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nbeta]企業與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區別

[Cnbeta]企業與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區別

天天用卻不知道有何不同 兩種Wi-Fi你說得清嗎?

 

“出門靠4G,在家用Wi-Fi”已成為當下大多數人的連網模式。其實,不僅僅是在家,日常辦公中我們也越來越傾向選擇Wi-Fi網路,而不是有線網路,為的就是那份隨時隨地的無拘無束感,無線辦公也更符合現代化的辦公場景。儘管我們天天都在使用Wi-Fi,但對於企業和家用這兩種Wi-Fi,你能分清二者之間到底有何不同嗎?

家用與企業發射Wi-Fi的訊號“源”不同

在家我們連線的是無線路由器發射出的Wi-Fi訊號,但在企業日常辦公中則連線的是AP發出的熱點。前者的售價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有些高階機也能達到千元),而後者的售價則是從千元級到上萬。不難看出,家用與企業Wi-Fi的裝置價格非常懸殊,那麼昂貴的企業Wi-Fi究竟貴在何處呢?

第一,就是晶片。家用Wi-Fi一般使用中低端晶片,所以晶片CPU的處理效能一般也較低,當連線數達到上限時就會出現網速過慢,甚至掉線的現象的發生。相比之下,企業AP的CPU效能和射頻發射功率商則要強很多,因此在接入數量、穩定性和覆蓋範圍等方面上,表現自然更優秀。

 第二,就是PCB電路板不同。家用路由大多數採用2層板PCB設計(頂多4層),這便導致單板的電源完整性不好,數字噪聲很容易干擾射頻訊號;而企業級AP的PCB則為4到8層,有利於降低噪聲,讓訊號質量更好。

 第三,是對2.4G射頻校準。為了控制成本,家用Wi-Fi對2.4G射頻不校準,直接使用開口電纜焊接,射頻回縮等指標也較差。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發現,儘管終端訊號強度很好,但通訊質量並不高,甚至出現斷鏈等情況的原因,而企業級AP都是經過嚴格測試和校準的。

 第四,就是天線。家用Wi-Fi大多都採用外接增益天線,無需考慮路由外殼材質、PCB走線和天線位置安裝方向等問題,設計簡單成本低;企業級AP由於多是吊頂安裝,因此基本採用內建天線設計,並結合智慧天線、小角度高密天線等適配不同的應用場景等,從而增強無線效能和覆蓋範圍。

第五,兩者在供電方式上也各不相同。 大多數的企業Wi-Fi裝置都支援IEEE802.3af乙太網供電(PoE),並且是企業AP的基本功能之一。但家用Wi-Fi裝置一般都不支援PoE供電,需要額外配置電源介面卡,企業AP所使用的硬體和軟體都要更高,因此抗干擾力和訊號穩定性都要更優。

除了售價不同外,兩者在網路埠方面也有各自的特點。大多數的家用無線路由都用的是百兆埠(個別發燒友或出於電競的要求選擇千兆埠),企業級室內AP則一般都選擇千兆埠(GE埠)。最新的Wi-Fi6(802.11.ax) AP則能毫無壓力的支援10GE介面的VR/AR、超高清電視等高頻寬應用場景。

 

目前,市場上的家用Wi-Fi一般支援到11ac wave1,但企業AP絕大多數都支援11ac wave2,最新的AP甚至支援11ax無線標準。儘管家用級別的Wi-Fi都已支援2.4G和5G雙頻,但企業級Wi-Fi因為接入使用者多,因此一般在5G優先的情況下,還會進行負載均衡的調優,讓兩個頻段接入的終端負載保持均衡,以確保2.4G和5G的頻寬均能最優使用。

安全性兩者也有較大的差別。安全性兩者也是差別很大的。設定過家裡路由器的人朋友都知道,為了安全與便利性,通常我們只需增設一個訪客Wi-Fi便能將其與主人Wi-Fi隔離;但在企業級Wi-Fi中,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一般通過將不同的SSID分給不同員工使用,通過多SSID和VLAN劃分,提供多個相互獨立的子網,並提供不同的認證方式和訪問策略,以確保資料安全。

