州以及歐洲某些地區即將出臺的監管要求。儘管 Uber 和 Lyft 表示,它們的車隊將在未來幾十年中全部轉為電動車,但它們將不得不依靠司機來實現轉型。

至少就目前而言,電動汽車的成本要比燃油車更高。侯賽因表示,Uber 和 Lyft 的許多司機可能買不起電動汽車,而電動車的續航也達不到燃油車一次加油可以行駛的里程,公共充電站的數量也要遠遠少於加油站。這可能會進一步限制電動汽車的吸引力。

Lyft 的發言人表示:“更多電動汽車的上路對網約車行業是個好訊息。今天,Lyft 擁有市場上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車隊,我們也是第一家承諾到 2030 年 100% 轉向電動汽車的網約車公司。如果其他公司也採取類似做法,那麼對地球和我們服務的使用者來說都是件好事。”

Lyft 發言人還強調了該公司為司機提供電動汽車租賃服務的計劃。該發言人表示,這將確保無力購買電動汽車的司機更容易獲得電動汽車。

Uber 沒有對這篇報告做出迴應。

目前,下一代網約車創業公司正在採取不同的方式,類似 Kaptyn 和 Revel 的公司正在購買電動汽車,並聘請司機作為全職員工。侯賽因寫道,儘管電動汽車的售價較高,但維護成本較低,這將有助於節約管理費用。此外,讓司機成為全職員工將有助於司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及實現較低的司機流失率。

侯賽因總結道:“從長遠來看,我們相信,僱傭全職員工的網約車公司可能會更成功地吸引優秀人才,確保服務質量。”

不過,新公司參與網約車行業並不容易。Uber 和 Lyft 幾乎佔領了美國整個網約車市場,競爭對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品牌認知度。

根據 Pitchbook 的資料,Uber 和 Lyft 擁有的資金實力也遠遠超過 Kaptyn、Revel 和 Alto 等新公司,這些公司的融資額都不到 7000 萬美元。相比之下,截至 6 月底,Uber 持有 40 億美元現金,Lyft 持有 4.84 億美元現金。新的創業公司需要更多的資金,才有機會接近 Uber 和 Lyft 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