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Day2----Python學習之路筆記(2)

Day2----Python學習之路筆記(2)

cell 數據類型的轉換 編碼格式 python3 () shel 不能 索引 png

學習路線:

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待續 

一、簡單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

  1. 昨天了解到了一些編碼的知識

1.1. 我們寫好的.py文件頭沒有加# -*- coding:utf-8 -*-這樣的聲明,那麽在Windows終端中調用Python2解釋器運行時,文件中的中文會顯示亂碼,為何?原來我們Windows終端是以GBK編碼來讀的,而Python2中不是默認的utf8的編碼格式。調用Python3解釋器就沒問題,有中文就不會出現亂碼,由此引出Python3的編碼格式。

1.2. Python3中是沒有字符這種編碼類型的,默認都是字節編碼,也就是沒有Unicode這種類型,但本質上它又全是Unicode,只是你看著它是字符編碼這種類型。(這句話有點拗口)

1.3. Python3的內部機制:utf-8形式寫入文件---->utf-8讀到內存中轉為Unicode的編碼形式---->Windows終端以GBK形式去讀的時候,Unicode轉換為GBK形式給顯示出來。(所以說Python3中沒編碼聲明# -*- coding:utf-8 -*-,中文不會亂碼)

1.4. utf-8和GBK編碼並不能直接轉換,中間要借助Unicode編碼作為橋梁,其實現原理可以用下面的圖表示:

技術分享圖片

1.5. 在文件內部用一種形式的編碼格式寫和存,但我們看的時候一般用另一種編碼格式去看的。

  2. 動手開始編寫了一些簡單代碼

2.1. 學習了用Python語言寫一句輸出: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print(‘Hello world!‘)  
  
輸出結果:Hello World! 

2.2. 學習了Python中變量名的命名規則和註意點

2.3. 簡單學習了基本數據類型中的數字,字符串

2.4. 學習了if條件語句

2.5. 簡單的while循環

#continue原理  
count = 0  
while count < 10:  
    if count == 7:  #遇到continue直接  
        count += 1  #跳到while條件入口  
        continue   #而後面的代碼不執行  
    print(count)  
print(‘------end------‘)  
  
輸出結果:0, 1, 3, 4, 5, 6, 8, 9  
------end------  
  
#break原理  
count = 0  
while count < 10:  
    count = count + 1    
    print(count)  
    break           #遇到break直接  
    print(count)     #跳出while循環  
print(‘------end------‘)  
  
輸出結果:1  
------end------  

2.6. 小練習:用戶登錄(三次重試)

count = 0  
while count < 3:  
    user = input(‘用戶名>>>‘)  
    pwd  = input(‘密碼>>>‘)  
    if user == ‘jack‘ and pwd == ‘123‘  
        print(‘登錄成功,歡迎使用!‘)  
        break  
    else:  
        print(‘用戶名或密碼錯誤,請重試!‘)  
    count = count + 1   #也可以count += 1  

二、今天的內容

  準備工作

    • 第一天我們主要在Python自帶的IDLE和Windows終端中編寫Pyhton代碼運行,這樣初學還可以,可到以後寫代碼保存管理並不方便,由此我們就需要一個專門的編輯器,或集成開發環境IDE來開發我們的Python程序和管理工程,可以用來寫Python的IDE有很多,比如Pycharm、eclipse,Pycharm是專門針對Python的IDE,這裏推薦這款,去官網下載即可:http://www.jetbrains.com/pycharm/
    • 下載專業版
    • 用原版,最好不要漢化,因為漢化可能造成有些原版比較方便的功能用不了
    • 雖然專業版是付費版,但是為了學習我們還是有很多辦法讓他免費的,你懂的,教程如下:http://www.cnblogs.com/shwee/p/8886680.html

1. Python中的運算符

1.1. 算數運算符

算數運算符

乘方取余取商
+ - * / ** % //

1.2. 邏輯運算符

邏輯運算符

等於大於小於大於等於小於等於不等於不等於
== > < >= <= != <>
and or not

PS:布爾(bool)邏輯條件判斷(與或非等)的順序:and/or/not沒有優先級,有括號先算括號裏面的邏輯表達式計算出布爾值,然後從前到後依次計算判斷

    • True or ---->True
    • True and ---->繼續往後走
    • Flase or ---->繼續往後走
    • Flase and ---->Flase

