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構建之法》之一,二,十六章有感

讀《構建之法》之一,二,十六章有感

適合 ont 興趣 閃光點 理念 軟件工程師 明顯 百度 得到

大二下學期已經過去兩周了,個人感覺,課程方面壓力與動力並存,相信一步一步走下去終將得到自己的一份收獲。

這幾天閱讀了《構建之法》的第一,二,十六章,我個人的閱讀速度應該屬於比較慢的那種,遇到什麽不確定的,不理解的概念總要停下來好久,各種百度,否則繼續閱讀的時候總有種急躁的感覺,老想著前面的停頓,到頭來一頭霧水,還是跑去理解前面的概念。作業中關於精讀的part1,2,3一開始我覺得可能不適合我這種節奏慢又鉆牛角尖的,但貴在嘗試,以前我的閱讀習慣是只讀一兩遍,雖然第一遍把不理解的概念都慢慢弄明白了,但要麽第二遍覺得沒啥問題草草而過,要麽直接轉入練習階段,遇到問題又跑去翻書,可見效率實在是很低。那麽,第一遍快速閱讀,第二遍標註問題,第三遍嘗試解決標註的問題這種方法呢,首先,是不適應,腦袋瓜子老想著先搞定眼前的問題,但三遍下來,確實有所感悟。

先來說一說閱讀時我遇到的一些問題。

第一章

問題一:大學專業千千萬,工程類相當多,那麽軟件工程的特殊性是什麽,想學好這個專業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閱讀1.2軟件工程是什麽 時,我了解了軟件的特殊性,以及軟件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的關系,軟件工程的知識領域,以及其目標,在我看來,這是個深奧而充滿趣味與挑戰性的過程,我們創造出了軟件,其用戶滿意度,可靠性,軟件流程的質量,可維護性,這四個方面可以體現出這個軟件到底“好不好”。

首先,在知乎上看到了這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84235。題主是個軟件工程的大二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方向產生了疑惑,尋求解答。

其中,一個大四學生的回答我覺得很好

技術分享圖片

但是,雖然凡有所學皆有所用,我還是覺得軟件工程這個領域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向的話真的很沒有頭緒,我贊同他所說的深度優先,理應先找到自己的最佳發展方向然後一步步深入。需要掌握的技能,在我看來,首先是專業課程要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然後就是個人確定了方向之後對自己發展所必需的技能,然後就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比如我對制作小遊戲這方面有些興趣,上個假期接觸了虛幻4引擎,學習了相關的操作方法與概念,也有誌同道合的幾位朋友,但平日裏大家學業都比較繁忙,也都在不同的城市,都是做些小場景小動作,還沒有正式的認真做遊戲,相約了放假一起搞個小作品,我覺得能與興趣結合是一種幸福。

第二章


問題二:從大學生到工程師,只有敲的代碼量的不同嗎

35頁表2-3反映了大學生與工程師的PSP數據比較,其中我發現,相比大學生,工程師花在需求分析與測試上的時間占比明顯比大學生要多,而具體編碼的時間明顯要少。

那麽問題來了,大學生到工程師,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

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87836標題:大學四年如何成為世界級軟件工程師。

然後我有些楞楞的,四年時間,未免太過托大了,或許只是我的片面之詞,但我覺得,想要在一個行業裏走下去,穩定發展,首先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懷著熱情,腳踏實地。網頁下面的回答大多是在嘲諷題主,說他不適合這個專業,說他中二病。在我看來,此人的確是過於托大了,或者只是我見識短淺,也有那麽一種人童年時期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能然後邁向輝煌。然後我看到了一段回答。引用其中一句話:承認自己的位置才是走向更高目標的開始。找一個合適的目標。腳踏實地前進。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他的目標多大。而是看清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能力最大可達到的事業。在我看來,從大學生到工程師,經歷的蛻變不單單只有代碼的積少成多,量變引發質變,還有對待這個領域的心態,以及最重要的,項目經驗,動手能力。(還有就是脫發了,嗯,很大的問題)

第十六章

從小就被身邊的大人們教著,這個時代缺的是創新,你要有創新的精神才能贏。

創新一詞,在百度百科中有這麽一句話: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形式化。魯迅先生曾稱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對於創新,我們不難理解,但是,真正做起來,可謂是困難重重,現在的我們,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大膽的嘗試會活化我們的思維,增強我們的創新意識,然而,步入了社會之後,當我們找到了工作,很難有人會去說:我一定要創新,一定要讓老板服氣。如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例子很多,但成功的卻有點少,難道他們缺的是創新精神嗎?不,畢竟創新不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或許還會夭折,甚至沒有發揮創新本身的積極作用之前就失去其閃光點。

那麽,我們就不能去創新嗎?不,創新不一定非要是喬布斯的蘋果,不一定非要是牛頓的萬有引力,我們行業的創新,小到一部分代碼的修改,大到公司的轉型,這些或有利或有弊,但在可以實現的基礎上,推敲時機,推敲優勢之後,冷靜大膽而又下意識的上,才能做到不虧對自己的新想法。

那麽問題來了,問題三:我們能從創新得到成功的例子中得到什麽

戲劇與流行歌曲相結合,代表人物“李玉剛”

傳統樂器與現代音樂理念相融合,代表人物“林海”

這是兩個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的傳承之創新的成功例子。很明顯,他們得到了事業的成功,以及戲劇,傳統樂器在現代的成功傳承。

那麽,他們為什麽會成功,很明顯,首先是行業基礎相當紮實,李玉剛與林海二人是聞名國內外的大師。另外,他們能夠將想法付諸於行動之上。其次,不畏挫折,堅持自己的道路,即有韌勁。



讀《構建之法》之一,二,十六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