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那些全網“收奶”的做局者,也是選秀背後的割韭菜者

那些全網“收奶”的做局者,也是選秀背後的割韭菜者

近日,關於粉絲為了“打投”而“倒奶”的事件已經引發了一片譁然。所謂“打投”指的是粉絲為偶像打榜和投票,只要偶像在選秀節目當中勝出,便可以成團、出道,成為真正的明星。

然而,為了讓心愛、追隨的偶像可以順利成團、出道,一些粉絲開始為偶像打投集資,購買選秀節目合作、指定商品,幫助偶像提升權重、打榜投票。這也推生出一系列“非理性應援”行為,上演了一出現代版的“買櫝還珠”。

事件發生之後,許多官方媒體紛紛發文痛批這一行為;更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粉絲為“打投”傾倒牛奶的行為,違反了實施不久的《反食品浪費法》;與此同時,相關的選秀節目也已遭有關部門責令叫停。

殊不知,選秀背後所衍生的應援“打榜”產業鏈,其實早就是一部分機構眼中的一盤“大生意”,而且是那種冒著熱氣的韭菜堆了。而在相關選秀節目被叫停後,這些“割韭菜”的人又會把鐮刀指向哪裡?

粉絲為偶像“打投”可以不計成本

選秀選手是否能順利地成團、出道,離不開兩大因素。

其一,是年輕選手在“陽光”下“拼命”展示自己;其二,是粉絲在“暗地裡”默默發力。但在飯圈人士“晴晴”看來,後者對於偶像是否能夠順利地成團、出道,似乎更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顯然,根據大部分選秀節目的規則 —— 選手取勝或贏得成團、出道權的標準,基本是打榜、投票的數量。因此,粉絲數量的多少,粉絲打榜、投票是否足夠積極,決定了偶像的成敗。

“成立後援團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粉絲)力量,為喜歡的選手應援、投票。”晴晴告訴懂懂筆記,每當選手的投票通道開啟,其背後應援團的“高層”都會在相應的群組發號施令,號召粉絲投票。有的甚至連怎麼投、什麼時候投等細節,都已規劃完備。

為了讓喜愛的選手出道,應援團必須力爭該偶像的投票排名在別的選手之上。因此,部分“殺紅了眼”的應援團開始通過刷票、造假等手段為追隨的偶像選手投票,“不知是誰開了第一槍,但只要有偶像粉絲刷票,其它偶像的粉絲肯定不甘其後。”

晴晴坦言,刷票明顯是有違公平的行為,但在一些粉絲的眼裡,公不公平只能先放一邊了。講求以“魔法”打敗“魔法”,不擇手段讓自己喜歡的偶像順利出道,是粉絲群體統一的目標,這也導致了一系列後援團集資並僱傭刷量機構為選手造假現象的頻繁發生。

“十幾萬、幾十萬人規模的應援團,投出了幾千萬的票,你能想象嗎?”她告訴懂懂筆記,兩年前,她剛剛加入某應援團時,機構刷票的收費僅為 300~500 元 / 萬票,但由於此後應援團為選手刷票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刷量機構的收費也水漲創高,每萬票收費達到了 1500 元左右。

晴晴舉了一個例子:倘若某選秀節目的參賽偶像當前的投票量為三百萬票,其後援團僅二十萬人,那麼刷票所需花費要在 40 萬元左右。

有曾從事刷量業務的灰產人士也透露,給偶像刷票,遠比幫直播網紅、短視訊刷量賺錢。

“為了讓自己喜歡的選手順利出道,(粉絲)為達目的,幾乎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晴晴表示,在為偶像刷票的問題上,其所在後援團也一度很矛盾,原因在於刷票刷得太過分,會遭對手粉絲揭發甚至官方查處,使得偶像遭遇負面新聞;但如果刷得太少、太保守,票數則可能讓同樣有後援團刷票、造票的其它選手超越。

除此之外,還有熟悉飯圈的人士透露,由於目前選秀、綜藝刷票的現象普遍,成立後援團的組織者也是有利可圖的。有一些後援團發起者,其實並非偶像選手的忠實粉絲,而是為借打投、刷票,賺取差價和佣金的“掮客”,甚至是刷量機構裡的負責人。

那麼,粉絲們的荒唐舉措是否能被選秀節目方、贊助廠商制止或者抵制?

