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機器視覺光源的設計方法

機器視覺光源的設計方法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機器視覺專業論壇
這裡寫圖片描述

1 光源照明設計的基本因素
  主要有4個基本因素要重點考慮:
  1.1 鏡頭的視場
  在照明系統的設計中,應根據被測物件的尺寸確定鏡頭的視場。而後,再根據鏡頭視場的大小決定最佳的照明系統。
  1.2 照明系統與工件的間距
  在設計系統中,需全面的瞭解鏡頭到工作的距離,照明系統到工件的距離,從而確定光源與工件的距離。
  1.3 工件的外形、條件和顏色
  照明的選擇是由工件表面的形狀、平坦度、光滑程度等條件決定的。最佳的照明顏色(紅、蘭、綠、白)可通過檢測工作或被檢測區域的顏色來決定。
  1.4 成像物鏡
  一般情況下,應針對確定的成像物鏡進行照明系統的設計,其檢驗標準為:工件中需要視覺化的部分、劃痕、缺陷等是否被顯現出來,工件表面上的印紋是否能夠辨認等。
  2 突顯不同區域的方法
  2.1 反射係數

  從物體反射出的光量是可以度量的。有兩種不同的反射方法:
  a) 鏡面反射:入射角等於出射角。
  b) 漫反射:由於物體表面不平,出射光方向各異。

  2.2 顏色

  也就是光譜分佈,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衡量顏色:
  a) 波長:比如綠光的波長為550nm。
  b) 兩種或兩種以上光波的混合比:混合的目的是為了產生另一種光。比如黃光(波長620nm)和藍光(波長480nm)混合在一起便會成為綠光,然而實際上,光譜的分佈中並沒有綠光的分佈。
  c) 補色:從白光中移除的那部分光與剩餘的光互為補色光。比如,白色金屬鐵和黃色金屬金顏色不同並不是金反射的黃光比鐵多,而是反射的藍光比鐵少。白光中去除藍光即為黃光。

  2.3 光密度

  由於不同物體材料、厚度和化學性質不同,所以投射光的數量和強度也不同。光密度會在整個光譜範圍不同,或者只在某一個範圍不同。一般來說,背光是鑑別光密度不同的最好方法。

  2.4 折射

  不同透明物質折射率不同,所以它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光的傳播。比如,空氣氣泡混合在玻璃裡面,當光線直射時,會出現或明或暗的氣泡邊緣。

  2.5 紋理

  物體表面紋理有些是可辨識的,有些是過於微小無法處理的,但是它會影響光線的反射。有些情況下,紋理非常重要,必須用光源來突出它;而另外一些情況下,紋理則相當於噪聲,必須用光源來突出其它而弱化紋理。

  2.6 深度

  用直射光可以突出物體的深度(影子效應),而散射光則可以弱化物體的深度。

  2.7 表面曲向

  由於曲率的不同,表面各處呈現的特性不一樣。折射光往往會突出這些特性,而散射光會削弱這些特性。

  3 照明技術

  3.1 一般目的的照明

  通用照明一般採用環狀或點狀照明。環燈是一種常用的通用照明方式,其很容易安裝在鏡頭上,可給漫反射表面提供足夠的照明。

  3.2 背光照明

  背光照明是將光源放置在相對於攝像頭的物體的背面。這種照明方式與別的照明方式有很大不同因為影象分析的不是發水光而是入射光。背光照明產生了很強的對比度。應用背光技術時候,物體表面特徵可能會丟失。例如,可以應用背光技術測量硬幣的直徑,但是卻無法判斷硬幣的正反面。

  3.3 同軸照明

  同軸照明是與攝像頭的軸向有相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物體的表面。同軸照明使用一種特殊的半反射鏡面反射光源到攝像頭的透鏡軸方向。半反射鏡面只讓從物體表面反射垂直於透鏡的光源通過。同軸照明技術對於實現扁平物體且有鏡面特徵的表面的均勻照明很有用。此外此技術還可以實現使表面角度變化部分高亮,因為不垂直於攝像頭鏡頭的表面反射的光不會進入鏡頭,從而造成表面較暗。

  3.4 連續漫反射照明

  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於物體表面的反射性或者表面有複雜的角度。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半球形的均勻照明,以減小影子及鏡面反射。這種照明方式對於完全組裝的電路板照明非常有用。這種光源可以達到170立體角範圍的均勻照明。

  3.5 暗域照明

  暗域照明是相對於物體表面提供低角度照明。使用相機拍攝鏡子使其在其視野內,如果在視野內能看見光源就認為使亮域照明,相反的在視野中看不到光源就是暗域照明。因此光源是亮域照明還是暗域照明與光源的位置有關。典型的,暗域照明應用於對錶面部分有突起的部分的照明或表面紋理變化的照明。

  3.6 結構光

  結構光是一種投影在物體表面的有一定幾何形狀的光(如線形、圓形、正方形)。典型的結構光涉及鐳射或光纖。結構光可以用來測量相機到光源的距離。多軸照明:在許多應用中,為了使視野下不同的特徵表現不同的對比度,需要多重照明技術。
  4 選擇光源
  一旦選擇了照明技術,接下來就是選擇何種光源的問題了。光源應該照明形狀的需要,需要有足夠的均勻度,且穩定效能要好。在機器視覺應用中選擇光源應該考慮下面的有關光源的特性:

  光譜特徵:

  光源的顏色及測量物體表面的顏色決定了反射到攝像頭的光能的大小及波長。白光或某種特殊的光譜在提取其他顏色的特徵資訊時可能使比較重要的因素。當分析多顏色特徵的時候,選擇光源的時候,色溫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例如,滷燈更多表現為黃色,相比氙燈顯現藍色。

  效率:

  有些光源效率很高,相對於能量的消耗,其散發出更加多的光能,例如熒光燈。而鎢燈,產生相當多的熱量,能量消耗也很大。效率不高的光源產生區域性過熱,浪費很多。一般,光源的溫度越高,其壽命就會縮短,其消耗的能量就相對較高。

  5 壽命特性
  光源一般需要持續多小時的使用。一個壽命為1000小時的光源,在兩班運轉的情況下,只能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更換光源燈泡的維護就必須了。LED光源是比較流行的光源,其可以連續工作很長時間,大約可以連續操作100,100小時。

對多數光源,隨著光源的老化,光源釋放的能量會減少,根據光源型別的不同,光能減小可能速度比較滿,也可能很快很明顯。光能輸出的變化可能也影響著光譜特性。當光源的老化速度影響到影象處理結果的時候就可以注意光源的變化了。
  6 費用

  許多光源需要在視覺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更換。如果光源很昂貴,在機器視覺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增大後期費用。另外,光源應該在市場上較容易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