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進入職場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個致命弱點

進入職場之前,你需要了解這個致命弱點

這裡其實隱含了一個資訊:你們已經從學生角色慢慢進入職場,或即將成為一個職場新人。

首先要明確思維本身無對錯高下,重要的是: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身份,應該用不同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正因如此,你才會被要求具備職場思維。

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最大的區別就是——職場從現實利益出發,看重最後結果的得到,而學生思維從個人成長出發,看重過程中的收穫。

直截了當的說,就是你要明白,職場是結果導向型的。業績No.1的員工遲到並無大礙;毫無業績的員工每天加班也一樣遭受冷眼。

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創造價值(賺大把錢)才是王道。

而學校是以育人為目的的機構,成長收穫才是核心所在。

如果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無法超過你領取的薪水,那麼你在這家公司的職業發展將會受到極大限制。

所以職場新人要明白的一個觀點:

量化工作

學生思維在關注“我做過了什麼”

職場思維在關注“我做好了什麼”

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個思路,主動學習,資源互換和換位思考

主動學習

在學校學習時,有固定的教材和考試範圍,老師會按照考試大綱逐一將知識點講給你。所以進入社會初期,難免都會有種“我是新人,我什麼都不會,所以要等別人來教”的思路。

但是在職場,你身邊的人,要麼是你的同事,需要你來配合工作,要麼是你的領導,指揮你的工作。

至於手把手地教你,不是別人的義務,也不是職場的義務,與其抱怨,不如主動去學。

首先,你可以觀察那些遊刃有餘的職場老前輩們。

他們經過多年的訓練,工作習慣已經融入了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看他們在面對一項任務時,是如何分解和完成的,或者在會議中,他們的彙報和總結,有沒有讓你覺得眼前一亮的思路。

不要懶,拿個筆記本記下來,事後想想你的工作能不能借鑑這種流程和模式。

第二,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去找一切能幫你解決問題的人詢問。

小事或日常的工作可以問同事、大事或者重要的事情問你的直屬上司和領導,或者去網上問一些有經驗的人,甚至可以去知乎、去各種論壇尋找答案,在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你的問題會得到解答,你還會拓展視野,得到額外的收穫。

第三,跟比你牛的人多交流。

要相信,很多牛人都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影響到更多的人,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人,不要怕他們會覺得你是小白而懶得理你。

真正的牛人,都是非常禮貌謙遜的,如果不是的話,只能說明他們是假的牛人。

資源互換

在學校裡,你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隨堂考核,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獨立完成的,不需要同學之間的分工合作,所以所謂的校園裡的人脈不過是一些興趣相投的朋友。

而職場上,人脈是一個你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職場是一個複雜的協作系統,每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一項事業,需要多個部門配合幫助,資源整合。

你在職場中對別人的作用,你能作為什麼資源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就是你的優勢、籌碼。

就像羅永浩說的,你有一個長板,然後找其他人來補你的短板,與此同時,你也幫別人補了他們的短板,這才是職場人脈的價值。

因此,在你和他人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互助模式,這種模式延續下來,你才能進一步擴大你的優勢。

換位思考

比如朋友公司的一個新員工,老闆讓他約客戶下午來公司籤合同,他給客戶打了兩個電話,客戶沒接,於是他就不管了。

直到下午的約定時間,老闆看客戶沒有來,問起來時,他才告訴老闆說客戶沒有回電話。老闆氣的無語,要知道,這差點就耽誤了整個專案的進度啊,甚至有可能會讓這個客戶流失。

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以後還會放心把事情交給這種員工去做嗎?當然不會了!

像這種情況下,客戶不接電話,你可以多打幾次,發簡訊、發郵件告知客戶,或者打給他公司的其他員工,拜託他們代為通知,甚至可以直接衝去他們公司當面說明……但凡你認識到籤合同這事兒對公司有多重要,能主動思考一下,就會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公司給了職場新人很大的空間去試錯、改錯,但並不代表新人可以有恃無恐,因為這也是有代價的。

你想想,敷衍了事會不會影響你以後的職業發展?會不會讓別人覺得你“不靠譜”,從而減少跟你協作的意願?

所以,建議是從你進入職場的那一刻,刻意練習職場思維方式,多考慮一下別人怎麼看,考慮一下你的價值是否能提高公司收益。

在職場上,對一個人的評價指標遠比學校複雜,不僅僅是通過一兩次考試,而是要在每個細節上讓別人覺得你是靠譜的。從你的團隊中開始培養出來、慢慢的發展起來形成自己的職場口碑。

就像我們傳智一樣,一直都是用心做教育,注重每一個學員的情況,根據市場崗位需求的變化不斷地優化課程體系,在行業裡形成優質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