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數據洪流時代,企業轉型需要自己的“都江堰”工程

數據洪流時代,企業轉型需要自己的“都江堰”工程

大數據 虛擬化

技術分享圖片
現代人還有幾個知道曾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曾在《蜀道難》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就是指岷江和成都平原的“惡劣”自然條件。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為前提,是全世界文明中最偉大的生態工程之一。其中,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稱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都江堰”的思想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就是雲計算時代的混合雲思想:私有雲負責企業內部計算資源池,公有雲為外部的公共計算資源池。今天,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突破,讓網絡產生的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數據洪流洶湧奔來,傳統企業如不順勢轉型,可能會如同逆水行舟;而成功轉型,企業發展將會乘風破浪、一帆風順,所以如何轉型成了許多傳統企業探索的重點。

然而對於諸多傳統的大型企業來說,到底該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轉型帶來的品牌轉變又該如何應對? 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張怡璠(上圖中)和知名學者、商業思想家吳伯凡(上圖右)進行了關於智能時代企業數字化變革的4點探討。吳伯凡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有如修建數據洪流時代的“都江堰”工程。

數據洪流時代,企業為什麽需要轉型?

首先為什麽用“洪流”來形容數據量?吳伯凡舉了一個例子,在過去沒有互聯網的年代,數據量很少:出生登記、學生證、病例等等證件,包括幾張照片可能就是一個人一輩子僅有的數據記錄了。而今天,除去無數張照片外,很多數據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24小時不斷網的健康手環會不斷地記錄佩戴者的身體狀況,並把數據傳輸到雲端。全球幾十億人口,總計起來的數據量說是“洪流”也不為過。

其次,越來越多樣化的選擇和商業模式,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買與賣的簡單聯系——企業必須要感知消費者,要“懂”消費者。比如卡西歐中國代理商的線下智慧門店,在6平米的店面中,通過屏幕捕捉消費者的視覺和觸覺數據並推送產品信息,還可以追蹤消費者的購買記錄、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從而更貼心的推送。由此可見,如果企業可以率先抓住數據的力量,就可以占得市場的先機;如果企業不正視、甚至逃避數據洪流,那麽無異於“坐以待斃”。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的選擇,也是企業的“自我升級”。

如何駕馭數據洪流?

技術分享圖片

數據之於企業,就像水之於人類,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惠及萬民。這就好像修建的都江堰,有效的控制了雪山上的融水,把四川盆地泛濫成災的洪水變成灌溉良田、可供飲用的水源。

企業需要修建自己的“都江堰”來駕馭數據洪流,抓住數據帶來的機會。雲計算的“都江堰”能高效存儲、計算海量數據,而混合雲則兼顧了私有雲安全、高可控的特性,也能獲得公有雲高可擴展、成本較低的優勢,所以對於業務不斷擴張的企業來說,搭建混合雲平臺是駕馭數據洪流的良方,幫助企業走向智能。

在搭建多雲環境的時候,要註意對企業網絡架構的影響。多雲環境包括同構多雲、異構多雲,未來企業必然要在多個雲上部署負載。那麽,雲與雲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要面對更加復雜的安全問題,網絡層的安全保障尤為重要;其次在多雲環境下,需要更加靈活的網絡虛擬化技術來支撐多雲的關聯,而在多雲部署時還需要借助SDN等技術來構建互聯互通的網絡,以保證更加靈活調度和管理的網絡。

如何應對企業轉型帶來的品牌轉變?

企業在轉型,隨之而來的是商業模式和品牌轉型。張怡璠就講到了英特爾在從以PC為核心轉型到以數據為核心的企業後,成功構建了數據品牌的例子。在英特爾轉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創新:對於品牌認識的創新,敢於打破長久固定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創新;其次是整合,因為構建品牌不是一個企業能完成的,而需要與合作夥伴一起努力,以共贏為目標;最後就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市場營銷的定位和分析更加精準。

什麽是企業生態?該怎麽建立?

技術分享圖片
吳伯凡用蜜蜂采花蜜的同時傳播花粉的例子來形容生態。也就是說,企業的生態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和其他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能量持續交換,就是在從別人那裏攫取些什麽的同時,也要給予相應的回饋,這時候創造的企業生態才是真正良性的生態。

實際上,雲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龐大的需求、繁雜的業務流程以及由此所需的系統資源的不確定性,不僅讓企業很難獨立駕馭雲,而且對於任何一家廠商而言,也難以實現“通吃”,這也是眾多廠商近年來不斷強調“平臺+生態”的重要原因所在。而生態系統可以很好的向用戶一體化、一站化式交付雲計算,用戶不必采用分包的模式來分別尋找IT基礎設計商、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軟件開發商等,極大節省了時間成本與人力投入。

特別是x86處理器營造了一個開放架構生態系統,從服務器硬件、系統軟件、虛擬化應用到數據庫和應用軟件,乃至系統集成,產業生態豐富且成熟,用戶有非常多的選擇。英特爾在與合作夥伴合作時,把合作夥伴的利益、整個行業的進步放在第一位,求追資源最大化。對英特爾自己來說其實是共贏,這也是創新型企業的最高境界。

張怡璠表示,智能變革時代,企業要積極地擁抱數據帶來的挑戰,創建自己的“都江堰”來駕馭數據洪流,同時也要重視行業的進步,與合作夥伴攜手實現共贏。英特爾也將一直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和強大的硬件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更加遊刃有余地應對變革轉型。(文/寧川)

了解英特爾的雲之道以及企業上雲指南,可訪問:http://www.edt2018.com/

數據洪流時代,企業轉型需要自己的“都江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