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殺向全球的共享單車,最後真能有所作為嗎?

殺向全球的共享單車,最後真能有所作為嗎?

共享單車

技術分享

縱觀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之路,在牛X到一定規模後,“出海”幾乎成為必然的“套路”。比如阿裏、騰訊等巨頭在海外玩得天翻地覆,小米、一加等在海外艱難前行也要咬牙堅持……之所以對“出海”辣麽青睞,自然有諸多好處——為在全球立足做好準備、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反哺國內市場……而現在流行的,是在國內立足未穩就急不可耐地殺向全球——最典型的就是共享單車。

包括摩拜、ofo、oBike、小藍單車等在內的國內共享單車企業在國內鏖戰未止,就已經大張旗鼓地進軍海外市場。而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就目前來看,也是呈現兩極分化之勢。在國內尚未真正實現盈利的共享單車,在全球市場能真正有所作為嗎?

殺向全球!共享單車著急去“制霸”

今年8月30日,摩拜單車宣布正式進入泰國,率先在曼谷投入運營。對於摩拜來說,泰國既是其國際化戰略的重點市場之一,也成為其開辟東南亞市場的突破口。至此,摩拜已經在英國曼徹斯特、索爾福德、日本福岡、劄幌、意大利米蘭和佛羅倫薩等多個海外城市“落地生根”。而包括國內的眾多城市,摩拜計劃在年底進入全球200個城市。

一向與摩拜單車打對手戲的ofo小黃車自然也不會示弱——就在8月27日,ofo小黃車首次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投放單車。而奧地利也成為繼中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之後,ofo小黃車進駐的第九個國家。據悉,到2017年底,ofo計劃,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並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

再加上oBike、小藍單車等,國內共享單車企業一直在加快殺向全球市場的步伐。其實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共享單車雖然不是在國內首創,但卻是在國內真正成長起來。在海外市場中,並沒有真正能與摩拜單車、ofo小黃車等相抗衡的海外企業。為此,它們殺向全球的過程,其實也還是國內企業的“窩裏鬥”,想要爭奪全球共享單車行業的制霸權。

褒貶不一,共享單車遭遇“冰火兩重天”

但共享單車在出海的過程中雖然打著“低碳出行”、“綠色出行”、“打通最後一公裏”的旗號,卻遭遇到“冰火兩重天”的待遇,海外用戶對其褒貶不一。小藍單車今年1月未經允許在舊金山投放2萬輛單車,舊金山監事會負責人佩斯金稱其為“公害”,威脅對這家“傲慢”的科技公司采取法律行動。

而在新加坡,人們對中國共享單車企業投放的3萬輛共享單車有著頗多微詞,甚至有些人將這些單車視為“威脅,因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已經影響到公關秩序。而在摩拜單車今年6月份登陸英國曼徹斯特後,也有部分單車遭到嚴重破壞。

當然,我們也應該理解作為新生事物,共享單車肯定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即使是在國內,共享單車在剛剛誕生的時候,也遭遇到太多的損壞事件和抵制。在國外遇到類似的情況,也實屬正常——畢竟部分“歪果仁”的素質也並不是那麽高。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海外用戶逐漸接受共享單車後,褒貶不一的情況極有可能會轉向正面。比如摩拜公司負責拓展國際業務的副總裁克裏斯·馬丁就表示,喜歡共享單車的曼徹斯特人要多得多。甚至有報道稱,有人會擦拭共享單車,或者跳進運河把車子拖上岸。

要想有所作為,需事先真正的“本土化”

共享單車要想最後真正有所作為,除了扭轉海外用戶的觀念之外,也要重視當地的交通、公關資源等情況。比如相比在國內共享單車的橫行無忌,在海外某些地方單車的騎行有著嚴苛規定。比如在美國一些地方法律規定,騎車人需佩戴頭盔等護具,且自行車需配備有照明燈。而這些,也給共享單車在海外的本土化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調整性和可塑性。在吃了閉門羹或者飽受詬病之後,共享單車企業也在改變自己殺向全球市場的策略。比如摩拜單車已經不采用小藍單車等企業此前“不告而行”的策略,而是在投放前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讓政府來決定投放數量及發布停車指南的時間。

這樣一來,就不會忽視、挑戰當地政府。也不會遊走在灰色邊緣的情況下壯大起來再“逼宮”當地政府去獲得認可,而是會讓當地政府意識到共享單車的可行性,在遵守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發展。

共享單車企業在海外進軍的過程中,還會遇到支付問題——“歪果仁”對手機掃碼支付還不是很熟悉和認同,更會遇到押金、盈利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能通過很多方法逐一解決的。只要哪家共享單車企業解決問題快、準、狠,就能實現“制霸”的目標。而在最後,國內的共享單車企業也會在全球範圍內真正有所作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殺向全球的共享單車,最後真能有所作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