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1000


有朋友自遠方來,又向遠方而去。


深秋時節車站的送別,為寂寥的秋意又平添了幾分清冷。


有人離開,就有人相送。


所以千百年來,即便沾滿了離人或無奈或苦澀的淚水,送別依然風生水起。



長亭送別



深夜的車站,有人送離人,有人盼歸人。目光所及處,有人歡喜,也有人愁。


凡是有離情的地方,大概都如是。


比如,長短亭。


如若春天的離別在楊柳掩映下總能生出些許暖意,那麼秋天則需要亭內的一杯酒,方能消解滿目蕭條下的惆悵。


然而終究,不是所有人的惆悵都能得到紓解。


1000


晚唐詩人與朋友在亭中相遇,能相攜賞盡紅葉,然後以一瓢酒瀟灑作別。鶯鶯的情意,則只能是“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悽清。


長亭依舊,不同的,不過是人心與離情。有一壺酒可以消減的離情,便也會有借酒澆愁愁更愁的離情。


天下傷心處莫過於離亭,對遠行人來說這是始點,對相別的人而言這便是此行的終點了。如果相見無期,怎麼能不感概呢?也許便是基於此,太白才會發出“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的感慨吧。



餞飲



我們都不是嗜酒之人,然而這杯酒,卻是非飲不可。


這杯從古至今,但凡送別,總會出現的送別酒。


在那些動亂的年代裡,驛館裡早有挽留的聲音響起,路邊的亭子裡也擺好了酒席,一杯水酒不知是否能解了離別的愁腸,卻總會適時出現在別離的人手中。


要踏上遠行之路的人啊,請帶著美好的祝願出發吧。這杯酒裡,釀著我的祝福和期盼。


1000


送別酒,是為出行者祭祀路神祈求平安,也是最後的依依惜別。這從先秦時期開始興起至唐代最為盛行的送別方式,當時稱之為“祖”,是最早、最正規的送別禮儀。


唐代詩人張籍的《送友人盧處士遊吳越》記述的便是他為將去今江浙一帶旅遊的好友盧處士的送別活動,“春草上高臺”的初春時節,張籍在驛站的樓上擺了一桌酒菜:“羨君東去見殘梅,惟有王孫獨未回……風滿驛樓潮欲來。”


隨著交通的發達,餞飲的傷感,似乎也淡了幾重。然而那杯酒中蘊含著的祝福,只會在年歲漸長中漸漸濃厚。



折柳送別



清秋的北方,柳樹長長的枝條已然開始頹敗,卻依舊在風中搖搖擺擺。


這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也到了休眠的時期。然而送別的人,卻總是沒完沒了,四季不得停歇。


折柳相送的最佳時間,當是萬物復甦的春天。一片柳葉吹出心中綿綿的情誼,一枝柳條,雖是隨手之物,卻滿含著訴之不盡的挽留。即便折柳送別早已不適合現代社會,但其中包含的祝福,現在看來依然不減。


1000


柳枝插土即活,今年插枝,明年成蔭。折柳送別,包含著送別之人希望遠行人能在異地頑強生活下去的殷殷祝福和期盼。除此之外,古人認為柳樹可以辟邪驅鬼,以柳枝相贈,也是對旅人安全的祝福。


隋朝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表達的便是初春時節送別時折柳相送的場景。


到了唐朝,折柳送別更是成為一時風俗。當時的人們離開長安,灞陵橋是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楊柳掩映,為人們折柳送別提供了方便。後來人們常常以“灞橋折柳”作為典故,來形容離別。


柳或“留”,都是依依惜別的不捨與祝福。或長或短,最重要的永遠是心意。



驪歌



有人以酒送別,也有人以歌贈別。


長亭外,古道邊的黃昏,心情總會有些許慼慼然。


正當今昔腸斷處,驪歌愁絕不忍聽。經年未見,那些熟稔在強忍的淚水面前依舊有著曾經溫暖的樣子。


唐代以前,人們告別時,要走的客人會唱:車伕已經把車駕好,我馬上就要走了。而主人則要唱:你不用這麼急著回去,千方百計挽留他,情意綿綿,一唱一答,然後分手。


客人唱的,便是《驪駒》,也是最早的一首驪歌。


1000


到了唐代,熱愛創作的唐人們,很快就寫出了自己的驪歌,就是王維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還叫《渭城曲》或《陽關曲》,唐人告別時,就唱這首詩。唱一遍感覺感情表達不夠充分,於是就再唱一遍,覺得還不夠,就唱第三遍。《陽光三疊》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送別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離愁別恨,從來都是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天寶十四年,李白從秋浦前往涇縣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一首《贈汪倫》留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000


這個為人稱道的故事,只是唐朝離別詩中小小的一塊。作為詩歌創作高峰的唐朝,同時也是送別詩最高峰的時期。如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等皆為代表。


然而,我還是認為,最好的離別,不是“執手相看淚眼”的傷感,不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慨,最好的離別,當是“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豁達與瀟灑。


1000


離別總是令人感傷的,然而更多的,是不知下次相見時期的感傷。這些對於交通發達的今日,早已不算什麼難題。


與我們而言,離別已然夠傷感了,不如灑脫一點,誰說秋日不能有勝過春朝的魅力呢?


不如,期待下一次再見吧,下一次,會是一個更加美好的故事的開端。


- END -

作者:蘇夏

來源:拾文化


轉載於:https://blog.51cto.com/lijuanfei/18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