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錢沒了,公司就死了,科技創業公司如何才能不把錢花光?

[轉]錢沒了,公司就死了,科技創業公司如何才能不把錢花光?

編者按:本文作者 Carol Leaman 是 Axonify公司的 CEO,她之前創辦的公司被 Google 收購。

10年 前,我成了一家創業早期軟體公司的 CEO。我本來受僱於一傢俬人股權公司,他們讓我掌管他們覺得已經走錯方向的業務。這並不完全是一場災難,但是公司投入了上百萬元,他們的一致認為:三位創始人需要一些 “幫助”。

5 天后,我開出了 7 萬美元的個人工資單。在我運營過的四家科技公司裡,這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個,我很長時間內都在思考為什麼這些創始人會想有這種想法。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 Paul Graham 多年前曾寫過一篇部落格,指出年輕的企業家在變得富有之前一定不要讓公司死掉。

不幸的是,很多創業初期的公司像生活在童話故事裡一樣,他們不會在創業初期做決策時不會思考 “為了避免死亡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不是說他們不應該關注走向成功需要做的事情,而是當涉及到一樣東西——現金——時,需要作出理性的決策。

如果你在網際網路上搜素 “為什麼科技公司會失敗?” 你會發現很多文章都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於 “錢花光了。”

“撞到現金牆上了” 常常用來說明為什麼科技公司會失敗,現實情況是錢花光了是真實原因的結果。作為多年來上百家創業公司早期的導師,我可以說深層的原因是一致的。

以下是確保科技公司早期不會花光錢的 5 個建議:

1、不要把產品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

如果非要讓我說出一件讓公司花光錢的事情,那就是悶頭製造產品,但是不考察市場。實際上,CB Insights 曾釋出過一份列表,這份列表由 156 名創業公司創始人和投資人撰寫的,寫明瞭他們的公司失敗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他們製造的產品沒有人願意買。

很多創始人耗資百萬餘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瞭解產品的使用者。很多創始人會告訴我 “當我們釋出產品的時候,人們一定會喜歡它。” 但是事實證明:你不是喬布斯,你的產品也不是 iPhone。

2、儘早獲取使用者。

與第一點相關。使用者意味著金錢。金錢意味著發展。發展意味著持續的生存能力。如果你無法說服別人購買你的產品,哪怕是小產品,那麼你最好是 Facebook 或 Twitter 之類的公司,這樣你才能找到像他們那樣的投資人。使用者是驗證你的方向是否正確的最好方法。實際上,他們會幫你在恰當的時間吸引投資人,讓公司獲得恰當的估值。

3、不要低估融資的難度。

第一次創業的創業者,非常耀眼,有新鮮感。這些創始人對創業公司融資平均需要花費多長時間以及有多麼困難不太瞭解。大部分天使和機構投資人一個月就會有幾百次路演。幾百次!你是在與有偉大想法的其他創始人進行競爭,你希望能脫穎而出。這是非常難的。在獲得融資之前,你對融資的熱情會消失殆盡,開始嘗試接受現實,然後會變得疲憊。你給自己設定的期限是在六個月的時間內拿到必要的現金資源。

4、不要擴張太快。

不管你是否成功地融到了錢,還是使用自己的資金在支撐一段時間,擴招員工是最吸金的,而且員工的工資是需要不斷支付的。第一批員工工資相對降低,但是如果你想擴張原有的團隊,員工會希望拿到和市場待遇相近的薪資。這個固定的花費很快會失控,你的資金很快就會花完。

擴張規模主要在三個因素中尋求平衡:把錢花在哪兒、花錢的速度、預測你到達下一個里程碑需要多長時間。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花費得過早或者花費得過多,那麼你花光錢的機率會增加。

5、不要逃避數字。

很多年前,有人告訴我北美大部分公司的 CEO 都有商務、會計、金融背景,這都是有資料證明的。

我本身是一個 CPA(註冊會計師),我立刻意識到有關金融和現金流方面的基礎知識是如何為我管理年輕的公司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援的。

但是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很多創始人不明白預定量和收益的不同,無法區分應收賬款和現金流,甚至不會做最簡單的、精確的現金預估。

當你開始創業時,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了解公司每個周有哪些收入款項,哪些支出款項,以及下個周的現金餘額狀態。

如果你無法預見半年內的花費,也無法估計什麼時候錢會花完,你會走我 10年 前的道路:錢花完了,還有 45 個人的工資沒有支付。

本文編譯自:venturebeat.com,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36kr.com/p/504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