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VMware轉型收官,看全球企業IT新格局

從VMware轉型收官,看全球企業IT新格局

全球性 服務 通過 -o stack 部署 微軟解決方案 mysq openstack

技術分享圖片
2018年是VMware成立二十周年,也是自2012年Pat Gelsinger上臺成為VMware CEO之後的向雲轉型收官之年。VMware的股價在2016年2月因Dell收購EMC而達到最低點,隨後一路上揚:2018年8月達到新高約155美元,比2016年最低點約45美元,翻了3倍。

為什麽說2018是VMware向雲轉型的收官之年?自2012年Pat Gelsinger成為CEO以來,VMware開始了全線產品向雲計算時代的轉型。根據VMware 2018財年報(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雖然VMware的vSphere服務器虛擬化軟件許可收入十分強勁,但VMware主要的軟件許可收入已經來自服務器虛擬化之外的廣泛的軟件及解決方案。

在VMworld 2016上,VMware推出了VMware Cloud Foundation,這既是一個軟硬件一體機,更是一整套公有雲管理系統套件。其中,軟件部分包括了之前五年VMware陸續推出的vShpere服務器虛擬化、vSAN存儲虛擬化和NSX網絡虛擬化三大產品線,以及SDDC Manager管理軟件。用Cloud Foundation可以很容易地搭建私有雲環境,同時也可以把Cloud Foundation的整套軟件部分部署到公有數據中心裏,形成公有雲基礎服務。

在VMworld 2017上,VMware與AWS宣布推出VMware Cloud on AWS,即把Cloud Foundation部署在AWS的祼金屬服務器上,為企業提供基於公有雲的托管私有雲。VMworld 2018上,VMware宣布已經在全球所有主要區域上線VMware Cloud on AWS,到2019年將更深入覆蓋各區域以及上線全面的網絡虛擬化和直連、企業APP以及軟件許可遷移和容器服務等高級服務。

在2018年8月底的VMworld 2018上,VMware主要在前幾年發布的新一代雲產品基礎上,進行了增量的更新。例如以前的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版本對硬件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使用指定的服務器和交換機,而本次新推出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 3.0版本,突破了這些限制,用戶可以選擇任何類型的網絡交換機,並且使用 vSAN ReadyNode 就可以搭建Cloud Foundation 系統。此外,VMware還推出了Project Dimension,把Cloud Foundation擴展至邊緣計算,形成基於Cloud Foundation的橫跨公有雲、私有雲、虛擬化IT和邊緣計算的完整的新型企業IT基礎設施,加上VMware NSX SD-WAN by VeloCloud的廣域網連接能力,VMware稱之為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早在2016年4月,Pat Gelsinger訪華的時候就曾指出:雲計算是新硬件。換句話說,就是把公有雲數據中心統一納管到VMware的新軟件平臺之下,如今的Cloud Foundation已經做到了這一點。而VMware的雲管平臺,從本地部署版的vRealize到SaaS擴展版的VMware Cloud Services,形成了全面的混合雲管理能力。而VMware Cloud Services還在不斷擴展公有雲資源的管理與調度能力,VMworld 2018上更宣布收購CloudHealth公司,增強了跨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的運維能力。

在新一代企業IT基礎設施布局完成的基礎之上,VMworld 2018又宣布推出三個與向上支撐跨雲的編程開發相關的雲服務:VMware Cloud Assembly,是跨雲的自動化服務,用戶可以通過 blueprint或Cloud API來調用其功能自動調配雲服務資源;VMware Service Broker,是 Cloud Assembly 和第三方雲服務之間的代理 (Broker),提供服務調用接口;以及VMware Code Stream,即SaaS 版的 vRealize Code Stream,支持 DevOps 持續交付,提供與開發工具。

簡而言之,今天的VMware已經成為了完整的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軟件提供商,而不僅是服務器虛擬化技術提供商。甚至,VMworld 2018還推出了技術預覽版的VMware Cloud Marketplace雲服務市場,供用戶瀏覽 、訂閱、購買、下載和部署基於 VMware SDDC 架構的第三方解決方案;以及把AWS RDS數據庫托管服務帶到VMware 的混合雲平臺上,打通VMware 私有雲和 VMware Cloud on AWS 公有雲之間的數據庫連接,可支持 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PostgreSQL、MySQL 和 MariaDB 等多種數據庫。

隨著VMware的新一代企業IT基礎設施布局完成和產品陸續收官,全球企業IT基礎設施市場的新格局逐漸清晰起來:以VMware技術為代表的全球化企業混合雲基礎設施、以微軟技術為代表的全球化企業混合雲基礎設施、以AWS技術為代表的全球化企業公有雲基礎設施。

其中,VMware技術是從私有雲和企業IT觀點出發,以VMware技術為核心的、統一全球化的企業IT基礎設施;微軟是公有雲、私有雲和企業IT觀點出發,以微軟技術為核心的、統一全球化的企業IT基礎設施;而AWS則是從公有雲觀點出發,為全球開發者和企業提供全球化公有雲基礎設施。這三者,VMware是從私有雲反包公有雲的混合雲,AWS是從公有雲反包私有雲的混合雲,微軟則是從兩端同時發力推向混合雲。

目前來看,這三種模式均達到成熟,特別是VMware和微軟解決方案都兼容了企業已有的IT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又兼容Linux、OpenStack和Kubernetes為代表的開源生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解釋了OpenStack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原因:在亞洲等部分對於自主可控有要求的國家,力推OpenStack技術,但需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企業IT生態;而在大部分歐美國家,則更歡迎對已有企業IT生態有更好兼容性的來自傳統IT廠商的新解決方案。一旦VMware、微軟等傳統IT企業的面向雲計算的新解決方案成熟,就能更好的納管之前已有的企業IT投資,這解決了傳統企業的最大痛點。

無論是VMware、微軟還是AWS的企業IT基礎設施模式,都是一個全球化的公有雲+針對企業各地運營特點的當地私有雲(邊緣計算)。換言之,新一代的企業IT基礎設施,將是一個兼具全球化部署運營以及本地定制化相結合的混合IT基礎設施,不再是針對單一市場和國家地區的IT基礎設施,而是服務於企業全球化市場擴張的數字平臺,那麽一個統一的管理服務商和管理平臺將解決整個企業IT基礎設施的復雜性挑戰。

這其實就是雲計算的真正本質:在IT與業務深入結合的數字化新時期,把企業的全球性IT資源統一納管到一個平臺和一個供應商體系之下,消除了企業IT運營和商務操作的復雜性,從而為業務創新提供了真正的靈活性。全球企業IT基礎設施的新格局,由此浮現。(文/寧川)

從VMware轉型收官,看全球企業IT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