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SQL]MySQL基本命令(Mac OS X)

[SQL]MySQL基本命令(Mac OS X)

1.登陸與退出:

/usr/local/MySQL/bin/mysql -u root -p

輸入密碼後回車即可登陸,也可以在p後直接寫密碼,但是存在安全性問題,登陸後發出如下警告:
警告
登陸
退出

2.資料庫操作:

1.建立create: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database_name為資料庫的名稱,本例中資料庫名稱定義為demo:
建立資料庫
檢視資料庫的定義:show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檢視資料庫的定義
檢視當前存在的資料庫:show databases;
檢視資料庫
其中mysql是必需的,用於描述使用者訪問許可權。

2.刪除drop:

drop database database_name;
刪除資料庫
使用刪除資料庫命令需謹慎,因為在執行刪除命令時,MySQL不會給出提醒確定資訊,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都將被刪除且不可恢復。

3.資料表操作:

1.建立create:

create table <table_name>(欄位名, 資料型別[預設值]);
在建立資料庫表之前,需要指定在哪個庫中新建:use database_name
指定資料庫
建立資料庫表
檢視資料庫表show tables;
檢視資料庫表

2.修改alter:

alter table <old_name> rename [to] <new_name>


在修改表之前,也要指定在哪個庫中執行修改操作,以下示例預設為test_database庫,故省略此步驟。
修改資料庫表
可以利用命令desc檢視修改完的表結構是否與修改前的表結構相同:desc table_nam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修改欄位名:alter table <table_name> change <old_field> <new_field> <新資料型別>
修改資料庫表的欄位名
最好不要修改資料型別,因為不同型別的資料在MySQL中的儲存方式不一定相同,修改資料型別可能會影響到表中的資料。

3.刪除drop:

drop table [if exists] table_name1,table_name2,...;


刪除資料表

4.管理資料:

1.插入insert:

insert into table_name(col1,col2,...) value(value1,value2,...);
檢視資料表中的內容:select * from table_name;

插入資料

2.修改update:

update table_name set col1='value1',col2='value'[condition...];
修改資料1
增加條件後將會有選擇性地修改資料:
修改資料2

3.刪除delete:

delete from table_name [condition...];
可以指定刪除行資料或者全部資料,不指明條件(condition)則刪除表中所有資料。
刪除資料1
刪除資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