組網與運維方式不同

關於此點其實並不難理解,我們在家裡搭建Wi-Fi網路時,只需用網線將無線路由器與家裡的網口直接相連即可,之後用PC電腦或者手機APP,就能完成90%的設定工作。然而企業級Wi-Fi就沒有這麼簡單了。由於企業級Wi-Fi接入的終端數量眾多,覆蓋面積又大,固然跟僅適用1個Wi-Fi路由器的家庭無線網路,在組網和管理運維方面有很大的區別。

企業級Wi-Fi需要對接入的幾十個甚至上百個AP進行系統化集中管理,與家庭Wi-Fi使用網線直連或登陸Web頁面配置裝置,完全不同。在企業Wi-Fi中,通常比較常用的方式是利用AC(WLAN controller)集中管理或雲管理網路平臺,集中遠端管理裝置。前者為本地化管理方式,後者則是從雲端對裝置進行配置和狀態監控,本地不需要部署AC、網管和認證伺服器,大幅減少了網路的初期投資,且一般擁有開放的API介面,使用者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開發更多的增值應用。

漫遊功能可不是誰都能有

什麼是漫遊?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手機從一個Wi-Fi裝置的訊號切換到另一個Wi-Fi裝置的訊號,無需切換,而家用Wi-Fi裝置一般都不支援“慢遊”,需要多臺裝置多個SSID名稱才能實現多個房間Wi-Fi訊號的“連線”。因此,當我們從一個房間走到隔壁房間時,連線的還是之前裝置Wi-Fi訊號,不能關聯到訊號強距離近的那臺裝置。如果走到距離較遠的房間,Wi-Fi訊號掉線後要重新認證,才能連線到新的裝置上。

在此過程中,雖然我們沒有重新連線或輸入密碼,但實際上網路是有一箇中斷過程的,此時如果你正在視訊、打怪就會出現卡頓。也就是說,在家用Wi-Fi網路中,手機只有斷了前一個Wi-Fi裝置的連線,重新認證後才能連上新的裝置。

然而,這種情況在企業級Wi-Fi中並不存在,通過本地AC或雲管理設定漫遊組,讓無線AP之間能夠共享使用者認證資訊,不僅能保證網路業務不中斷就能實現快速漫遊,還無需重新認證並且主動識別終端,引導終端進行漫遊,連線到距離近、路損小、訊號好、速率高的AP上。似不似很神奇?

通道自動調優與動態功率調整

我們說,通常家用WiFi的通道預設都選擇為1,這就使得左鄰右舍使用的都是通道1,訊號干擾自不用多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訊號強度滿格,速度卻很慢的原因。弱若想改善,需要手動將其變換通道。但企業級Wi-Fi就很善解人意了,根據調優演算法可以自動進行通道調整,降低無線AP間的干擾。

眾所周知,無線AP之間的覆蓋範圍重疊不可避免,重疊的部分訊號干擾就會比較嚴重,因此需要每個AP都能探測到與之相鄰的其他AP的訊號強度,從而調整自己的發射功率。例如,當我們增裝一個新AP時,會自動縮小發射功率來減少干擾,當某個AP掉線時,鄰近的AP能夠自動增大發射功率填補覆蓋盲區。

除了以上幾點,企業Wi-Fi在網路增值應用方面,也是獨佔優勢的。真正的企業Wi-Fi無需服務人員提供密碼,使用者可自行通過驗證或取免費上網,這些認證方式主要根據商家的需求進行設定,可以是簡訊驗證碼,也可以是手機號註冊,還可以是關注微信公眾號登入等等。

在為使用者提供Wi-Fi服務的同時,企業或商家還能通過Portal頁面宣傳自己的品牌,推送公眾號或APP從而增粉,還能為使用者提供線上服務,甚至通過Wi-Fi的使用者管理後臺,對上網使用者進行統計,對使用者行為進行分析,為商家的後續營銷策略,推廣品類做出資料支撐。

好了,相信經過本期內容的介紹,大家對企業Wi-Fi和家用Wi-Fi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並能夠大致區分二者的不同之處。不論是日常辦公亦或在家,我們天天都在與Wi-Fi打交道,然而兩者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