2. 繼續學習基本數據類型

2.1. Python3中六個標準的基本數據類型:

    • Number(數字)
    • String(字符串)
    • Sets(集合)
    • Tuple(元組)
    • List(列表)
    • Dictionary(字典)

2.2. Python3中六個標準的基本數據類型中:

    • 不可變數據(四個):Number(數字)、String(字符串)、Sets(集合)、Tuple(元組)
    • 可變的類型(兩個):List(列表)、Dictionary(字典)

2.3. Number(數字)

    • Pyhton3支持 int、float、bool、complex(復數)。
    • 在Python3中,只有一種整數類型,為長整型,Python2中有兩種:整型和Long
    • Python中type()函數可以用來查詢變量所指的對象類型
    • a, b, c, d = 2, 3.5, True, 5+2j  
      print(type(a), type(b), type(c), type(d))  
        
      輸出結果:  
      <class ‘int‘> <class ‘float‘> <class‘ bool‘> <class ‘complex‘> 

2.4. String(字符串)

    • Python中的字符串用單引號(‘***‘)、雙引號("***")、三引號(‘‘‘***‘‘‘)或三雙引號("""***""")括起來,使用反斜杠(\)轉義特殊字符

    • 字符串的截取的語法格式是:變量[頭下標:尾下標], 索引值從0開始,-1為從末尾的開始位置

    • 字符串的連接符是加號(+),星號(*)表示復制當前字符串,如‘abc‘ * 3,緊跟的數字表示字符串復制的次數

    • str = ‘abcde‘  
      print (str)          # 輸出字符串  
      print (str[0])       # 輸出字符串第一個字符  
      print (str[0:-1])    # 輸出第一個到倒數第二個的所有字符  
      print (str[1:4])     # 輸出從第2個開始到第4個的字符  
      print (str[2:])      # 輸出從第三個開始的後的所有字符  
      print (str * 3)      # 輸出字符串3次  
      print (str + "fgh") # 連接字符串  
      print (‘------end------‘)  
        
      輸出結果:  
      abcde  
      a  
      abcd  
      bcd  
      cde  
      abcdeabcdeabcde  
      abcdefgh  
      ------end------  
    • Python 中使用反斜杠(\)轉義特殊字符,如果不想讓反斜杠轉義,可以在字符串前面添加一個r,表示原始字符串

    • print("abcde\fgh")
      
      輸出結果:
      abcde
      fgh
      
      print(r"abcde\fgh")
      
      輸出結果:
      abcde\fgh
    • 另外,反斜杠(\)可以作為續行符,表示下一行是上一行的延續。也可以使用 """...""" 或者 ‘‘‘...‘‘‘ 跨越多行。

      註意,Python 沒有單獨的字符類型,一個字符就是長度為1的字符串。

    • 與 C 字符串不同的是,Python 字符串不能被改變。向一個索引位置賦值,比如word[0] = ‘m‘會導致錯誤。

2.5. Sets(集合)

    • 集合(set)是一個無序不重復元素的序列。

    • 基本功能是進行成員關系測試和刪除重復元素。

    • 可以使用大括號 { } 或者 set() 函數創建集合。

    • 註意:創建一個空集合必須用 set() 而不是 { },因為 { } 是用來創建一個空字典。

    • 創建格式:

    • parame = {value1, value2, ...}
      或
      set(value)
    • 實例:
    • student = {‘Alex‘, ‘Jim‘, ‘Tom‘, ‘Mary‘, ‘Alex‘, ‘Jack‘}
      print(student) # 輸出集合,重復的元素被自動去掉
      
      # 成員測試
      if(‘Tom‘ in student) :
          print(‘Tom 在集合中‘)
      else :
          print(‘Tom 不在集合中‘)
      
      # set可以進行集合運算
      a = set(‘abcdebaeba‘)
      b = set(‘ahbcdm‘)
      print(a)
      print(a - b) # a和b的差集
      print(a | b) # a和b的並集
      print(a & b) # a和b的交集
      print(a ^ b) # a和b中不同時存在的元素
      print(‘------end------‘)
      
