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物聯網識別技術(初級)

物聯網識別技術(初級)

物聯網:就是指將各種資訊 感測裝置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萬物相連)

物聯網的三大特徵: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

物聯網的架構分為:應用層、網路層、感知層、編碼層

物聯網的常用裝置有:RFID裝置、感測器、視訊監控裝置、GPS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標籤、閱讀器和天線組成。

PFID可識別高速運動的物體,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

閱讀器與電子標籤之間的射頻訊號分為:電感耦合、電磁反向散射耦合。

RFID天線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訊號

電子標籤根據供電方式不同  可分為有源電子標籤、無源電子標籤和半無源電子標籤

根據頻率的不同可分為低頻電子標籤,高頻電子標籤,超高頻電子標籤 ······

根據封裝形式不同可分為信用卡標籤,線形標籤············

電子標籤的儲存區域通常分為四個區域:

                保留區:用於儲存標籤的滅活密碼以及訪問密碼   被鎖定時不能讀取不能修改

                EPC區:儲存EPC編碼  被鎖定時只能讀取不能修改

                TID區  :儲存標籤出廠時唯一的ID,無論是否鎖定都不能修改

                使用者區:儲存使用者自定義資料

RFID讀寫器的頻率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等

ISO 18000—6C(EPC G2)是當今物聯網裝置最常用的標準協議

讀寫器通常分為:

            主從模式:通過主機來操縱的工作方式

            定時模式: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

            觸發模式

EPC的目標:是提供對物理世界物件的唯一標識

EPC編碼是由標頭、廠商識別程式碼(EPC管理者)、物件分類程式碼、序列號等資料欄位組成的一組數字,目前編碼方案有EPC—64 I型、II型、III型和EPC—96 I型等

EPC編碼儲存在RFID標籤的微型晶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