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設計模式- 結構型模式,裝飾器模式(5)

設計模式- 結構型模式,裝飾器模式(5)

bject 語法 函數 IT 裝飾 gof body 能夠 color

無論何時我們想對一個對象添加額外的功能,都有下面這些不同的可選方法。
? 如果合理,可以直接將功能添加到對象所屬的類(例如,添加一個新的方法)
? 使用組合
? 使用繼承
與繼承相比,通常應該優先選擇組合,因為繼承使得代碼更難復用,繼承關系是靜態的,並且應用於整個類以及這個類的所有實例(請參考[GOF95,第31頁]和網頁[t.cn/RqrC8Yo])。
設計模式為我們提供第四種可選方法,以支持動態地(運行時)擴展一個對象的功能,這種方法就是修飾器。修飾器(Decorator)模式能夠以透明的方式(不會影響其他對象)動態地將功能添加到一個對象中(請參考[GOF95,第196頁])。
在許多編程語言中,使用子類化(繼承)來實現修飾器模式(請參考[GOF95,第198頁])。

在Python中,我們可以(並且應該)使用內置的修飾器特性。一個Python修飾器就是對Python語法的一個特定改變,用於擴展一個類、方法或函數的行為,而無需使用繼承。從實現的角度來說,
Python修飾器是一個可調用對象(函數、方法、類),接受一個函數對象fin作為輸入,並返回另一個函數對象 。這意味著可以將任何具有這些屬性的可調用對象當作一個修飾器。在第1章和第2章中已經看到如何使用內置的property修飾器讓一個方法表現為一個變量。在5.4節,我們將學習如何實現及使用我們自己的修飾器。
修飾器模式和Python修飾器之間並不是一對一的等價關系。Python修飾器能做的實際上比修飾器模式多得多,其中之一就是實現修飾器模式

class Foo(object):
    def f1(self):
        print("original f1")

    def f2(self):
        print("original f2")


class Foo_decorato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ecoratee):
        self._decoratee = decoratee

    def f1(self):
        print("decorated f1")
        self._decoratee.f1()

    
def __getattr__(self, name): return getattr(self._decoratee, name) # 這個不是delegation麽 u = Foo() v = Foo_decorator(u) v.f1() v.f2()

設計模式- 結構型模式,裝飾器模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