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每日站會怎麼開才好?——你的站會姿勢正確嗎?

每日站會怎麼開才好?——你的站會姿勢正確嗎?

今天我們講講如何利用站會,更好地實現促進團隊有效協作和聚焦,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交付,同時及時的暴露問題和風險。

注:精益看板方法視訊教程請前往:https://yq.aliyun.com/live/717

站會的目標

說到站會,人們最熟悉的Scrum站會,典型的形式是團隊圍成一圈,依次回答三個問題:昨天做了什麼?今天準備什麼?有什麼阻礙或問題?通過站會,Scrum團隊成員瞭解其他成員的工作,從而更好地協作,達成迭代目標。

看板方法應用得當,視覺化價值流實踐執行到位,以上三個問題完全可以清晰地展示在看板上,所以沒有必要再回答這些問題了。那站會的目標是什麼呢?

回到精益看板方法本身的目標:順暢和高質量地持續交付有用的價值。相應的,看板站會要聚焦於價值的流動,而非個人工作。

站會的目標是:促進團隊有效協作和聚焦,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交付,同時通過站會同步需求進展和暴露問題及風險,把視覺化價值流實踐落地到位。

站會的前提

在建立了如下圖的精益看板系統的視覺化價值流(以雲效看板為例),明確流轉規則和限制在製品數量的三個實踐之後,還需要管理價值流動和建立效能反饋閉環並持續改進。管理價值的流動具體包含管理價值流動過程,價值的輸入和價值的輸出,關於管理價值流動過程的一個很重要的實踐就是每日看板站會。
關於如何建立精益看板系統,後續雲效會有專門的文章來詳細講解。

站會組織形式

1、頻次:每天(每個工作日),時長不超過15分鐘,一般在早上,具體時間團隊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議9:45或10點開始;
2、三個相同:同一個團隊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看板前進行日站會,形成固定的節奏後,會變成團隊的習慣;
3、協調人:團隊成員站在圍在看板前,由一位協調人來帶領團隊從右往左(⬅️)逐列走讀看板;協調人可以固定,也可以輪流進行;
4、電腦:為了讓站會更加聚焦和高效,負責投屏和記錄的同學可以帶電腦,其他人不需要帶電腦;

站會前:需求和任務的狀態已更新

1、團隊已按照統一優先順序的規範更新需求的優先順序,輔助優先順序,狀態、期望日期等

2、開發同學按照實際情況更新需求和任務的狀態(任務向需求對齊)。

需求負責人負責協調把開發中的需求拆分成任務(如下圖),並協調需求從開發完成,測試,直到釋出完成為止;
已拆分好的任務需指派到個人,任務的顆粒度在1-2天的工作量,確保每天都有看得見的進展 ,及時暴露風險和問題;
任務責任人已更新好任務的狀態和截止日期;
如有外包-介面人合作:外包同學也需要在站會前更新狀態,介面人按照流轉規則進行狀態流轉。

站會重點關注的資訊

站會上不需要檢視每一張卡片,本著“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交付” 的目的,我們要重點關注影響價值流動的問題和阻礙項,如下圖所示,絕大部分問題會標記橙色或紅色,可以很清晰地體現在雲效看板上。

瓶頸和佇列:某個環節不順暢時,需求積壓形成佇列,這就是瓶頸所在,瓶頸是站會第一重點關注點,因為系統的流量往往是由瓶頸決定,只有解決了瓶頸問題,價值才能順暢地流動。看板上的表現就是某一列的需求卡片數量特別多。

關鍵的缺陷:缺陷會阻礙需求的流動,而且缺陷多容易出現需求積壓,從而阻礙其他需求的流動。阻塞需求流動的缺陷需要及時解決,期待做到缺陷日清(缺陷發現後24小時內解決,甚至當天就解決),在Fixed狀態(指缺陷已修復,待提出缺陷者驗證)的缺陷需要及時驗證和關閉。保持缺陷及時發現即時解決和關閉,保持存量缺陷保持低水位。站會時需要抽1-2分鐘過一下整體缺陷的狀況。

重點關注的需求:指涉及重點商業利益或風險的重點需求,看板上會用紅色的標籤來凸顯。

阻礙和問題:指因外部(如依賴)或內部(如設計缺陷)原因無法正常流動的需求。團隊需關注被阻礙的需求,跟蹤和推動問題解決,及時恢復它們的流動。看板上會紅色的阻礙項來標記。

到期或即將到期的需求:部分需求有明確的完成時間要求,例如存在對外承諾的需求。如果它們即將到期或已經到期,就需要特別關注,以確保承諾的達成。看板上快到期的需求會用橙色凸顯時間,已到期的需求會用紅色凸顯時間。

中斷:指某個步驟供給不足,價值流出現中斷,如上圖中,就緒(待開發)這列沒有需求,此時上游佇列需要儘快供給到該列。

未反應在看板上的問題:走讀完看板,還需要新增一個問題:“是否有為反映在看板上的問題需求溝通”。團隊當然需要關注沒有反映到看板上的問題,同時,團隊和站會的協調人需要有意識地思考,這類問題是否可以和應該反映在看板上,以提高視覺化和執行的效果。

