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成功的技術公司為何衰落如此之快?

成功的技術公司為何衰落如此之快?

據研究機構Motion Ltd的調查資料,黑莓的生存窘境正一步一步逼來,這個國家即將面對的事實是“科技公司的第二把旗幟”在不到10年內就要倒下了,是什麼讓一個曾經著名的科技公司瞬間墮落呢?

在這些中彈的黑名單中,包括惠普、諾基亞、微軟、Facebook。相應地,全球科技裁員也達到了6年新高,黑莓計劃裁員5000名員工,惠普準備削減26000個工作職位。惠普和諾基亞合計在最近幾個季度損失90億美元。

黑莓股價自2008年峰值跌落了94%,惠普的投資者也不容樂觀,其股價比2000年的峰值下降了75%。諾基亞相比2007年股價峰值下跌了92%。而華爾街把微軟的股票稱作“死錢”,相比其13年前的歷史高位,股價下降了48%,和過去10年一直持平。而在新世紀的IPO歷史上,Facebook 股價5月份的時候幾乎只值IPO發行價的一半。

蘋果今天飛漲的股價差點讓我們忘記了1997年還剩三個月它就破產了,但是北電網路、朗訊公司、太陽微系統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不是破產就是走向被強行兼併的道路。

這些跟蘋果一樣當時同為先驅的公司現在都怎麼了,科技領域的競爭如此殘酷麼?

1. 門門通 門門鬆

微軟跨越瞭如此多的領域卻鮮有做得特別出色的業務,網路搜尋、智慧手機、Xbox,但是一直沒有走出其Windows 和 office特許經營權的優勢。黑莓一直活在自己所謂的企業和商業使用者利基中,但來到大眾消費市場中,才發現,利潤很低、競爭對手又很多,品牌忠誠度也就不堪一擊了。

2. 用收購解決問題

早期的成功、湧入的現金,會讓一個公司變得自滿和偏執,你意識不到幾個哈佛畢業生、 一個韓國的消費電子公司、或者另一個現金充裕的公司就可以幹掉你。惠普CEO Mark Hurd浪費了243億美元用來收購,但是這些收購卻對惠普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成了現任CEO Meg Whitman 急需解決的的“一分遺產”。

再例如微軟擁有500億現金的時候,它也喜歡直接用收購或錢來解決問題。諾基亞在過去10年裡投資400億用於研發,是蘋果的4倍。佔據了全球手機頭把交椅14年之後,因為新手三星的加入而黯然失色。微軟花了100億美元才爭得15%的搜尋市場,而Google 佔據著50% 以上。

3. 傲慢自大

在一個領域的成功開創成績容易讓科技CEO們傲慢自大,黑莓聯合創始人Mike Lazaridis 和 Jim Balsillie 就一直對用途有限的黑莓手機引以為豪,視當時多功能智慧手機為“雜亂不堪”,就這樣脫離了主流市場。

微軟數十年堅稱新思想總是符合如何設計和使用電腦的,這個扼殺了許多開發者的想法或者花很久才把微軟的PC文化帶給市場,但是對手已經在這個市場入駐很久了。再者,鮑爾默介紹的平板還是把人們帶回了鍵盤,所以微軟實際上還是反對觸控技術的,即使觸控式螢幕的iPhone 同時間產生的營收比整個微軟還要多。

4. 內部鬥爭盛行

北電網路初期成功後,僱員3年內擴張了4倍,很快僱員把他們的職業生涯看得比最核心的新產品和應對變化無常的市場還重要,接踵而來的是更多的備忘錄、開不完的會議和明爭暗鬥,僱員們開始只關注如何生存。

諾基亞總設計師Alistair Curtis在1990年告訴《華爾街日報》:“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內部政治上而不是設計上”。微軟前產品經理告訴《名利場》:“如果你不玩政治,你就會受到人身攻擊。”

Qualcomm Corp (移動晶片供應商)CEO表示它的客戶諾基亞花了5-6個月在估量市場機會,直到機會最後消失。並透露諾基亞也曾有類似iPhone原型和一個無線、觸控平板,很像iPad,但是厭惡風險的諾基亞文化放棄了它們。

現在,黑莓可以賣掉自己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像摩托羅拉一樣完全重組自己,而其他公司得到的教訓就是:今天的科技公司是不是就會變成明天的古董?

小結: 科技行業日新月異的更新是任何行業都不能比擬的,而且波動性大,一個公司可能因為一項新技術迅速崛起,成為新一代科技巨頭;而面對如何守業,Google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該做社交網路就做社交網路(Google+)、該做平板就做平板(Nexus 7)、該向軟硬結合就結合(Glass/無人汽車),也許你知道這不能讓你超越先行者,但是你朝這個方向進攻是不會錯的,至少不會瞬間走向衰落。

濟慈 供雷鋒網專稿,轉載請註明來自雷鋒網及作者,並鏈回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