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能會促成一張基於物聯網可自主處理的數據互聯網絡

人工智能會促成一張基於物聯網可自主處理的數據互聯網絡

雲計算 物聯網 邊緣計算 移動互聯

雲計算——信息和數據爆炸的自然產物

互聯網發展至今,總結下來大概經歷了這麽三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分別是IT時代、ICT時代、DT時代。IT時代可以理解為桌面時代,那個時候網絡剛起步發展,人們只是通過桌面機進行簡單的信息展示或者獲取,雖然很多設備當時都處於脫機狀態,但通過有限的聯機設備,也讓人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魅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企業借此踏上了互聯網征程,也有很多已經成為了互聯網企業巨頭;ICT時代是一個通信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和依賴的時代,也是互聯網朝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人們從簡單的信息展示和獲取逐漸過渡到了信息交流,例如當時的博客、小站、空間等,人們可以發布自己的信息到網絡上,同時別人也可以跟你進行簡單的評論交流。伴隨著這種信息交流帶來的無限想象和沖擊,網絡信息量成指數增長,同時也正式步入DT時代,也就是數據時代,人人都是網絡編輯,人人都是網絡的主人,都在不斷產生新的信息和數據,因此也產生了一個名詞叫自媒體,極具代表性的就是微博、微信、融媒體等。


那麽伴隨著這種短時間內的信息爆炸,帶來了兩個新的問題,一個是數據傳輸問題,一個是數據處理問題。幸運的是通信技術的發展是相對理想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那麽剩下的就是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了,以往的那些分散的計算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如此大規模的數據處理需要了,計算資源集中化成為新的訴求,而雲計算的提出,為集中化的計算資源貼上了分布式的標簽,利用底層的虛擬化技術,利用分布式的集中計算,不但節省了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效率,一時間,雲計算風靡全球,後端雲化成為了互聯網產品的標配。


物聯網——網絡融合及發展的必然趨勢

技術分享


距離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但任何一個新興技術的發展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網絡發展亦是如此,因此距離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到來還是會有一段時間,但是這個趨勢是改變不了的。從幾年前可穿戴設備概念的提出以及產品的推出,標誌網絡的發展正式邁上了朝向物聯網的高速公路。近兩年來,人工智能的聲音此消彼長,不得不說,如今的人工智能確實有了很大的飛躍,比如谷歌的“阿狗”,目前的確無人能及;比如百度的小度機器人,確實能完成很多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設備,使得人類在機器面前變得越來越透明,越來越沒有隱私。

技術分享

不可否認,雲計算技術在當今互聯網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基於物聯網或者萬物互聯這樣的智能網絡時代的目標,雲計算其實是有它自己的不足之處的。因此,才會有霧計算、邊緣計算的提出。從字面來理解,霧計算和邊緣計算似乎與雲計算背道而馳,一個更偏向於遠端計算,一個則更偏向於本地計算。其實這些概念的提出,就是因為物聯網的發展,可以說霧計算和邊緣計算會給物聯網插上騰飛的翅膀。為什麽這麽說呢?由於當前的網絡現狀,所謂的人工智能設備、可穿戴周邊設備並沒有實際的自主處理能力,都是需要將數據通過藍牙或者其他傳輸方式傳送到手持終端設備上進行統計、然後傳送到雲端進行集中處理和分析,最近將結果返回到手持終端,然後由人來通過手持終端發送指令到這些智能設備上進行操作。這樣的模式會嚴重影響設備的效率,特別是在一些特殊行業,比如醫療行業,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數據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最終才會拿到診治方案,可能會造成最佳救治時間的延誤;而且未來物聯網時代物體和設備之間自主進行數據交換和處理,自主動作是必然的,因此邊緣計算和霧計算是在這樣的訴求和背景下應用而生的。

技術分享

霧計算是介於雲計算和邊緣設備之間的,而在下一代計算平臺出現前,擔任霧計算角色的設備無疑是人們的手持終端設備,可以看作是智能終端設備和雲計算中心的一個橋梁,負責智能終端設備上行數據的統計及簡單的處理分析,而且甚至可以做到眾多手持設備共同協作,形成一個雲計算中心之下的分散化的計算平臺,我認為在手持設備計算性能過剩的情況下,廠商這麽做是完全有可能的。到那時,你的手持設備可能就是別人的智能設備的邊緣計算設備,這或許也會開創一種新的共享計算模式。

邊緣計算為智能終端設備之間的自主交流提供了可能,不需要人為幹預,不僅提高了效率,配合機器學習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的支撐,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就會到來,到那時整個互聯網會形成三張主要網絡:基於集中化數據中心的雲計算網絡、基於移動互聯的霧計算網絡、基於智能終端設備的邊緣計算網絡,而人們的生活或許更多的會與設備相伴。

人工智能設備和產品技術會促成一張基於移動互聯平臺的可自主處理的數據互聯網絡!

詳情請訪問我的博客站:廢柴博客

本文出自 “廢柴博客 | fcblog.cn”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feichai.blog.51cto.com/11061751/1942679

人工智能會促成一張基於物聯網可自主處理的數據互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