一局“多方得利”的割韭菜遊戲

或許,答案是否定的。

眼看著選手的應援團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費用讓刷量機構賺走,作為選秀節目製作方肯定不會無動於衷。能擊退刷票“魔法”的,往往是“物理”手段,而如何抬高打榜、投票門檻,也成了選秀節目組思考的焦點。

“只要增加打榜、投票的成本,為選手刷票的難度自然會增加,官方才能得利。”曾從事某大型綜藝節目編導工作的吳敏(化名)透露,早期選秀綜藝製作團隊為了防止刷票手段,主要是提高電話、簡訊投票的資費,後援團若要刷票,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官方也能得到更高的資費分成。

如今,選秀“打投”網際網路化,杜絕刷票的方式也以“消費換投票資格”取代。同時,指定的商品花樣繁多,可以是虛擬專輯、單曲、應用會員,也可以是冠名商的實物商品 —— 比如牛奶。

此次粉絲“倒奶”事件中,傾倒的酸奶產品便是選秀活動的冠名、合作商家旗下商品。粉絲倘若想為偶像“助力”,就必須先購買酸奶獲取所謂的“奶票”,這也導致刷票成本高漲,甚至有媒體報道指出,有選手後援團每天在“奶票”上的花費高達十萬元。

網上流出的一份偶像後援團公佈的集資賬目顯示:選秀期間後援團共集資近 1600 萬元,其中 75% 資金用於購買節目指定商品,24% 用於投票,僅有 1% 投入在實際應援當中。

對此有飯圈資深人士透露,選秀節目通過購買商品獲取投票權,權重要明顯大於自然票。

相比純粹找刷量機構刷票,粉絲群體購買商品獲取助力投票資格的成本,幾乎是十倍起跳。同時,在閒魚等二手電商平臺,懂懂筆記也發現有部分商家在出售所謂的選秀“奶票”:每張“奶票”價格約為 2.5 元。

也有商家打出“你投票,我喝奶”的旗號,在二手電商平臺上低價收購酸奶,承諾收到成箱牛奶之後,為後援團拍“奶票”照片,其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格低兩至三成,轉手出售就可從中盈利。

那麼,選秀活動官方祭出“先消費後投票”的手段,是否真的只是為了抬高投票門檻,制止違規刷票行為,追求所謂“公平”的選秀環境?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吳敏強調,一些選秀活動方“先消費後投票”的方式,看似抬高了投票門檻,但實際的用意還是為了拉動冠名、合作品牌商品的銷量。

“通過投票的方式,節目組清楚知道自己拉動了多少銷量,可以此要求和品牌分成。”即便是沒有這些分賬手段,區區一檔選秀節目可以為合作品牌方創造如此龐大的的銷量規模,日後自然不愁金主爸爸冠名、投資與合作的機會。

那麼,選手後援團獲得了大量的投票資格,是否意味著不再需要刷量機構造票了呢?

非也。有資深飯圈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多數後援團獲得大量“奶票”之後,還需要刷量、造票機構通過自動化程式,批量錄入“打投”資格並進行投票,也就是說仍需僱傭機構刷票。畢竟,大批量的投票資格如果不借助工具錄入,是以件很繁瑣、頭疼的事情。

可見,選秀活動官方祭出的“先消費後投票”方式,看似是抬高了選秀投票的門檻,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堵住違規刷票的行為,反而成了一局選秀官方、品牌、羊毛黨、刷量機構多方均得益的“割韭菜”遊戲。

唯一有損失的,只有盲目、非理性為選秀選手、偶像應援的粉絲。

而令人疑惑的是,隨著 27 萬瓶用於“打投”的酸奶被倒掉,選秀活動官方因“玩脫了”停播、合作品牌道歉,類似“倒奶”的現象真會從此消失嗎?那些利益相關者又如何繼續割粉絲群體的韭菜呢?

