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清雲小程式教你:創業初期選擇微信小程式還是APP?

清雲小程式教你:創業初期選擇微信小程式還是APP?

不管是校園裡賣煎餅的老大爺也好,剛畢業創業的大學生也好,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通過微信營銷擴大了自己的生意規模,或者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如果一個一個具體去分析這些案例,會發現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屬於不可複製的模式。老大爺微信賣煎餅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本身在校園深耕細作多年,而微信這個渠道又正好迎合了很多大學生懶得出門的特點,再加上幾乎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大學生微信創業成功,是因為其本身接受新鮮事務的速度就比一般人快,很多奇思妙想,並且正好迎合了微信發展的大勢頭……,等等,諸如此類。

對行業過度樂觀,對難度過分低估,是微信營銷發展早期的普遍現象,我把這段時期稱為微信營銷的“1.0時代”。

在微信營銷1.0時代,沒有團隊,很少投入的草根微商能夠做起來,很大的根源在於公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媒體推波助瀾的造勢宣傳,以及這樣那樣的偶然因素,但是這並不屬於行業的正常狀態。當行業發展早期缺少競爭的“時間差紅利”過去之後,一切都會迴歸常態。微信營銷能否收到效果,最終還是取決於運營水平和投入的成本,而微信營銷也就這樣逐漸步入2.0時代。

微信創業2.0時代已經到來。

創業初期選擇微信小程式還是APP?

從這個問題本身來看,就存在問題。

第一:因為目前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公司不需要做微信公眾號嗎?微信公眾號的已經成為現在企業的標配。

第二: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在於APP。過去因為APP的開發價格非常貴,一個完善的企業電商系統就需要花費數十萬,初創企業大多數無力承擔。

所以,微信小程式是剛需,目前APP低成本、低門檻的背景下,企業也可以自己輕鬆上線APP系統。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兩個所能滿足的不同企業需求。

我們來看看APP和公眾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第一,微信公眾號使用者獲取成本低。APP安裝使用者單個成本12塊,公眾號只需要3到5塊。

第二,微信的開發成本比較低。APP你可能需要4到5個人去開發後臺,但是隻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幫你把公眾號做起來。

微信公眾號是更容易實現你的想法模型,驗證你的商業模式可行性的一個工具。不僅如此,微信公眾號還應該成為你創業的第一站。

我們從開發和運營兩個角度來仔細的比較。

先說在推廣運營方面,現在APP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業內普通水平已達到6、7塊甚至10塊的都有,使用者下載一個APP,需要有較好的網路環境。做地推時,使用者的3G網路加上良莠不齊的手機硬體環境,能有耐心等著下載完的使用者真的不是大多數。

產品經理也不能高估了使用者使用手機的水平和手機硬體水平,不是個個使用者都是左手三星右手蘋果。小編親身體會了地推工作,看到的使用者們的手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檔,硬體條件沒那麼好,載入也沒那麼快,記憶體也沒有那麼大,每個手機上可存放的APP數量是有限的,如果使用者對這個軟體沒有足夠強的需求,在記憶體有限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成為第一批刪除物件。所以要想讓使用者下載、留存一個APP的成本越來越高了,而產生這問題的原因可能僅僅是因為記憶體,是你產品經理決定不了的。

而小程式則不一樣,小程式所佔記憶體相較於APP就小了很多。而且讓使用者關注比下載要容易得多。獲客成本相對要低一些,而且現在幫助做小程式推廣的工具、軟體也越來越多了,一點不比App少。

其次,先有一個產品讓業務跑起來,然後邊做邊迭代,邊積累使用者資料庫,等業務越來越穩定了,使用者對品牌的認識度與依賴度有所提升了,有更多的資源投入開發時,再考慮APP,給使用者更好更佳的體驗。

原生APP的開發,需要首先決定:Android、iOS兩個系統,要優先開發哪一個?

