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的傲慢

永遠不要相信自己的傲慢

摘自百度貼吧 汪弘毅

談到我的物理競賽,我最想說的是求知慾。我認為對物理濃厚的求知慾是我堅持高強度自學的精神支柱,高強度自學是我獲得不錯的成績的最大原因。

如果我起初沒有沉迷於物理,高中可能根本不會選擇物理競賽這條路。我經常對外宣稱,我是高一開始系統地學習高中物理:這不能說這是在騙人,但實在是有些誤導人。我初二時上了一個關於鐳射的選修課,覺得很有意思,就天真地想把它學懂。我那時一點都不知道怎麼把它學懂,也就是說,完全不知道物理的學習流程。

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去學校圖書館找了一本趙凱華的《新概念物理學教程光學》。我看了兩頁,一臉茫然,一是因為幾乎沒有我想要的資訊,二是因為書中有“積分”“電磁波”之類一大波陌生的詞語。我問父母,他們也不是很懂;作為初中數學老師的媽媽只能建議我先學了高等代數和數學分析。但是因為急迫地想要學會的心情,我只花了三個星期就學完了線性代數和數學分析(幾年之後我才意識到這是多厲害的事)。

從此之後,我一發不可收拾,上課的時候都在看數學和物理,甚至初三複習階段,我也有時不聽課地看書。不知不覺,我把數學和物理理論的優雅與簡潔當成了一種藝術。到初三畢業時,數學方面我已經學完了線性代數、多項式代數、數學分析、實變函式、泛函分析、複分析、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離散拓撲等內容,物理方面學完了普物、四大力學、高等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看完了朗道十卷。

高中雖然課內和競賽都比較緊張,我仍然堅持高強度的自習。高中時我自學完了規範場論,接觸了一點凝聚態物理;我還補充了群論、伽羅瓦理論、同調、微分流形等數學知識。當然我興趣比較廣泛,並不是只學物理。我學習了很多門語言,閒暇時間還看看哲學名著。

要問我為什麼學這些,為什麼學得這麼快,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座右銘:“Scio me nihil scire.”(蘇格拉底)這句話可以解釋成: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因為這種求知態度,而被尊為“眾師之師”。我讀到這句話時,感覺有很強的共鳴。每次看到“此內容的詳細理論見……”“參考文獻……”這樣的話語,我心中都是一陣躁動。我想補全這背後所有的知識,從而真正掌握它,所以我一本接一本地啃書。感覺我捧著的每一本書都只是通往祕密花園的鑰匙,而不是花園的盡頭。

我不斷地向前進,因為我相信進一步的知識世界總是比我現在的世界更寬廣美麗。正因為我被眼前的物理的美所感動,所以我堅信物理的本源是超乎我想象的深邃,物理的實用也是超乎我想象的枝繁葉茂。

我不認為自己真的要像那個樣子學習——畢竟是人大附中的學生,有地域差異;而且我就算那麼刻苦,也未必有那個天賦。

但是我想就藉此文章告誡自己:人外有人。不要真的認為自己有什麼天賦,可以超乎常人。同樣的,也不要因為自己沒進物理組,就一味地自學物理,然後以為自己物競的題都做得出來。我還有相當多的觀念和習慣需要改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