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貼上,合作者包括中國學者...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貼上,合作者包括中國學者...

點選上方“AI遇見機器學習”,選擇“星標”公眾號

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

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

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道,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因發現HIF-1蛋白獲得諾獎

格雷格·塞門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科、放射腫瘤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

他在2008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

具體而言,塞門扎因HIF-1(缺氧誘導因子-1)蛋白的發現而聞名。他的團隊發現,HIF-1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目前,塞門扎的Google Scholar引用數已超15萬,h指數176。

30餘篇論文涉嫌P圖造假

但就是這樣一位生物醫學界的大牛,現在卻面臨“翻車”,被指涉嫌學術不端——

其署名的38篇論文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受到質疑,問題涉及一圖多用、P圖造假等等。在大部分文章中,塞門扎為通訊作者。

以《HIF-1α activation by intermittent hypoxia requires NADPH oxidase stimulation by xanthine oxidase》這篇論文為例。

對論文圖4A進行對比度調整,會發現其中的一個波段存在明顯的拼接痕跡,如下圖箭頭所示。

圖源:Pubpeer

而在《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中,首先,存在一圖多用的問題。

另外,不止一張圖被發現有筆刷塗抹的跡象。

看完這些,難怪網友直呼:不是吧,頂級大佬都翻車,真·科研以P圖為本?

根據Pubpeer的資料,作為與塞門扎關係密切的學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丹尼爾·吉爾克斯(Daniele M. Gilkes)目前有12篇論文遭到質疑,其中9篇的通訊作者為塞門扎。

而在此前的報道中,吉爾克斯曾表示,“(塞門扎)對於研究結果的改善產生了真正的影響”。

不少網友分析指出,給塞門紮帶來榮譽的HIF-1機理已經被不少研究團隊復現,因此HIF-1本身的機制是站得住腳的,但是塞門扎及其團隊有關於其基因表達和通路的一系列研究,現在看來結果的真實性需要被重新考慮。

目前,在被掛出的38篇論文中,僅有1篇得到了作者回應。

作者表示,生成影象時確實有兩張圖被無意間交換了位置,但該錯誤並非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重複使用影象。並且,作者認為這樣的錯誤並不影響實驗得出的結論。

其餘文章尚未得到作者團隊迴應。

參考連結:
https://forbetterscience.com/2020/10/07/gregg-semenza-real-nobel-prize-and-unreal-research-data/
https://pubpeer.com/search?q=gregg+semenza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911838

歡迎關注我們,看通俗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