      輸出結果:
      {‘Jack‘, ‘Alex‘, ‘Jim‘, ‘Tom‘, ‘Mary‘}
      Tom 在集合中
      {‘d‘, ‘a‘, ‘b‘, ‘c‘, ‘e‘}
      {‘e‘}
      {‘d‘, ‘h‘, ‘a‘, ‘b‘, ‘c‘, ‘m‘, ‘e‘}
      {‘d‘, ‘a‘, ‘b‘, ‘c‘}
      {‘e‘, ‘m‘, ‘h‘}
      ------end------
    • 例子:

2.6. Tuple(元組)

    • 元組(tuple)與列表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元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組寫在小括號 () 裏,元素之間用逗號隔開。
    • tup1 = ()       # 空元組
      tup2 = (20,)    # 一個元素,需要在元素後添加逗號
      tup2[0] = 10    # 修改元組元素的操作是非法的
      
      終端錯誤提示: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1>", line 1, in <module>
          tup2[0] = 10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元組中的元素類型也可以不相同:
    • 元組與字符串類似,可以被索引且下標索引從0開始,-1 為從末尾開始的位置。也可以進行截取。
    • 其實,可以把字符串看作一種特殊的元組。
    • 實例:
    • tuple1 = ( ‘abc‘, 123 , 1.23, ‘dashen‘, 45.6 )
      tuple2 = (123, ‘dashen‘)
      print (tuple1)          # 輸出完整元組
      print (tuple1[0])       # 輸出元組的第1個元素
      print (tuple1[1:3])     # 輸出從第2個元素開始到第3個元素
      print (tuple1[1:])      # 輸出從第2個元素開始的所有元素
      print (tuple2 * 3)      # 輸出3次元組
      print (tuple1 + tuple2) # 連接兩個元組
      print(‘------end------‘)
      
      輸出結果:
      (‘abc‘, 123, 1.23, ‘dashen‘, 45.6)
      abc
      (123, 1.23)
      (123, 1.23, ‘dashen‘, 45.6)
      (123, ‘dashen‘, 123, ‘dashen‘, 123, ‘dashen‘)
      (‘abc‘, 123, 1.23, ‘dashen‘, 45.6, 123, ‘dashen‘)
      ------end------
    • 雖然tuple的元素不可改變,但它可以包含可變的對象,比如list列表。
    • 構造包含 0 個或 1 個元素的元組比較特殊,所以有一些額外的語法規則:
    • tup1 = ()    # 空元組
      tup2 = (20,) # 一個元素,需要在元素後添加逗號
    • string、list和tuple都屬於sequence(序列)。
    • 註意:
      • 1、與字符串一樣,元組的元素不能修改。
      • 2、元組也可以被索引和切片,方法一樣。
      • 3、註意構造包含0或1個元素的元組的特殊語法規則。
      • 4、元組也可以使用+操作符進行拼接。

2.7. List(列表)

    • List(列表)是 Python 中使用最頻繁的數據類型。
    • 列表可以完成大多數集合類的數據結構實現。列表中元素的類型可以不相同,它支持數字,字符串甚至可以包含列表(所謂嵌套)。
    • 列表是寫在方括號([])之間、用逗號分隔開的元素列表。
    • 和字符串一樣,列表同樣可以被索引和截取,列表被截取後返回一個包含所需元素的新列表。
    • 列表截取的語法格式如下:
    • 變量[頭下標:尾下標]
    • 索引值以 0 為開始值,-1 為從末尾的開始位置。
    • 加號(+)是列表連接運算符,星號(*)是重復操作。
    • 實例
    • list1 = [‘abc‘, 123 , 1.23, ‘dashen‘, 45.6 ]
      list2 = [123, ‘dashen‘]
      print (list1)          # 輸出完整列表
      print (list1[0])       # 輸出元組的第1個元素
      print (list1[1:3])     # 輸出從第2個元素開始到第3個元素
      print (list1[1:])      # 輸出從第2個元素開始的所有元素
      print (list2 * 3)      # 輸出3次列表(list2)
      print (list1 + list2)  # 連接兩個列表
      print(‘------end------‘)
      