選擇任何一個都意味著要暫時放棄另外一部分手機使用者。如果前期有足夠牛逼的資料證明你的目標使用者所使用的手機絕大部分都是iOS、或安卓,那這個問題不難決策。

但問題是:大部分的創業專案使用者手機系統佔比差別不多,而且創業者想要採集到正確的資料也需要花人花錢花時間,要不然就憑著感覺做決策。或者可以兩個同時開發,但這意味著你要配備兩套人馬,不管是外包還是自建,對於創業者來說,這都是不小的成本。開發完畢之後還沒結束,還要到APP STORE和安卓市場上線,不是所有開發後的軟體都能上線的,需要等待兩大平臺的稽核,過關之後才能上架,其間要是被拒絕打回來再修改,如果是自建的開發團隊還好,如果外包,又意味著還要跟第三方公司交涉,想想吧,這樣耗費下去,還沒等軟體上線呢,光這些事情內耗就可以把這剛創業的小公司給耗死了。

而小程式則不同,首先,跨平臺方面,小程式是依託於微信而存在的,只要有微信的手機,就能有小程式,就不存在考慮是開發安卓和IOS的問題。其次,小程式裡開發的軟體要求沒有安卓、APP STORE那麼多條條款款,當然也不能違反微信的規定,比如不能有利益誘導等行為,否則會面臨被暫停推送或封號等懲罰,當然,這些比起兩大平臺林林總總的上架要求來說,已經簡單很多了。再次,公眾號的介面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很多,認證過的服務號,微信提供各種型別的介面服務,從支付、客服、到第三方軟體對接等都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滿足一般業務的需求沒問題了。

做APP面臨的問題:容易讓創業陷入泥沼

從我的專案實際經歷來說,做APP絕對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我們設計產品時,定位以移動端為核心,於是網站(web)做得很簡單,主要是提供後臺和介面。web的開發很早就做好了,結果苦等了客戶端幾個月才得以聯調。

客戶端開發是怎麼陷入泥沼了呢?因為我是拿在“大公司”(相對大)的經驗慣性去籌劃,但資源投入卻跟不上了。

我們找的兼職,時間不太能保證,各家的客戶端開發人員似乎都在一刻不停地迭代產品,加班。再加上APP軟體開發的瑣碎性:一個畫素一個畫素地調樣式,做相容,還涉及到和服務端、web互動和同步資訊就更麻煩了。

等到解決差不多的時候,還要準備上線後的推廣。據做APP渠道的朋友介紹,現在大眾型APP的一個使用者獲取成本,線上差不多是2元錢,線下的成本通常是線上的一倍以上。這樣來的使用者,其中還往往有水分,如果產品對其本身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將來留存也是問題。

產品上線推廣以後,為了提高留存,必須要不停地改進產品,進行迭代。這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

儘管我和團隊正在逐漸克服上述問題,但如果現在問我該不該做APP的問題時,我也持謹慎的態度。那麼不做APP,只做微訊號行不行?

把寶壓在微信上的四個問題:潛淵中的風險

在我的專案APP開發遇到前面講的困難時,我覺得不能幹等了,於是這期間加大力度投入到微信運營上。

一方面,得到了一些微信高水位帶來的使用者紅利,感嘆自己微信做得太晚了;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微信滔滔大海中的潛淵——能成就你,也可能會淹沒你、迷失你。

關於前一方面,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有目共睹微信的巨大威力。後一方面的風險問題,下面我重點說一說(管窺之見,還請大家多指正)。

風險1:賬號的滅頂之災和牢獄之苦

風險2:你產品的命運繫結在平臺上

風險3:你憑藉什麼能把微訊號做起來?

風險4:你是否已經錯過了運營微信的最佳時間​​​​​​​

結論:​​​​​​​

1、沒有服務端+客戶端開發的雙重專職人員時,不要輕易考慮做APP。

2、不要輕易放棄Web,電腦網頁的使用者數沒有跌到那麼慘,至少大家工作還得用電腦,還有搜尋引擎的流量。有條件Web要能夠適配手機,方便使用者移動裝置訪問。

3、越早運營微信公眾號越好,其他平臺媒體號也可以考慮,比如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的,啟動成本低。等於是把你的想法用簡單的方式去試執行,你能獲得使用者的直接反饋。所謂運營,無非是把嘗試成功的模式放大,更深、更廣、更系統。

當你有足夠力量做APP的時候,還要看你的產品特性。我認為純資訊內容,做APP意義有限。使用者閱讀資訊更傾向於選擇門戶型的資訊APP,比如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這種。

如果你做的是工具型的或者社群互動型的,做APP就有意義了,因為這兩種在微信裡迴旋空間小,屬於帶著鐐銬跳舞。如果做APP你能獲得比較多的使用者,我想,那必然是忠誠度很高,價值也更大。

總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不斷校正,一寸一尺地走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