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能來襲,銀行櫃臺你還去嗎

人工智能來襲,銀行櫃臺你還去嗎

cmd

你有多久沒去過銀行了?“刷臉取款機”試過沒有?你敢把錢交給機器人打理嗎?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科技在金融業的應用,正在悄然改變你我的金融生活。這些“黑科技”帶來了便捷、高效、舒適的體驗,讓原本頗受詬病、甚至冷冰冰的金融機構服務有了溫度。

多地銀行升級設備

實現“刷臉取款”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現了“刷臉取款機”,農行、招行、建行等多家銀行都紛紛升級ATM設備,實現不帶銀行卡也能“刷臉取款”。據悉,“刷臉取款”這個“黑科技”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通過紅外雙目活體檢測,現場比對身份證照片完成客戶身份識別,驗證客戶銀行卡交易密碼後即可取款。

“來自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威脅將改變‘後端辦公室’,未來5年內,銀行業30%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花旗集團前CEO潘偉迪近日表示。

不少崗位被機器人替代

更貼近生活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金融崗位被機器人替代。半年報數據顯示,五家國有大行的網點在上半年共減少162個,基層櫃員減少達27104人。股份制銀行的櫃員人數同樣出現較大幅度減少。中信銀行的中報表示,減員的對象大部分來自網點運營人員,順應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上半年通過業務集中上收、網點服務配套調整等系列舉措,節約網點運營人員1832人。

“上次辦理出國簽證去銀行打印了一次資金流水單,已經一年多時間了,後來就沒去過銀行網點了。轉賬、信用卡還款或者買理財產品等業務都可以通過網銀、手機銀行輕松搞定了。”上海市民楊小姐說。

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體驗,沒帶錢包只帶手機出門,付款也能“暢通無阻”,支付寶、微信錢包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迅速分流了傳統的現金支付、信用卡支付方式。

億歐智庫的報告認為,智能金融將驅動金融業態不再局限於“金融”標簽,而是轉變為一種深入各場景的生活標簽,擺脫以往“高冷”的形象,變得更貼近生活。

以往買保險可能要去保險公司櫃臺或者請保險代理人,現在花幾秒鐘時間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就能買一份保險,理賠的時候更不用到保險公司跑一趟,直接手機端申請,幾秒鐘就能到賬。

“黑科技”甚至能理財

未來生活更精彩

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的應用下,你甚至還可以把錢交給機器人來打理。比如宜信公司推出的“投米RA”機器人就是根據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主觀風險偏好和客觀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理財目標,通過後臺量化算法給用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最優資產配置組合。

將閑置資金用來買“寶寶類”貨幣基金產品,每天獲得一定的理財收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但產品眾多、收益不同,人工選擇費時費力,科技金融公司已經解決了這一痛點。

而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適合買什麽樣的保險組合,不需要再去保險公司或者向保險代理人咨詢,太平洋保險最新推出的人工智能保險顧問“阿爾法保險”可以在線就替你測算出來。

http://www.cmdmingling.com/post/655.html

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技術總監李小龍表示,人工智能是讓普通用戶可以享受智能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用人工智能來驅動的金融生活未來將更為精彩。

人工智能來襲,銀行櫃臺你還去嗎-電子數碼-CMD導航網


人工智能來襲,銀行櫃臺你還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