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勤勞的搬運工--SpringBoot定時任務

勤勞的搬運工--SpringBoot定時任務

定時任務的實現方式有多種,例如JDK自帶的Timer+TimerTask方式,spring 3.0以後的排程任務(Scheduled Task),Quartz等。

Timer+TimerTask是最基本的解決方案,但是比較遠古了,這裡不再討論。Spring自帶的Scheduled Task是一個輕量級的定時任務排程器,支援固定時間(支援cron表示式)和固定時間間隔排程任務,支援執行緒池管理。以上兩種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應用伺服器叢集下會出現任務多次被排程執行的情況,因為叢集的節點之間是不會共享任務資訊的,每個節點上的任務都會按時執行。Quartz是一個功能完善的任務排程框架,特別牛叉的是它支援叢集環境下的任務排程,當然代價也很大,需要將任務排程狀態序列化到

資料庫。Quartz框架需要10多張表協同,配置繁多,令人望而卻步...

相比較起來,Quartz比較重,需要額外引入jar,而Spring Schedule功能也滿足大部分場景,夠用,叢集環境下可以通過程式碼控制來完成排程,所以選擇Spring Schedule。

寫個簡單例子:

[java]  view plain  copy
  1. @SpringBootApplication  
  2. @EnableScheduling  
  3.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6.     }  
  7. }  
開啟Schedule註解。

然後,新建一個執行類Jobs.java

[java]  view plain  copy
  1. @Component  
  2. public class Jobs {  
  3.     public final static long ONE_Minute =  60 * 1000;  
  4.   
  5.     @Scheduled(fixedDelay=ONE_Minute)  
  6.     public void fixedDelayJob(){  
  7.         System.out.println(Dates.format_yyyyMMddHHmmss(new Date())+" >>fixedDelay執行....");  
  8.     }  
  9.   
  10.     @Scheduled(fixedRate=ONE_Minute)  
  11.     public void fixedRateJob(){  
  12.         System.out.println(Dates.format_yyyyMMddHHmmss(new Date())+" >>fixedRate執行....");  
  13.     }  
  14.   
  15.     @Scheduled(cron="0 15 3 * * ?")  
  16.     public void cronJob(){  
  17.         System.out.println(Dates.format_yyyyMMddHHmmss(new Date())+" >>cron執行....");  
  18.     }  
  19. }  

這是最簡單的2種方式,多少分鐘執行一次,fixedDelay和fixedRate,單位是毫秒,所以1分鐘就是60秒×1000
他們的區別在於,fixedRate就是每多次分鐘一次,不論你業務執行花費了多少時間。我都是1分鐘執行1次,而fixedDelay是當任務執行完畢後1分鐘在執行。所以根據實際業務不同,我們會選擇不同的方式。

而還有一類定時任務,比如是每天的3點15分執行,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方式:cron表示式

cron表示式,有專門的語法,而且感覺有點繞人,不過簡單來說,大家記住一些常用的用法即可,特殊的語法可以單獨去查。
cron一共有7位,但是最後一位是年,可以留空,所以我們可以寫6位:

[java]  view plain  copy
  1. * 第一位,表示秒,取值0-59  
  2. * 第二位,表示分,取值0-59  
  3. * 第三位,表示小時,取值0-23  
  4. * 第四位,日期天/日,取值1-31  
  5. * 第五位,日期月份,取值1-12  
  6. * 第六位,星期,取值1-7,星期一,星期二...,注:不是第1周,第二週的意思  
  7.           另外:1表示星期天,2表示星期一。  
  8. * 第7為,年份,可以留空,取值1970-2099  

cron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符號,含義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1. (*)星號:可以理解為每的意思,每秒,每分,每天,每月,每年...  
  2. (?)問號:問號只能出現在日期和星期這兩個位置,表示這個位置的值不確定,每天3點執行,所以第六位星期的位置,我們是不需要關注的,就是不確定的值。同時:日期和星期是兩個相互排斥的元素,通過問號來表明不指定值。比如,110日,比如是星期1,如果在星期的位置是另指定星期二,就前後衝突矛盾了。  
  3. (-)減號:表達一個範圍,如在小時欄位中使用“10-12”,則表示從1012點,即10,11,12  
  4. (,)逗號:表達一個列表值,如在星期欄位中使用“1,2,4”,則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  
  5. (/)斜槓:如:x/y,x是開始值,y是步長,比如在第一位(秒) 0/15就是,從0秒開始,每15秒,最後就是015304560    另:*/y,等同於0/y  

下面列舉幾個例子供大家來驗證:

[java]  view plain  copy
  1. 0 0 3 * * ?     每天3點執行  
  2. 0 5 3 * * ?     每天35分執行  
  3. 0 5 3 ? * *     每天35分執行,與上面作用相同  
  4. 0 5/10 3 * * ?  每天3點的 5分,15分,25分,35分,45分,55分這幾個時間點執行  
  5. 0 10 3 ? * 1    每週星期天,310分 執行,注:1表示星期天      
  6. 0 10 3 ? * 1#3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星期天 執行,#號只能出現在星期的位置  

前文已經提過,這種方式在單臺應用伺服器上執行沒有問題,但是在叢集環境下,會造成build任務在設定的條件下執行多次,遺憾的是,Scheduled Task在框架層面沒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只能靠程式設計師在應用級別進行控制。

一般來說,我們有幾種簡單的辦法來處理:

1、配置檔案中增加自定義配置,通過開關來進行控制:比如增加:schedule=enable , schedule=disable,這樣在我們的實際程式碼中,在進行判斷,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配置,達到,只有一個例項真正執行定時任務,其他的是例項不執行。但是,這種做法實際是還是定時任務都啟動,只是在執行中,我們人工來進行判斷,執行於不執行真正的處理邏輯。
2、邏輯分離,就是我們將真正要定時任務處理的邏輯,寫成rest服務,或者rpc服務,然後我們可以新建一個單獨的定時任務專案,這個專案應該是沒有任何的業務程式碼的,他純粹只有定時任務功能,幾點啟動,或者每隔多少時間啟動,啟動後,通過rest或者rpc的方式,呼叫真正處理邏輯的服務。同時,我們甚至可以不用新建一個專案,我們通過linux的cron就可以進行。同時,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好處,比如有些時候,我們的定時任務也會因為某些原因出現問題,沒有執行,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curl 或者wget等等很多方式,再次定時任務的執行。

所以,個人一般偏向使用第二種方式,達到定時任務和業務處理的分離。


©轉載請註明來源:https://www.rjkf.cn/springboot-schedule-cron/點選開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