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需求分析心得——噪聲收集小分隊

需求分析心得——噪聲收集小分隊

我們小組採用的是NABCD模型,分析專案需求。

彎路總要走的,最開始我們沒有意識到規範性的重要,帶著使用者(導師)的口頭需求和滿腔熱情開了第一次會議,結果討論出來的需求沒有條理不說,整理成文件後,在需求文件1.01版本中基本被推翻了。

N為Need

使用者是上帝,所以需求的核心是要實現使用者所有想要的,也就是在使用者角度的需求,在核心的需求中,不需要考慮實現方式、競爭力度等外在因素,只需要分析完成哪些功能才能拿到使用者所允諾的報酬。在我們的專案中,老師的需求就是:測量噪聲資料,上傳給伺服器,生成噪聲地圖。

解決了核心需求,就要從這些需求聯想創新點了,這些是使用者不會告訴我們的,只完成了核心需求的版本,使用者會說“可以,但是不好”,但是依舊不會告訴我們哪裡不好,還需要什麼。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創新點一定是跟核心需求相關聯的。我們一開始的彎路就是因為還沒有落實核心需求,就開始發散了。

A為Approach

有了需求,就要看我們的需求要用什麼招數來解決。這些招數包括技術上的(開發語言、技術水平、開發平臺等)、人脈上的(比如我們的專案是偏公益的,如何獲得足夠多的使用者)、成本上的(比如作為學生,我們能承擔起多高的開發成本)等等。

B為Benifit

產品的好處就和需求中的創新點息息相關了,要看我們的產品能給使用者帶來什麼好處。這是我們專案的一大重點,作為公益性質的專案,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理由說服使用者使用我們的產品,並提供給我們資料。我們的專案,既要滿足核心使用者——導師的需求,也就是他需要的資料,又要滿足實現過程中產生的使用者——app使用者的需求。

C為Competitors

產品的競爭是無法逃避的,既然是根據需求產生的產品,那絕不會只有我們要去滿足使用者的這個需求,如果我們是先進入市場的,那就要面臨如何不被後面的產品碾壓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後進入市場的,就要做到碾壓有先發優勢的產品,讓使用者放棄競品,改選我們。

D為Deliver

在這個專案的需求分析中,我們並沒有注重推廣這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