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三)第二章:掌握臨界知識的方法

《好好學習》讀書筆記(三)第二章:掌握臨界知識的方法

目錄

心態準備

1.新舊知識建立聯絡

2.發掘新知識的通用性

3.花慢功夫死磕關鍵知識,打通知識網的要塞,融匯貫通

具體方法

1.反思

2.以教為學

          3.持續、大量地刻意練習


心態準備

1.新舊知識建立聯絡

連線成網,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同一個知識進行分析,加深理解

[----知識結構 章魚狀 -》蜂窩狀]

[----思維導圖試記憶-》殿堂式記憶(like sherlock)]

[----人脈單線-》人脈網路]

2.發掘新知識的通用性

他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何?其中有什麼是曾經熟悉的知識?這個解決方案有什麼通用性麼(還能應用在別的領域麼)?

[----發掘通用性,備用]

3.花慢功夫死磕關鍵知識,打通知識網的要塞,融匯貫通

例子一:關於讀書

讀出作者想寫但沒寫出來的,沒寫但應該寫的--比前人的突破(亮點)?有換新包裝的舊概念麼(馬甲)?別的解決方案有比這裡更好的麼(不足)?

花時間在

a.重要概念

b.有啟發的觀點

c.自己沒弄明白的問題

例子二:關於快速學習

花大量時間訓練真正會用到的內容,拋開目前不重要的或者說一時半會兒用不到的“假問題”(例如六個月學一門外語)。

[----快速學習到實用的東西可以這麼做,但是不適合深入研究型]

 

具體方法

1.反思

   基本版:

   類似的事兒(1.經歷者可能是自己或者其他人2.表面問題、實際問題,自己當時的假                                設與判斷3.問題發生原因)?

   其他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還有什麼相關方法能移植過來解決問題(怎樣解決,有  什麼啟示)?

    提醒:小事反思,生活案例化處理,培養反思日記習慣[----吾日三省吾身做不到,一日一醒總做得到吧?每天都可能有不盡人意的小事兒,想想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每天記的東西都是後期回顧的尚好材料]

   升級版:

   定期回顧--時間越久越發現之前自以為周全的考慮會有漏洞。當時受到眼前的壓力與 困難影響,可能無法超出自己的認識邊界作出決定,甚至會作出更大層面上的“錯誤決定”。

    月回顧--微觀層面審視解決問題的假設與效果(目標是否實現,做得好與不好的假設以及他們適用的前提條件,現在有更好的假設與解決方案麼,借鑑應用好的與避免不好的)

    年回顧--檢驗思維模式,激發靈感(長時間跨度,看清錯誤根源)

    五年以上回顧--探尋基本規律對生活的影響

提醒:一定要如實記錄整體過程,不要只關注結果。因為時間長了記憶可能有偏差,事情無法按原樣還原,案例就沒有分析參考的意義了。

例:林彪的通過過年繳獲武器資料判斷某一戰端掉的事國民黨精銳部隊高階將領所在老巢

2.以教為學

   a.督促自己整理知識,強化與擴充知識結構(教比自己學要準備與參考更多資料),發現知識阻塞

   b.教的過程再次強化(除了支援自己觀點的案例,也要主動找到反對的觀點)

   c.別人的問題與新想法的交流可以增強與完善自己的認識,發現之前忽略的點

3.持續、大量地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思考模式,且不斷修正提高思維模式

   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基本知識組成能力單元,知識單元之間構建知識框架

[----知識點-》知識線-》知識網 聯絡與通路越多,掌握與理解越牢靠深刻]

*買書的目的可能不是看完,而是尋找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消除知識阻塞。花幾分鐘閱讀前言和目錄,瞭解作者是要解決什麼問題,什麼思路,真正關心的話題是怎樣結果的,從而日後需要時拿起來諮詢。

 

練習方法  P142:

查閱並分析現有的高階心理表徵(更本質的思考模式與思考結果,幫助搞清事物本質)-->將現有的技術方案與其作對比,總結自己的經驗-->繼續保持刻意練習的習慣

例:分析20000個頂尖創意廣告之後找出其中的基本模版,莫然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