追星的“韭菜”要一茬一茬慢慢割

做局者不會沒有韭菜割的,因為即便你把所有事實都擺在面前,一些粉絲依然會說“我願意”。

據《2021 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中的資料顯示,90 後群體中追星族佔比 26.78%,95 後中這一比例上升至 50.82%,近 7 成的 00 後都認為自己屬於追星一族,學生黨是追星群體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其中,有 1.45% 的粉絲在受調查時表示,自己每月的追星消費是超過自己每月的到手收入,即使透支也要為心愛的偶像消費。

另據《維度》聯合騰訊理財對使用者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逾 64.9% 粉絲曾為偶像消費,部分粉絲為追星每月消費達到 5000 元。

“現如今追愛豆,真的是太費錢了。”

作為一名 90 後追星族,阿儀正是 Z 世代眼裡的“阿姨粉”。她告訴懂懂筆記,以往追星,後援團同樣要集資,要為愛豆購買禮物,但每年也就是在愛豆生日、出道紀念日時花錢,花費也不及如今的零頭。

阿儀坦言,僅最近兩年自己參與選秀選手後援團集資“打投”,便已陸續“投入”了小十萬元。如果只是花錢“打投”,那麼她尚能理解是“為愛發電”的代價,“最難的是,我還要時刻關注支援的選手目前聲量如何,有無成團、出道的可能。”

因此,和其它的“阿姨粉”一樣,她更盼望著選秀官方不要推出太多繁雜的投票花樣,直接給選手開通“賬號”,讓“阿姨粉”打錢“供養”偶像,“我覺得這都比折磨人的打投套路更為良性些。”

但是這可能嗎?

阿儀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畢竟“打投”的規則背後拉動了太大的利益,官方、贊助商、經紀公司…… 連暗藏在應援團內部的灰產機構也“仰仗”這類機制,大賺粉絲的錢財。

即便“倒奶”事件持續發酵,已經“玩脫了”的選秀機構將來也不太可能叫停、取消類似的選秀機制。

曾在上海浦東一家演藝經紀公司工作的徐穎(化名)向懂懂筆記透露稱,無論選秀活動方或是選手的經紀公司,大家都明白“小鮮肉”、“小仙女”只是流量明星,賺錢要趁著還有人關注。

“不靠演技、不靠唱功,只憑借顏值、炒作走紅的流量明星,紅的週期很有限嘛。”她表示,如果僅僅在一位選手、偶像身上投入大量成本和人力物力,其短暫的流量週期很難讓經濟公司、機構賺足收益。

因此,無論選秀節目的組織方,還是經紀公司,都清楚粉絲“韭菜”是要分茬收割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選手選秀期,自然是節目、贊助商、經紀公司最為看重的盈利模式,也是最能拉動利益鏈的玩法,“有時選秀活動週期長達一年,而選手成團、出道後走紅的週期,其實可能都不足一年。”

也正因如此,最近幾年很多選秀節目組、經紀公司更傾向將精力、成本,投入到選秀活動裡。徐穎坦言,經紀公司並不在乎選手成團、出道能紅多久,還會推出大量的所謂“限定團”—— 即成團一兩年後任由團隊解散或者“單飛”。

之後,各方重新通過選秀“孵化”所謂新的“限定團”,將會再度吸引粉絲持續“為愛發電”,為“打投”花錢,不斷實現“韭菜”的一茬一茬收割迴圈。

也就是說,每當新的選秀活動開始,粉絲像極了再次生長髮育的新“韭菜”,任由相關利益方繼續收割。

結束語

如果公眾以為“倒奶”事件之後,選秀“打投”形式會就此偃旗息鼓,那就大錯特錯了。節目製作、贊助商方面道歉之後,“打投”或許會更換為一種新的方式,繼續出現在喧囂的選秀活動中。那麼到了幾個月後,吃瓜群眾是否還會記得 27 萬瓶被倒掉的酸奶?

唯一能明確的一點是,在節目組、贊助商、經紀公司的眼裡,曾經收割過的“韭菜”已經長出了新芽,正在迎風招展、搖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