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華為王銀鋒:用手機思維改造 PC,打通生態全場景

華為王銀鋒:用手機思維改造 PC,打通生態全場景

PC 是什麼?

從字面上看,PC 只不過是由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組成的個人電腦。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即便生活中大多數需求都可以由手機來實現,PC 依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工具。

因此,有這麼一群人,想要用手機的思維去改造它。

藍海?紅海?

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出現,導致了原本就處於紅海的 PC 行業進一步衰弱。

這樣一個低利潤、不再受關注的產業,華為為什麼會花大力氣進入?

華為消費者業務平板與 PC 產品線總裁王銀鋒說,五年前,華為手機已經有了很多創新、獲得了較快地成長,“當時看 PC 的話,幾個形容詞就是傻大笨粗,整個的膝上型電腦又厚、又黑、又重,我們當時就在想,在這裡我們能不能用手機的思維去做去做 PC,這是我們當時特別粗淺的一個想法,(就是)把我們的手機的很多的創新的一些想法,能不能應用到筆記本上。”

華為,就這樣進入了 PC 領域。

剛進入這個行業,首先感受到的是濃濃 “紅海”氣息。據王銀鋒回憶,當時跟產業鏈上下游廠商溝通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市場 “沒啥好做了,就是打價格戰”。

而且消費者似乎也沒有什麼激情,“以前的換機週期,是五年、甚至十年,”王銀鋒說,“那時很多人還在用十年前的筆記本,他們覺沒有什麼新的東西;”

王銀鋒認為,消費者不是不願意為 PC 買單,而是要為好產品買單,“他們看到我們的新筆記本之後,(發現)無論從外觀、體驗,都有一個非常好的改變。”

例如,當時業內把厚度小於 20 毫米的筆記本稱為輕薄本,但實際上這個厚度並不薄,產品也並不輕,“我每天都要背,(它)能輕二兩也很好,這樣肩膀、頸椎都可以好受一點,你看現在基本上我們的筆記本都只有一公斤上下,以前都是兩公斤、三公斤的產品,每天出差、工作的時候能省多少力!”

於是,換機週期發生了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這對整個 PC 行業帶來了一個非常好的良性的迴圈,讓大家能夠投入到 PC 的研發上去,晶片廠家、作業系統廠家,他們也通過這兩年的發展感覺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做。”

紅海被改變了。

用手機思維改變 PC

PC 是怎麼被改變的?

王銀鋒回憶說,最初他們的想法是改變 PC 單純的硬體思維,“那時手機的趨勢是什麼?輕薄、全面屏、指紋開機,所以我們最初一個階段是把這些引入到 PC 中。”

例如,華為 PC 團隊當時覺得 PC 開機啟動很慢,“啟動的時候要按幾個鍵,之後輸密碼,再進入到工作狀態,首先我們啟動的時間做了很多的優化,重點解決了效率問題。現在十秒以後就可以快速地進入這麼一個狀態,這相當於是處在一個待機的狀態,但以前的功耗非常高,這裡面我們又把手機的一些技術引入到筆記本上,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被王銀鋒稱之為 PC 1.0 時代。隨後,新的問題出現了。

“當初很樸素的一個想法,不是說手機的檔案打到 PC 上來很艱難嗎?先把手機用線連著,然後把手機的模式改成 USB 模式,然後再去找手機裡面的檔案,非常複雜。我們一個研發人員說能不能一碰傳,所以當時我們第一家提出了一碰傳,然後慢慢延伸到能不能把全場景互聯起來。”

王銀鋒說,這裡利用了很多華為的核心技術,將手機、筆記本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生產力能夠更加高效地連結起來,這就是進入了 PC 2.0 時代:筆記本能夠全面連線、不再孤獨,資訊可以高效地在所有產品裡互相流動、借鑑,從而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這也是華為所提出的 “全場景”。

而現在,王銀鋒認為,PC 正在朝 3.0 方向在走,“現在其實可以看到生態是割裂的,有 Windows 的生態、有安卓的生態,甚至還有鴻蒙的生態,等等。3.0 時代,華為希望可以打通 PC 和移動作業系統的生態,帶來全場景的融合體驗。”

在 3.0 時代,PC 和手機的生態將不再割裂,資訊將不再侷限於某一款終端,實現真正的全面流動。

對於未來市場目標的預期,王銀鋒表示,華為 PC 的首要目標,還是服務好消費者,用創新給消費者創造價值,帶來更好的體驗,努力做一個優秀的 PC 品牌,去贏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