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在MWC發布史上最尬AI手機,LG下一步可能想放棄全球手機市場

在MWC發布史上最尬AI手機,LG下一步可能想放棄全球手機市場

LG

在今年的MWC大會前夕,三星新機S9幾乎包攬了中國手機行業80%的關註度,不過同樣來自韓國的LG卻相對遇冷。LG每年都會在MWC左右發布旗艦機,今年則帶來了主打AI功能的LG V30s ThinQ。

技術分享圖片

中國媒體對ThinQ的冷淡也在意料之中,畢竟LG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節節挫敗,近半年來還反復傳聞已經退出中國手機市場。

坦白講,要不是因為ThinQ加入了AI技術,筆者可能完全不會想起LG這個品牌。

靠AI改善軟件缺憾,本該是LG最好的機會

詳解ThinQ產品之前,我們可以先簡單看看LG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原因。關於這一問題已經有很多詳盡分析,比如LG在中國市場營銷上出現失敗,沒能貼近消費者,包括市場份額被小米、榮耀、華為等國產品牌擠壓,以及產品設計創新乏力等等。

但我們關註的是,在產品本身上LG不光出現過硬件設計上的不足(如G4僅為3000毫安的電池),也有很多消費者反映的問題指向了LG在軟件上缺憾。

案例一,G5和小米5、三星S7系列一樣應用了驍龍820,但在同樣的硬件環境下,G5的發熱、卡頓現象更為嚴重。用戶在自己root或安裝後臺監測後有所改善。

案例二,LG手機在中國市場沒落的時間點,和小米、錘子等在ROM和UI方面較為突出的產品的興起時間點非常接近,在2010年,LG甚至在當年的MWC上公開表示不會像三星那樣開發應用系統,LG 手機制造主管 Skott Ahn 甚至預測,現在手機操作系統實在太多,未來幾年將會汰弱留強,只會余下三個操作系統。幾年過去後,中國大部分安卓用戶已經習慣了高強度優化的系統,但LG僅僅在去年才升級出一套比較像樣的UX 6.0+。

技術分享圖片

在AI開始入侵手機行業時,也進一步印證了消費者們已經厭倦了硬件上的微創新,花式換外殼、雙攝像頭、曲面屏,到今天的全面屏,幾乎沒有一款手機能夠憑借硬件上的改變脫穎而出。反倒讓人們開始關註AI可能在軟件上早就的變化,比如智能拍照和人臉識別等等功能。

不能語音交互的智能音箱?這事也就LG幹得出來

雖然把升級的重點放在了AI上,但我們對ThinQAI功能的評價只有個字:乏善可陳。

ThinQ把AI相關功能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圖像、拍照方面的AI Vision,另一類則是語音方面的AI Voice。

在AI Vision上,LG提供的基本是基於相機的功能。通過圖像識別分辨出拍攝對象的AI CAM、識別QR碼物品電商信息的QLens以及幫助弱光攝像的明亮模式。

在AI Voice方面,LG的QVoice基本是Google Assistant的定制版。設定了一個包含50個功能的語音指令集,通過Google Assistant調用一些手機常用功能。

而這些竟然就是ThinQ在AI方面全部的更新。

技術分享圖片

其實從15年左右,LG就提出過要開始註重人工智能,推出了人工智能子品牌“ThinQ”和人工智能引擎“DeepThinQ”。到今天,LG一共推出了三款ThinQ產品,智能變頻空調系列、不支持語音交互的智能音箱和這次的手機。

LG的智能音箱SmartThinQ Hub這裏一定要單獨拿出來批評一下,在2015年末2016年初,智能音箱泡沫還沒湧起、很多人不知物聯網為何物時,LG就提出了讓音箱作為物聯網的入口。不過當時LG的方案是,用藍牙連接手機-音箱-家電,對空調溫度等信息進行控制,同時音箱的還承擔了通知用戶了作用——比如洗衣機洗完了衣服,音箱就會發出聲音提醒用戶。

顯然,這樣的控制平臺需要與全套新款LG家電配合才能有效,和大多數物聯網入口一樣,LG沒能靠這款音箱掀起什麽波浪。甚至在17年智能音箱大火時,都沒有對SmartThinQ Hub進行語音交互方面的更新。如今再看看使用著Google Assistant語音功能的QVoice,看來LG已經徹底放棄語音交互了。

LG的MWC垮臺秀,證明了AI真的沒有補習

現在MWC如此重要的時機,LG拿出了一款如此讓人失望的人工智能手機,只能說LG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垮”了。就像一位老前輩去參加選秀比賽,表現卻出人意料的一場比一場差,到最後連自己都失去了努力的意向,在五光十色的舞臺上草草收場。

LG的這場垮秀似乎告訴了我們:AI沒有補習,入場券可能已經派發完畢了。

光從手機AI來說,華為/榮耀以及蘋果這幾個在AI方面下手更早的品牌都使用了自研芯片,用來配合AI巨大的計算需求。在下一梯隊的三星,也推出了語音助手Bixby。和谷歌手機一樣,從語音交互方面扳回一城。

而LG至今還使用著高通的二線產品驍龍835,就連高通最近推出的包含軟硬件兩方面的AI引擎,首批使用用戶也沒有LG的份。

時間拖得越久,LG想要趕上其他人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像高通那樣從商湯、曠視購買技術,或犧牲利潤換上更好的芯片。對於LG這樣體量巨大的集團企業來說,做出這些抉擇將是一個痛苦又漫長的過程。但技術的發展不會等待任何人,現在想往AI方向發展的絕不僅僅是手機廠商,還有大批的應用產品。等到有一天LG手機因不能承擔太多計算,只能使用閹割版應用時,LG可能需要考慮一下放棄全球手機市場這件事了。

技術分享圖片

其實LG在硬件的表現上一直都不差,在曲面屏、全面屏和模塊化電池上都有過創新,曾經的2K屏幕也十分驚艷。只是如今消費者對軟件的期待,剛好踩到了LG的弱點上。

但在商業上,一切的不幸運往往都來自於準備不足。LG如果采用在AI方面表現更好的驍龍845,在提高算力的同時解決以往軟件上的弱點。可惜LG選擇了一條相反的路。

希望LG這款世上最尷尬AI手機可以給位於市場邊緣的手機廠商(此處點名索尼)一些提醒:AI不是一張想貼就貼的標簽,而是飽含著寶藏和危險的挑戰。不管怎樣選擇,請給自己和技術都留一點尊重。


在MWC發布史上最尬AI手機,LG下一步可能想放棄全球手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