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猜畫小歌》背後趣事

《猜畫小歌》背後趣事

前言

這個部落格是補上週的,這次就聊一聊輕鬆的話題。要問這幾天哪個遊戲最火爆,非《猜畫小歌》莫屬,作為一個資深遊戲愛好者,自然不能放過,連著完了N多盤,發現真的是愛不釋手。下面就來說說《猜畫小歌》的背後技術趣事。

趣事

1.《猜畫小歌》的微信小程式,並不是這個系列中的第一個,這裡還有PC版的設計體驗也是一級棒。
2.《猜畫小歌》這個名字起的也是一級棒,四個字就把產品特性,廠家,使用場景都描述出來了,一百個贊。
3.《猜畫小歌》背後的資料模型是開源的哦,傳送門在這裡,這不算什麼,但是RNN的模型也開源了哦,傳送門在[這裡],基於tensorflow你也能很快的做出到類似的有趣的產品哦。
4.AI在識別的過程中輸入的順序也在考慮範疇內哦,這絕對是一個突破性的想法,一般來說做影象處理的都會採用CNN把影象作為二維矩陣來處理,但在這個場景中則將輸入加入時間戳序列化了,這樣在就能捕獲人類繪製甚至是認識事物的方式,因為人類一般也是會先畫最有特點的地方再補充細節。
5.不同地點會對模型資料造成影響的,比如識別中國大陸的模型就跟中東地區的模型有所不同。這也說明了不同地區的人對於事物甚至是思維模式都有所不同。
6.這個識別程式是不是跟我們漢字的手寫識別有異曲同工之處啊,當然在官方的小視訊裡也提高這一點了。

總結

1.啥時候我司的產品能做到這個程度,我們與星辰大海的距離就只剩下上線了。
2.好產品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猜畫小歌》無處不體現反覆打磨的亮點,比如快到時間了,在那抖的效果,比如擬人化的聲音和句法,比如首頁紅色的小歌和強調來自Google AI之手,比如AI猜不出來會跟你強調是人工智慧無法猜出來而不是你畫的不好等等
3.看產品和事情得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為什麼Google要花精力做這個事情呢,個人覺得有三點:
1)提高知名度,雖然google作為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已經有些日子了,基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果只是吃老本早晚得跪,時不時的整出點新東西提醒大家我還在,還有中國畢竟市場很大,google的迴歸也是必然的。
2)驗證準確性,每一次我們的繪製和點選產生的資料,google都會小心的收集著,來驗證開發的AI的有效性如何。
3)進一步收集資料,這一點是必然的,目前資料庫中共有五千萬資料,但考慮到全球各個地區的特異性,想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進一步的收集資料,這種遊戲自然是收集的良好途徑。
4.大廠的風範果然不一樣,一份完整的隱私說明在設定中明顯的地方,而且還提供了刪除賬戶的途徑,不像其他廠家有時候刪除個軟體都是個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