      輸出結果:
      [‘abc‘, 123, 1.23, ‘dashen‘, 45.6]
      abc
      [123, 1.23]
      [123, 1.23, ‘dashen‘, 45.6]
      [123, ‘dashen‘, 123, ‘dashen‘, 123, ‘dashen‘]
      [‘abc‘, 123, 1.23, ‘dashen‘, 45.6, 123, ‘dashen‘]
      ------end------
    • 與Python字符串不一樣的是,列表中的元素是可以改變的:
    • 實例
    • >>> a = [1, 2, 3, 4, 5, 6]
      >>> a[0] = 7
      >>> a[2:5] = [8, 9, 10]
      >>> a
      [7, 2, 8, 9, 10, 6]
      >>> a[2:] = []    #將對應的元素值置為[]
      >>> a
      [7, 2]
      >>> 
    • List內置了有很多方法,例如append()、pop()等等,我們把這些方法稱為魔法,後面繼續學。
    • 註意:
      • 1、List寫在方括號之間,元素用逗號隔開。
      • 2、和字符串一樣,list可以被索引和切片。
      • 3、List可以使用+操作符進行拼接。
      • 4、List中的元素是可以改變的。

2.8. Dictionary(字典)

    • 字典(dictionary)是Python中另一個非常有用的內置數據類型。
    • 列表是有序的對象集合,字典是無序的對象集合。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字典當中的元素是通過鍵來存取的,而不是通過偏移存取。
    • 字典是一種映射類型,字典用"{ }"標識,它是一個無序的鍵 : 值(key: value)對集合。
    • 鍵(key)必須使用不可變類型,在同一個字典中,鍵(key)必須是唯一的。
    • 實例
    • dict1 = {}                     #建一個空字典
      dict1[‘key1‘] = "Python"
      dict1[1] = "study"
      dict2 = {‘name‘: ‘shw‘, ‘age‘:18, ‘home‘: ‘chongqing‘}
      print (dict1[‘key1‘])         # 輸出鍵為 ‘key1‘ 的值
      print (dict1[1])               # 輸出鍵為 1 的值
      print (dict1)                  # 輸出完整的字典dict1
      print (dict2)                  # 輸出完整的字典dict2
      print (dict2.keys())           # 輸出所有鍵
      print (dict2.values())         # 輸出所有值
      print(‘------end------‘)
      
      輸出結果:
      Python
      study
      {‘key1‘: ‘Python‘, 1: ‘study‘}
      {‘name‘: ‘shw‘, ‘age‘: 18, ‘home‘: ‘chongqing‘}
      dict_keys([‘name‘, ‘age‘, ‘home‘])
      dict_values([‘shw‘, 18, ‘chongqing‘])
      ------end------
    • 構造函數 dict() 可以直接從鍵值對序列中構建字典如下:
    • 實例
    • #終端命令行運行
      >>> dict(name = ‘shw‘, age = 18, home = ‘chongqing‘)
      {‘name‘: ‘shw‘, ‘age‘: 18, ‘home‘: ‘chongqing‘}
      
      >>> dict([(‘name‘, ‘shw‘), (‘age‘, 18), (‘home‘, ‘chongqing‘)])
      {‘name‘: ‘shw‘, ‘age‘: 18, ‘home‘: ‘chongqing‘}
      
      >>> {x: x**3 for x in (2, 3, 4)}
      {2: 8, 3: 27, 4: 64}
    • 字典類型也有一些內置的函數,例如clear()、keys()、values()等等,我們叫這樣的方法為魔法。
    • 註意:
      • 1、字典是一種映射類型,它的元素是鍵值對。
      • 2、字典的關鍵字必須為不可變類型,且不能重復。
      • 3、創建空字典使用 { }

3. Python數據類型轉換

    • 有時候,我們需要對數據內置的類型進行轉換,數據類型的轉換,你只需要將數據類型作為函數名即可。
    • 下面的一些內置的函數可以執行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這些函數返回一個新的對象,表示轉換的值。
函數描述

int(x [,base])

將x轉換為一個整數

float(x)

將x轉換到一個浮點數

complex(real [,imag])

創建一個復數

str(x)

將對象 x 轉換為字符串

repr(x)

將對象 x 轉換為表達式字符串

eval(str)

用來計算在字符串中的有效Python表達式,並返回一個對象

tuple(s)

將序列 s 轉換為一個元組

list(s)

將序列 s 轉換為一個列表

set(s)

轉換為可變集合

dict(d)

創建一個字典。d 必須是一個序列 (key,value)元組。

frozenset(s)

轉換為不可變集合

chr(x)

將一個整數轉換為一個字符

ord(x)

將一個字符轉換為它的整數值

hex(x)

將一個整數轉換為一個十六進制字符串

oct(x)

將一個整數轉換為一個八進制字符串

Day2----Python學習之路筆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