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希望有一天,能用私營企業的標準來搞學術,培養人才

希望有一天,能用私營企業的標準來搞學術,培養人才

我是一名剛剛入職不到五個月的職場小白,所從事的工作是在隸屬於一家從事視訊業務開發的上市公司中的硬體部門做嵌入式開發。入職這五個月以來,有著頗多的感觸,想在這裡聊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剛好以這篇文章,作為自己寫部落格的開始!
  
  筆者在國內一所頂尖的工科類院校就讀自動化專業,毫不誇張的說,即使在這樣的學校,也很少會有人再有像高考那樣的熱血,在學校裡,感受到更多的是安逸、迷茫,甚至還有一點點的頹廢!我想這個可能會是大部分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的感觸吧!但是回想起來曾經在大學裡面度過的這四年,依舊覺得無限的美好和令人懷念。懷念曾經的高數老師在講臺上不用PPT講課在黑板上做的板書的洋洋灑灑,懷念大學舞蹈社團的嬉笑怒罵,懷 念那個時候夜晚的時候被窩裡偶爾聊起八卦的室友,懷念機器人隊做比賽的通宵達旦……可是有時候我會想,如果大學期間,我能早早地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並且能夠真正踏實下去搞幾年,那我就業之後,會不會就會少一些現在的無病而呻,會不會就能更快的融入到新的專案裡面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這篇文章,也正是基於此刻這樣的情感基調而隨意漫談的吧!
  
  在公司裡,我感受到的最大的和在學校不一樣的感覺就是對自己所做東西的標準。在學校做機器人比賽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剛剛接觸嵌入式開發,當時基於的軟體平臺是Keil,硬體晶片是STM32系列,那個時候,憑藉著往屆老隊員遺留下來的“遺產”—(一堆亂糟糟但是能夠實現包括全場定位、電機控制、舵機控制以及視覺處理的程式碼),在這個亂糟糟的程式碼上,又加了一些新的亂糟糟的程式碼留給了以後的隊員。或許是剛接觸C語言或者程式設計這門藝術,像一個初學繪畫的小孩子,通過各種所謂的語法規則拼湊出來能夠滿足需求的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藝術品”。後來踏入職場,在工作崗位上,往往被教育的不僅僅是你有沒有完成分配的任務,還有各種程式碼稽核系統在約束你的程式設計規範。我不禁感嘆,當時放棄保研邁入職場,或許是一件明智的選擇吧,因為跟當時選擇讀研的好友交流,在研究生階段,導師的要求也就是跑出來結果就可以了,沒有人會真正看你的程式碼寫的怎麼樣,更不要說給你提建議了。我想,可能這個也跟場景不一樣吧,導師更多是說你把課題完成了,你能交差,我也能交差,而且我還可以拿著你的成果來為我所申請的專案畫上一個句號,不管它是否圓滿,但是這個句號,就是畫上了。但是私營企業卻不是這樣了,我一開始在糾結這篇文章的標題,一開始想著是用公司的標準來搞學術,想法就是希望有一天,在程式設計領域,都能夠用更高的標準來規範平日的開發工作。
  
  學校和公司的方向性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學校偏向研究型,是為未來儲備,但是我所看到的學校在程式碼規範性的要求上,僅僅停留在一個實現功能的層面上。有心的人,或許會在程式碼規範上花多一點心思,但是大部分,也就是停留在一個比較基礎的層面上吧!但是私營企業就不一樣了,他們眼裡最大的目的就是利潤,這是一個企業活下來做大做強的根本。他們希望自己開發的程式碼,能在更多的專案中得到應用,他們會花功夫來開發自己的庫,因為這樣能大大加快以後專案的開發,從而減少在這個期間所產生的人力等各項成本。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如此殘酷的競爭環境中活下去!所以回頭去看以前學生時代開發的程式碼,哇,真的亂糟糟跟“*”一樣!所以也真的希望,在學生時代,能在所有的求知的孩子們心中種下一個種子,那就是規範。規範並不是教條來限制你的思想,而是為了以後的人能夠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繼續開發,來減少二次甚至多次重複開發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同時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的,學校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要小一些,但是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這個未來的接班人們,能產生的效益也將會是巨大的!希望大學不再成為安逸的代名詞,真正為國家乃是全世界提供更優秀更頂尖的人才儲備!我愛我的母校!

The early bird may not catch worms, but the eager one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