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個人的眼界和思想是很重要的,程式設計師也一樣需要!

一個人的眼界和思想是很重要的,程式設計師也一樣需要!

        這是我第二次用了一個晚上把一本新書讀完,以前從來不會想到臨考前我能靜下心去讀一本課外書。但是事實是我感覺我這一晚上收穫的要比我上了一學期一門叫做《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課來的多。說起來為什麼我會想去閱讀各種書,第一次是因為年級主任王老師對我的教誨,突然感覺我看東西很淺,眼光太狹窄。王老師對我說的我以前都沒想過和思考過,但那是我又覺著老師說的非常在理。第二次是我在上週去聽科技立項講座時,當時看到那些學長做的專案感覺非常牛,確實佩服!但是期間老師的幾句話又一次讓我感覺到我的眼界還是太窄。一個專案你從個人角度,從學校角度,從天津市角度,甚至從全國角度去看,你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上面算是自己對自己最近的新的認識吧,下面我想談談我剛看的這本書。

        俞敏洪的《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給了我頗深的感受,一個成功的人物在處理他們自己的日常事務時,也會遇到和我們一樣會面臨的困境。長久以來我都是從我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價值觀為標準去看去感受周圍的環境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感覺自己的眼界沒有放開的原因。所以我想了解別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處事方式。

我不太會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去描述一個人的想法,索性我就把我認為比較有觸動的“原話”寫下來吧。

/******************************************************************/

       “我知道進了北大不僅僅是來學專業的,要讀大量的書,你才能夠有資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學生。

        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

        儘管我天性不算是太冒險的人,但我不太喜歡按部就班、三點一線的生活。

        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無法實現。

        眼前可以看到的利益總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但短視心理卻常常使人失去本應該能夠得到的東西。

        一個人的心中,如果裝不下一個“和”字,他的生活就會如同在刀鋒上行走一樣。“和”不僅是一種雅量和胸懷,更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與人和氣,別人才能與己和氣。

        寧可多花點力氣培養,多付出些費用,也必須同時僱幾個人一起做這一件事情。

        每到沒課的時候,基本上每隔一兩個星期,我就到成人教育局去一趟,也不提辦學的事情,就坐在那兒跟他們抽根菸,聊聊天,侃侃大山。

        心中要容得下他人去跑馬。

        他吃飯時第一個菜就是夾給我的孩子,我覺得這個人很愛孩子,而且知道輕重。

        這個世界上有三件事不能做:不能擋別人的財路,不能擋別人的愛路,不能搶別人嘴巴里的飯。

        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才是精神上的富足。

        每個人心中都有等量的痛苦。

        現在好的事情不等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也是好的,現在壞的事情不等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壞的,而且很多時候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就是這樣的。”

/******************************************************************/

        我自己的文筆實在不好,好多想表達的卻寫不出來,挺痛苦啊。。。。。。

        其實不在於看了一篇勵志的書我就能怎樣怎樣,主要是去感悟別人的心態,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別人處理問題時的思想。看一本書感覺別人的人生歷程雖然波波折折,但最後都是成功結尾,會自然而然幻想自己的美好未來,想著遇到什麼挫折克服就是了,那些成功人士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嘛。說是沒錯,之所以看著別人的傳記會感覺成功很簡單,那是別人已成功,當他回首以往的事情的時候是很淡然的,可是真當我實際去做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困難,需要做的或許只有堅持吧!

        以下是我在別人的部落格上看到的一篇評論,什麼感覺也說不出來,大家有什麼看法不妨說說。

/******************************************************************/

        “一年多前,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他從學校已經畢業半年有餘,沒找工作,一直呆在家遊手好閒。當時電視正在播電視劇《奮鬥》,看了半集我問我朋友,這片子有什麼好看麼?而我朋友則一面嚴肅的表情說“你不懂,這片子特勵志,不是你這種90後理解得來的”,並表示,等看完這部電視劇以後,自己馬上也要開始奮鬥;我沒想到這種流行電視劇居然有如此“功效”,實在令我有點將信將疑。

        一年後,我再次拜訪這位朋友,他依舊是無業流民,每天過著:上網-看電視-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還時不時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別人剛畢業就有奧迪A6開,老爸一給就是兩百萬,用的諾基亞8800,都怪我爸媽不努力呀。

        我聽完,心中滿是唏噓,心想,你要是一年前真的開始努力奮鬥,即便現在沒有大富大貴,起碼也不必落得這斯田地。

        同樣地,適逢計算機專業成為最難就業專業,高校裡有不知多少為仕途憂慮、對未來毫無概念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然後恰好這本書就出現了(這個時機決定了它必然是一本暢銷書),那些迷惘的學生肯定是迫不及待地訂購了一本,然後讀到書上那些成功的學長學姐們,就如同我那位朋友看了勵志電視劇一樣——滿腔的熱血都被激發了,心中暗下目標,將來也要成為一隻“小小鳥”,入主google,差一點的也要去個微軟研究院什麼的。

        可是當他們實踐起來的時候,才發現行動起來是如此的難,少了老師的填鴨,任何事情都變得寸步難移了:什麼c/c++、java一點不會(老師還沒教會我呢),linux難用得要死(之前我都是用windows的),搭個web伺服器居然不能點滑鼠來設定(linux的編輯器連滑鼠不能用,天哪!)。。。一次次嘗試之後,他們開始受挫,幾次失敗之後,他們放棄了,心想,都怪這本書,害我一時激動白費了那麼多努力,維持現狀不就夠了,拿到文憑不就行了,折騰那麼多幹嘛?

        勵志形式的題材總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它們都把未來描繪得太美好了:那些讀書的年輕人們,那些單純而浮躁的年輕人們,一心只想著也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卻對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所要付出的代價和努力知之甚少,甚至充耳不聞。

很多深陷泥潭的人,他們從來不去思考自身的困境,卻滿心期待著通過一本兩本書、一部兩部電視劇,希望從中得到啟發,讓自己脫胎換骨,那無異是痴人說夢;即便你真的能排除思想上的障礙,將計劃付諸行動,在過個程中,也有無數這樣那樣的困難,擋住你前進的道路——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決不是一時意氣就能堅持下來的。

你要做的,不是看幾本勵志書、重溫幾部像《奮鬥》那樣的片子,或者跑到小組上問像“學c++該看什麼書“之類的蠢問題,而是應該把你腦子中那點渴望不勞而獲的思想趕跑,把你從小到大養成的無須思考、等待答案的填鴨式教育帶來的壞習慣改掉,然後,也是最最重要的——開始做實事,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