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阿里有一幫吃貨工程師,在食堂玩起了“黑科技”

阿里有一幫吃貨工程師,在食堂玩起了“黑科技”

大家好,我叫宋爽,是一位阿里工程師。(今天阿里妹休假了,我來頂班,嘿嘿~)

別的工程師,喜歡摁鍵盤,我嘛,就喜歡吃。

有一次,去醫院體檢,拿到CT片的我看著自己的脊椎骨腦子中一直在想啊!什麼時候去吃頓羊蠍子!

身為吃貨的我,最近和小夥伴一起完成了一個騷操作,可能會影響到六萬阿里人吃吃吃。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小哥哥宋爽的照片鎮樓

事兒要從去年九月份說起。

大家知道,在阿里食堂,我們都是自己選要吃的菜,有一個阿姨在結賬臺幫忙算錢的,然後在計價器上輸入數字,大家刷工牌結算。

640?wx_fmt=png

想吃什麼,直接放在餐盤裡面就好

我因為吃得多,盤子裡裝的東西也滿,剛好那天阿姨是個新手,給我結算花了快五分鐘。於是,我就開始琢磨,怎麼縮短算賬的時間,畢竟讓已經打好飯吃不到嘴挺不人道的(劃掉),讓大家等著我結賬,不太好。

正琢磨著,忽然有個念頭在我腦袋裡面炸開了,為什麼不用視覺識別技術來算飯錢呢。

我當時所在的阿里巴巴安全團隊,就是專門研究識別技術的。簡單粗暴地說,就是教機器人去看海量的圖片,學習這些圖片都是什麼“東西”,然後根據指令,作出相應的動作。

這個技術,一開始是用在鑑黃裡。當網路上出現一些“不可描述”的圖片,機器人能迅速在茫茫圖海中,辨別哪些是黃圖,鎖定這些壞東西,強制要求刪除。

那時候風頭正勁的無人超市,其實也用了這個技術,不用收銀員,機器掃一掃購物籃就知道買了啥。

所以,如果改變一下程式碼,教它識別蒸羊羔、燒花鴨、燒雛雞、松花小肚兒……,再把每樣菜的價格都輸入進去,以後,食堂就不用派阿姨專門結賬,機器人掃一掃餐盤,咔!出來了!

640?wx_fmt=png

具體的識別過程,大概是醬紫滴,請忽略中間那隻豬蹄

這個想法,讓我非常興奮,簡直比有人請我吃火鍋還開心。

能用程式碼解決的事兒,絕不瞎BB,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我很快就拉了一群人入夥。

640?wx_fmt=jpeg

入夥的小夥伴——左二開始,炫謙,刀劍,宋爽、梅黛,解偉……

裝備有點簡陋,我把家裡的檯燈拆得只剩支架,掛上攝像頭,攝像頭連線了一臺裝著“視覺識別”程式的手機,下面的底座是一個同學貢獻出來的電腦散熱器。

咱們的“掃菜算賬”機器人就這樣上崗了。

640?wx_fmt=png

有人負責測試,去食堂打菜,拍照,寫程式碼,教機器人辨別什麼是回鍋肉,什麼是魚香肉絲……

640?wx_fmt=jpeg

有人負責演算法,讓機器人更快算賬。對了,我還忽悠了一個產品經理,開發了一個很神奇的功能:

我們研發的刷菜影象演算法實現了菜品的智慧識別和支付結算,並藉助IoT裝置,在雲端記錄了每日每餐的食物成分。

雲端算出我們每天攝入了多少營養,晚上開啟釘釘看看機器人發來的報告,就知道現在是該喝杯酸奶補蛋白,還是趕緊滾去健身房。

這個想法,讓所有參與的同學都很興奮。我們吃進肚子的每一種食物,將變為更鮮活的資料,甚至能在未來,成為大家健康大資料的一部分。還有比這更刺激更好玩的事兒嗎?

640?wx_fmt=jpeg

阿里巴巴第一屆IoT極客大賽,宋爽正在講解功能

特別感謝公司行政的同學,每天都主動把食堂所有菜打包一份,讓機器人學習。一個月後,我們每個人都胖了10斤,畢竟平均每頓要吃二十幾個菜,嗝~

而且他們還“縱容”我們給機器人下了一個特別“任性”的指令,如果機器人在識別葷菜的時候,發現並沒葷腥,比如青椒炒肉沒有肉,一律按照素菜的價格計價。

640?wx_fmt=jpeg

報告大家一個好訊息,在阿里巴巴第一屆IoT極客大賽中,我們的“無人食堂”專案拿了金獎。

再報告大家一個好訊息,掃菜算賬功能馬上就會在西溪園區的食堂上線了,以後為大家服務的就是機器人啦。

放心,報我的名字,絕不打折!

640?wx_fmt=jpeg

吃貨的世界,除了小龍蝦,羊肉串,火鍋,其實還有一些別的。

比如,怎麼吃得更好,吃得更方便。

我的偶像牛頓,如果每天坐在家裡吃蘋果,不去蘋果樹下看書的話,是不會發現萬有引力的。

在發現了萬有引力之後,他不用費力去樹上摘,就在樹下張嘴等蘋果掉下來就好(好吧,這句是我亂說的)。

所以嘛,有好奇心的吃貨,一定能改變世界。

你曾經因為好奇心,做過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告訴大家。

本文來源:阿里味兒

640?

你可能還喜歡

點選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關注「阿里技術」

把握前沿技術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