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美】艾麗斯·施羅德著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美】艾麗斯·施羅德著

  一開始聽說這本書比較不錯,但是比較搞笑的是,我買了之後才發現還有個下冊。於是我決定把書退回去,並用了兩天的時間把它給看完了。。基本看的差不多了。

  沃倫·巴菲特從上小學,初中,高中就已經變得有經濟頭腦了。初中的時候,他每個月的經濟收入已經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收入了。當然他逃課就是為了去賺錢。巴菲特在幼年艱苦的日子使他養成了對每一分錢都很吝嗇的習慣,甚至於他已經賺了很多錢以後,依然不會大手大腳。他全心全意地關注工作,以至於忽略了和家庭之間的關係:缺乏對孩子認真的管教。

  幾個細節:

  當然,父親從事的職業--股票投資,對他還是有影響的。

  巴菲特要求他的父親帶他去股票交易所去看一看。

  我們在交易所和一個叫安特·摩爾的和男人一起吃早飯,他是股票交易所的職員。長得非常英俊。午餐後一個人拿著盤子走了過來,盤子裡放著各種不同的菸草葉,安特摩爾選出自己喜歡的菸葉,那人給他捲了一支菸,然後我想是的沒有什麼比這更好了--定製香菸。

  香菸喚起了沃倫數學頭腦的想象力,他對吸菸真的是毫無興趣,不過做個反向的邏輯推理,沃倫明白了僱傭一個人做這樣一件小事所隱含的意義。如果說花錢僱傭這個人是合理的行為,這勢必意味著即使全國大多數人民依然深陷大蕭條不能自拔,但這個捲菸工老闆正在大筆的賺著錢,沃倫馬上就領悟到這一點。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資金流源源不斷,好像河流,噴泉,小瀑布和洪流,所以這裡的交易員也能夠僱傭一個人就幹捲菸卷這麼一件事,只為滿足個人喜好。

  “複利”的想法深深觸動了沃倫。這很關鍵。這本書告訴他,他可以掙1000美元,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長10%,五年內1000美元就會變成1600多美元,十年後會變成將近2600美元,25年內,將超過10800美元。當固定增長率逐年變大的時候,數字會發生爆炸性增長,這就是一筆小錢如何變成一大筆財富的途徑。

  14歲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他最喜歡的書《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第一步,他現在的儲蓄總額大概是1000美元。

  不過沃倫發現了資本產生的奇蹟:錢為自己的主人效力,彷彿這是它的一項工作。

  

  沃倫通過他的父親作為國會議員的身份,在國會圖書館裡找到了幾百本關於賽馬的書。

  沃倫對股東大會的看法產生於他對商業本質的理解。他最近剛剛賣掉他的農場,價錢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在他擁有農場期間,他和租用農場的農戶一起分享作物產生的利潤,不過他的租戶得不到出售農場的利潤。作為一名出資人,沃倫提供資金並承擔風險,如果有利潤,再獲得利潤。


  懂得對投資花功夫,認真的去搜集他的導師格雷厄姆的資料。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來了。只要你足夠認真,優秀。你會遇到更優秀的人。然後帶你,一路開掛。

  當格雷厄姆發問的時候,沃倫必然是第一個舉手,並立馬開口發言的人。班級裡的其他人都變成了本傑明和沃倫“二重奏”的聽眾。

  

  但是巴菲特財富積累的技巧就是。他幫別人打理資金,然後從中提取抽成:超過4%的部分他要分一半,低於4%的部分他只需要得到1/4的利潤。這是個相當精明的技巧。穩賺不賠。如果你想變得突出,你必須要走不尋常的路。

   看完了他的前半部分的人生歷程。發現這些人並不是真的是個神或者智商有多麼高。而是一點一滴的努力,朝著同一個方向去努力。從小學開始就知道了,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朝著這方面去努力,當然捨棄了很多。但你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所以說偉大的成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PS: 看到3/5的時候就不想看了,因為後面基本上就屬於記流水賬。沒有什麼比較大的亮點。相比《窮查理寶典》。就比較,遜色多了。

最後加一句:找老婆 真是門藝術啊!不需要找個多麼多麼有背景的人,只要適合就好,很難想象,如果不是他的老婆那麼諒解他,並且裡裡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條。恐怕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