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報告:全球電動汽車“狂潮”來臨,2030 年電池業需投資 5600 億美元

報告:全球電動汽車“狂潮”來臨,2030 年電池業需投資 5600 億美元

挪威能源諮詢機構 Rystad Energy 最新一份報告發現,全球電動汽車“狂潮”即將來臨,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在未來十年內需要增加十倍才滿足新增需求。

據 Rystad 估計,電池生產領域到 2030 年將需要新增 5600 億美元投資,其中近一半將用於滿足特斯拉龐大的擴張計劃。與此同時,全球電池生產也將在這一年實現 7TWh (億千瓦時) 的產能增長,而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和全球第二大汽車製造商德國大眾集團將成為增長背後的主要驅動力量。目前全球 EV 電池產能僅為這一數字的十分之一。

去年 9 月,特斯拉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到 2030 年把電池生產能力提升至 3TWh。Rystad 認為,如實現這一目標則,特斯拉將需要未來 9 年在全球各地增加 2300 億美元投資,建設所謂的電池“超級工廠”(gigafactories)。這是該公司迄今所承諾的投資數字的 13 倍,如果 Rystad 的資料無誤,這將佔到從現在起至 2030 年間,全球電池生產投資近一半的份額。到目前為止,特斯拉已承諾在 2015 年至 2030 年期間投資 180 億美元用於電池生產。

特斯拉目前的總產能只有 50GWh,所以 3TWh 的目標是其當前產能的 60 倍之巨。根據特斯拉現有生產設施,部分新增產能預計將來自其位於內華達州的旗艦工廠。該工廠目前年產能為 20GWh,但目前的運營水平僅為其最終產能的 30%。然而,即使該廠滿負荷運轉,也無法實現 3TWh 這一目標。特斯拉還在紐約和中國上海擁有超級工廠,並正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和德國的柏林建造超級工廠。該公司計劃在世界各地建立更多的超級工廠,日本、韓國、英國和印度等國都是傳聞中的候選基地。下圖中的灰色區域表示未指定區域的產能,其中大部分屬於特斯拉,Rystad 認為到 2030 年全球 EV 產業將需要這麼多的電池生產。然而,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現有和承諾中的產能均位於亞洲,但一半以上的新增產能尚未確定生產位置。

據報道,寧德時代正計劃在德國建造其首個歐洲超級工廠,並擴大福建、江蘇和四川的現有工廠。該公司目前承諾的投資佔全球電池總投資的 16%。據 Rystad 估計,到 2025 年,該公司還需要新增投資 710 億美元,才能將年生產能力提高到 1.5TWh。

另一方面,大眾汽車宣佈計劃在歐洲建造 6 家超級工廠,其承諾投資在全球總投資中的佔比也是 16%。此外,SVOLT、LG 化學、Farasis 和比亞迪等電池製造商也不甘落後,紛紛承諾在此期間投入 100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用於電池開發和生產。業內指出,要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 2 度以內這一目標,交通運輸業必須在下一個 10 年實現快速電動化。事實上,認真考慮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正在推出更加積極的規則和激勵措施,以推動消費者和企業遠離汽油和柴油汽車,轉向電動汽車。

Rystad 表示,這一趨勢將導致全球電動汽車狂潮的到來。到 2030 年,全球鋰離子電池製造能力將從目前的 0.76TWh 提升至 7TWh。該機構表示,這將需要大約 5600 億美元的新投資才能滿足生產需求。迄今為止,全球在電池生產領域的支出約為 1280 億美元,Rystad 對此評價為“相對溫和”。

該機構高階分析師馬修・威爾克斯 (Matthew Wilks) 表示,“研究表明,2021 年全球電池銷售額將達到 800 億美元,比 2020 年增長 26%。考慮到電池需求的激增,Rystad 預計 2025 年全球銷售額將達到 1300 億美元,並在 2030 年接近 1600 億美元。”威爾克斯進一步指出,“雖然銷售增長速度低於全球產能的增長速度,但由於電池化學成分和學習曲線節省的預期變化,電池成本預計將在這個十年下降,從而提高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