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克思把人類社會分成三個階段,人對人的依附;人對物的依附;人的獨立與全面發展;

馬克思把人類社會分成三個階段,人對人的依附;人對物的依附;人的獨立與全面發展;

偶然在知乎看到一段話:

過了一會兒,他問我:“你是學歷史的,我們這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時候嗎?”
我想了想,說:“算是吧,馬克思把人類社會分成三個階段,人對人的依附;人對物的依附;人的獨立與全面發展。我們現在算處在第二個。”
“人對物的依附是什麼意思?”“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封建社會的人身依附了,理論上你是自由的,但為了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料,必須要去勞動。”
他想了很久,問:“那是不是說,我每多擁有一塊錢,就離自由更近了一步?” 我點頭,說:“可以這麼理解。”
“回吧。”他像是找到了答案,掐滅手中的煙。

感覺挺有審議的,就研究了下。這段話出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一1858年草稿)》,原文大致如下:

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社會形態,即:“人的依賴關係(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

馬克思的劃分是十分科學和高明的:第一種三個形態的劃分,是基本按照生產力的標準,第二種三個形態的劃分,是基本是按照生產關係的標準,或者說更直接地是“從個人同社會共同體的關係出發”的.這兩種劃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在於: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對應於“人的依賴關係”;資本主義社會對應於“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共產主義社會對應於“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這兩種劃分,雖然都是按照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來劃分的,但互為補充,避免了見物不見人.
  簡單來講就是分為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程序上看就是:自然形成的社會——文明創造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第一階段就是人與人之間為了互相生存,自然而然形成的群居情況,生存得不到保障,物資十分匱乏。第二階段就是生存環境基本已經探清,生存得到了保障,但是為了個體的生存,還得需要去獲取物資,這就形成了人對物的依附,人與人之間依賴已經消失,每個人可以獨立的生存。第三階段應該是生存得到保障,物資也得到保障,每個人可以自己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物,不再會為了生存和物資而煩惱,估計那時候,人的創造力會得到飛漲,各行各業突飛猛進,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更高階的社會性質了把。

所看知乎作者:真實故事計劃
所看知乎原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142958/answer/53060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