站會中:促進價值順暢流動

站會上,團隊按照"站會重點關注資訊6+1"從右向左檢視各列,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同時要避免在一個問題上花費過長時間,耗時長的討論要放在會後小範圍進行。

15人以內的團隊,站會要能在15分鐘內完成,在現實中,效果不好的站會,往往耗時會比較長。

站會中討論帶來的變化,需即時更新到看板上,如有問題,也需求及時記錄。

下圖給出了站會中應該做到和應避免的問題:

還需要明確的是,站會只是團隊溝通的一個場景,更多的溝通要在平時和更小範圍內發生,而不是過度依賴於站會。

站會後:資訊透明,風險和問題跟進

站會需要達成的成果:

看板已處於最新的狀態,反映站會討論的結果
識別阻礙需求流動的問題,並現場解決或則安排會後跟蹤的Action
團隊成員瞭解專案的整體進展和狀態
團隊成員清楚工作的優先順序

會後小範圍討論需求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總結:

站會的目標是:促進團隊有效協作和聚焦,促進價值順暢流動和交付

站會要以價值交付為線索,從右向左檢視需求的狀態,聚焦於發現和處理價值流動中的問題

不應該依賴站會檢查每個人的工作,價值交付的狀態和問題應該已清晰的體現在看板上,良好設計和應用的看板是高效站會的基礎

更多的協作應該即時發生,不應該完全依賴站會來進行團隊協作

一個好的站會,幫助團隊瞭解整體的價值流動狀況,促進有效的協作,並即使處理價值流動的問題,保障價值順暢流動。

附1:站會Checklist:

需求和任務的狀態在站會前已更新;
提醒帶電腦同學合上電腦,只有投屏的同學使用電腦;
從右往左檢視各列,按照6+1類關注點進行;
開發中的需求數量是否已超過卡片數量的限制;
開發中任務是否向需求對齊;
需求是否按照既定的流轉規則進行流轉;
單獨快速過一下缺陷的總體狀況,保持缺陷庫存低水位;
記錄要跟蹤的問題和依賴項;
會後小範圍討論遺留要解決的問題;

附2:站會中會碰到的問題:

Q:在Scrum站會中,典型的形式是團隊圍成一圈,依次回答三個問題:昨天做了什麼?今天準備什麼?有什麼阻礙或問題?為啥看板上不需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了呢?

A:看板方法應用得當,視覺化價值流實踐執行到位,以上三個問題完全可以清晰地展示在看板上,所以沒有必要再回答這些問題了,同時我們需要按照需求來組織站會,關注價值流動,而不是按人來組織站會。

Q:開發同學站會上講了很多,可產品經理同學卻聽不懂,同時對需求的進展也不太清晰

A:按照Scrum的方式,回答三個問題,開發同學往往說的是技術實現和細節,產品經理自然會聽不懂。需求作為價值是產品經理的輸入,看板關注的是價值流動,不是任務的完成情況,需求的狀態和問題可以很清晰地在看板上體現出來,同時在開發中的需求也會拆分成各端或各模組的任務,拉通技術各角色之間的協同。這樣既可以看到價值的流動,也可以看到任務的進展和對齊,產品和開發同學都可以一目瞭然知道目前的進展與問題。

Q:為啥看板要從右到左檢視各列,而不是從左到右檢視呢?

A:從右往左,一方面體現價值拉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暫緩開始,聚焦完成”的原則,讓接近完成的需求儘快的完成,而不是開始更多的需求開發。譬如測試中發現的Bug,從右到左更方便優先解決Bug。

Q:站會時間到了,但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到,是等他還是不等?
A:團隊需要共識此類事情發生的機制,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確實有個別成員遲到了,一般建議站會還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當然團隊對於遲到可以有團隊處理的辦法,譬如邀請遲到的同學給大家買水果吃等等。

Q:團隊處於兩地,甚至多地,站會如何開?

A:雲效電子看板的好處就是便於異地開發,各地成員都開啟看板頁面,同時用電話會議的方式接入,進行異地站會。目前雲效看板已可以做到需求卡片移動後瞬間同步。

Q:兩個需求都進行了近一半卻都不能提測?如下圖

A:圖中用紅框圈起來的兩個需求,一個是前端任務已完成,後端任務在處理中,另一個是前端任務在處理中,後端任務已完成,這總情況需要避免,團隊需要聚焦其中一個需求,讓其快速完成,而不是啟動兩個,讓兩個都只是完成一半或90%。

附3:團隊開站會的照片:

雲效協作域團隊

資訊平臺訴訟團隊

阿里雲飛天一部工業大腦

CEM客戶運營平臺的物理看板的站會

站會上很多人都帶電腦,效率就會相對低,不建議出現這種情況。

 


原文連結
本文為雲棲社群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