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講解視訊質量,視訊質量測試,主觀客觀評價視訊質量

講解視訊質量,視訊質量測試,主觀客觀評價視訊質量

  • 1 從模擬訊號到數字訊號

  • 2 客觀視訊質量

  • 3 主觀視訊質量

  • 4 參見

  • 5 參考

視訊質量是量化一段視訊通過視訊傳輸/處理系統時畫面質量變化(通常是下降)程度的方法。由於視訊處理系統可能會導致一定的視訊訊號失真,因此視訊質量評價對於視訊傳輸/處理系統的選擇,顯得十分重要。

從模擬訊號到數字訊號[編輯]

自從世界上第一段視訊被錄製以來,各種各樣的視訊處理系統都被設計生產。在模擬視訊系統時期,評估視訊處理系統的質量可使其播放一些"傳統測試訊號",並計算其頻率響應得到。(比如一系列的色條與圓圈)

如今,數字視訊已經取代模擬視訊,評價的方法也隨之改變。數字視訊處理系統的效能顯著地取決於輸入視訊

的動態特性(如動作或空間細節)。

客觀視訊質量[編輯]

客觀視訊評估技術是一些與主觀質量評估結果相近的數學模型,但是它們通常由計算機按照一定的標準與指標自動完成。評價的方法大致是將原視訊(高品質、一般不被壓縮)與處理後的視訊進行分類對比。分類對比分為三種:全參考(FR)、部分參考(RR)、無參考(NR)。全參考比較處理前後的兩段視訊每個畫素的差別,部分參考提取兩段視訊的一些特性,並依此給予它們評分。以上兩種方法通常在原視訊可用時使用,如在有限的頻寬下。無參考則試圖在沒有任何原視訊的參考下進行評估,通常在視訊編碼方法已知時使用。

當然,最傳統的方法是計算兩段視訊信噪比(SNR)與峰值信噪比(PSNR)的差異。 PSNR是使用最廣泛的客觀視訊質量

的度量方法,但由於人類視覺系統的非線性,因此PSNR值與人眼感受到的視訊質量仍有較大出入。近來一些更復雜、更精確的一些指標被指定,比如UQI、VQM、PEVQ、結構相似性(SSIM)、VQuad-HD與CZD。

一個客觀的視訊質量指標的表現由計算客觀分數與主觀(en:Subjective_video_quality)測試分數之間的相關性得出。後者被稱為平均意見得分(en:Mean_Opinion_Score,MOS)。最常用的相關係數有:[相關|線性相關係數]、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峰度、Kappa係數與離群率。

當評估一個視訊編解碼器的質量時,所有上文提到的客觀方法可能都要逐一反覆進行測試,以滿足所需的視覺質量水平。無疑,這十分費時、複雜,並且在商業化應用中不切實際。出於上述原因,許多研究都專注於開發新的客觀評價方法,使其更為實用[1] 。

主觀視訊質量[編輯]

許多主觀視訊質量的主要目標是自動評估使用者(即觀眾)對視訊處理系統處理後的視訊質量的意見。其主要思路與MOS相近,即記錄觀眾意見的平均值來評估視訊的質量。但是測試出的細節出入可能極大。

參見[編輯]

  • 視訊編解碼器

  • 平均意見得分(en:Mean_Opinion_Score,MOS)

  • 峰值信噪比(PSNR)

  • 結構相似性(SSIM)

  • 視訊質量感知評價(en:PEVQ,ITU-T J.247)

  • 媒體傳輸指標(en:MDI)

參考[編輯]

  • ITU-T Rec. J.341(01/11)Objective perceptual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of HDTV fo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full reference

  • ITU-T Rec. J.247(08/08)Objective perceptual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 full reference

  • ITU-T Rec. J.246(08/08)Perceptual audiovisual qualit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multimedia services ove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s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bandwidth reference

  • Digital Video Quality, Stefan Winkler, Wiley, March 2005, ISBN 0-470-02404-6

  • "Quality Control", Duvall, Richard, Broadcast Engineering, February 2010

歡迎評論關注,更多視訊測試知識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