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同樣的時間付出,你憑什麽要比別人過得好?

同樣的時間付出,你憑什麽要比別人過得好?

備註 人的一生 寫博客 自己 博客園 畢業 它的 sdn 最好

十足的標題當,對不起!其實,我是想把最近狀態與想法分享出來,這一篇不討論技術。這一篇將沒有任何關於技術的東西,如果你有興致將其閱讀,我將非常高興。

寫博客的心態

  在博客園之前並沒有寫博客的習慣,也就偶爾在QQ空間裏寫寫青春期的傷感軟文,後來測試工作的時候找關於性能的文章,於是,找到了博客園Jackei陳雷,立刻成為了我膜拜的對象,當然,他現在已經很少發文章了,寫作高峰是在06年到08年,我想這是大多技術員的狀態,初做技術的幾年,一心撲在技術上,為其癡狂,膜拜技術牛人。幾年之後,技術達到一個程度後,更註重做人做事,更多的思考在工作中的位置,面臨問題更圓滑的去處理。

  工作半年後,開始在博客園開始寫文章,第一篇其實就是幾個學習鏈接的備註,之後的幾篇在寫jmeter的操作,截了許多操作的截圖然後加幾句文字描述。迎來了點擊率,這些是最好的鼓勵。慢慢的就和形成了一種寫技術技文章的習慣。

  寫博客的習慣有很多,也不斷有人發表此類文章,說明其有哪此好處。在我看來,交到了許多同行,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還有寫就是方便自己回憶自己學過的東西。其實,我的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叫“學習筆記”,因為是我學習理解思考之後的總結,學習理解是一個相對簡單快捷的過程。當你看過一篇技術文章時,可能以你的基礎很容易理解。但過一段時間沒接觸這個技術,你肯定會忘記。這也就是一個沒有總結習慣的技術員,做了幾年之後,有人問他,你懂哪些技術?他可能會腦子空白,貌似自己用過不少技術,但想起來的也許就是最近用過的。

  思考總結是復雜的過程,我理解了一個東西,我希望講給一個不懂的人聽,那麽怎樣讓他不懂變懂,如何讓他順著一個簡單明了的思路去理解一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思考,會翻閱查看更多相關的知識。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花時間,我花兩小時就理解的東西,假如要轉換成給別人看的文章,可能要花三四個晚上思考整理。

為什麽你應該從現就開始寫博客:

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

其實,在我發現寫博客的好處之後,很想把這種方式傳遞給別人,那些同做技術的朋友。可是,沒有一人被說動,他們也知道它的好處,但就是不願去寫,“我現沒思路,等我有了更好的想法再寫”“寫文章費時,我沒時間寫。”就像好多人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一樣,但他們依然再吸。好吧!我不再勉強。

學習與交流

  初作測試的時候,有很多問題不懂,於是,加了很多測試群,有些有些對你的問題無視繼續自己的閑聊,也有少數氛圍較好的,有人站出來幫你解決問題。技術群也是我成長的途徑之一。後來,就想自己建立一個群幫助別人或得到幫助。一直一來,我自認是用心的一個群主。積極回答自己會的問題,活躍群氛圍。看到好的文章馬上分享到群裏,建立群網盤(自帶的太小,自己創建了一個,並把用戶名密碼公布)上傳各種好的技術資料。

  也許自己心態的一個轉變。由於自己博客的裏有群號,每天會有不少加群。加群原因,向我們來學習的?我很反感來向我或我們學習的話。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給我交學費了?還是你是我朋友?這個世上沒有人生來就有義務來教誰的,包括父母也沒有義務“一直”去養育自己的孩子。我更喜歡“交流”(或“相互學習”)這個詞。年齡有長有幼,技術可以有高有低。要想從別人那裏獲得知識,自己必須也要有對方可取之處。其實,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

  在我看來,假如,你是一個已經有一年工作經歷的技術員,如果你在遇到問題時,還在問別人如何學習某樣技術,或某某工具如何使用的問題的話。也許你不適合做IT這行。快速的檢索資料,學習並處理問題是技術員必須技能。沒有老師永遠教你如何學習一種技術,也沒有老師永遠教你如何處理各種你從未遇過的問題。不管是工作多年,非常厲害的技術大牛都會遇不懂的技術或問題,如果沒有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那麽你的道將非常坎坷。

  如何提問也是一種技巧,當你在問問題的時候,最好自己經過一番查找搜索與思考,高手很忙,更喜歡畫龍點睛的指點,並不願意從頭到到尾的來教你如何處理問題,就像我上面說的,你又沒交學費。

務實

  務實、努力、幸福是我對自己人生總結的三個信條,也許是整個社會都處在一個比較浮躁的狀態,技術員是個踏實職業,但也不乏浮躁之人,自我感覺技術能力超過的薪資馬上有跳槽的念頭,或稿了兩下技術自認已經精通了這門技術。

  這個世上99%都有理想或夢想,大多人的理想是有錢,或由錢轉化出來的“理想”,比如買房,買車,過上富足人的生活。那麽你如何去實現呢?大多人是答不出來的,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名夠實現這些“理想”的方式非常的多。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人還在感覺自己活得不如意的原因,當然也有些不追求富貴名利,粗茶淡飯一樣幸福。這無可厚非的。對於那些有理想還過得很掙紮的人,往往把“想”和“做”是分開的。縱然有遠大的理想依然保持自己的現狀不願去改變。也許最終要帶著你的理想去....

  所以,在我看來務實非常重要,腳踏實地的積累,當你把興趣轉換成職業,努力,對努力的去積累時,一切想要的自然而然就來了。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兩年後要開個自己的店,然後告訴我,他工作的時候很努力。然後,我告訴他,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80%的人工作都很努力,除了某些企業,你們懂的。除下的人如果不努力工作,他們就會丟掉飯碗。養閑人的公司不多的。

  同樣的時間付出,你憑什麽要比別人過得好?所以,你要付出更多,每個人都一樣的工作8小時,有個調查發現,其實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這個距離是整體的距離,素質、能力、地位、財富等等)是在下班到睡覺之間的時間段,你在幹什麽。好吧!想信你已經明白了。

  如果做到了務實與努力,畢淑敏的《提醒幸福》送給自己,人的一生或窮或富,但幸福是一種感覺,遇物質與名利無關,這是我高中進最喜歡的一篇課文。

  你是否在想這哥們是不是看過成功學啊?我偏激了,也許有點!但我是不相信有什麽成功學,把優秀的品質加一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那你就能成功,從來不看比爾蓋茨自傳,李開復自傳之類,人與人從出生環境就不同。看看也只是驚嘆或膜拜這些牛人,真正能用到自己身上的有幾分呢?

學習

  余秋雨說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從來不看那些看似很重要的新聞或娛樂信息,因為那太浪費時間。(願意是這樣的,我描述的非常不準確)。《IT迷惑迷真經》裏面的肖老師曾說過自己十年都從來沒看過電視,但它並未與這個社會脫節,而他的文章幫助了許多學IT技術的學生走出困境,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在我剛畢業最迷茫的時期,有幸看了它寫的文章。

  韓劇、各類電視劇,以及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男人幫,現在已經沒什麽人提及男人幫的話題了,這些在我看來都屬於“快餐”,真正有營養的那些經過時間洗禮依然流行的東西。如四大名著,優秀文學作品,當然,你如果對醫學或經濟學、心理學很感興趣也可以花時間來學習。快餐,沒什麽益處,除了浪費生命。

  我並不是個從不看電影或電視的人,但在我看完一部電影的時候喜歡上豆瓣看評論,雖然水軍很多。除了娛樂之外,我希望能挖掘到更深層的一些東西。作品想表達什麽樣的內涵。

  不過,最近確實完整的看了一部電視《大男當婚》,我特意問過別人,好多人覺得好看,就是個一個男人與多個女生處朋友的故事。男主角北京,35歲,有房無車,6K不到的房貸。這是我們大多苦斃技術員努力能達到的一個現狀。公司遷移到保定(河北),面臨轉職,為了面試超市運營部主管,不工作,頂著房貸壓力,每天自學法語,好多人到那個年齡不再有那個沖動與魄力了。(另外徐若雲所有吊絲的女神,呵呵!)

  有人借口說,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需要休息。其實,切換一種知識的學習就是休息。你告訴我,除了睡覺,你做什麽事是不需要用腦子的?只要找到興趣點,你會發現自己有無限的潛能。

https://blog.csdn.net/u014597198/article/details/77847501

同樣的時間付出,你憑什麽要比別人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