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宅經濟到空巢青年,“空虛”為何成互聯網金礦

從宅經濟到空巢青年,“空虛”為何成互聯網金礦

bilibili 互聯網 大本營 年輕人 大時代

技術分享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臉書正躊躇滿誌地施行下一個十年計劃:基於線上的全球性社區。準備徹底改變現在的社會架構,復刻出一個全新的“虛擬社會”。而近日,人數達5000萬的 “空巢青年”一族成為互聯網熱門關註群體。從此前的宅之一族到空巢青年,愈發龐大的群體讓“空虛”成為互聯網金礦。作為目前及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無論是宅男腐女,還是空巢青年,都將趕上一個新的變革大時代。

激進發展背後,為何透露出空虛

此前,宅男腐女的數量雖然十分龐大,但一直沒有準確的數字統計。但他們創造出的宅經濟可是實打實的——動漫影視、周邊、模型、遊戲、宅舞、社交群組,每年的消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僅在日本,宅經濟就高達1500億元。而在國內,“宅之一族”的勢力也是越來越龐大——被認為是宅文化大本營的bilibili網站估值或已經達到10億美元!

如今,5000萬空巢青年群體的出現,可以看做是“宅之一族”的進一步演化。這一群體主要是以80後、90後為主,而與很多能夠宅在本地家中的年輕人不同的是,空巢青年往往是在外地漂泊。據了解,1.8億90後中有3000多萬90後在異地單身漂泊,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在城市中遊走……。

宅之一族、空巢青年群體激進地壯大,背後有著深刻的經濟、人文等因素,但總體來看,他們透露出來的氣息都是比較“空虛”。較小的生活半徑、線下較窄的交際圈等,讓他們對現實社會提不起興趣,心裏也缺乏安全感。

互聯網成“基礎設施”,“三觀”在躁動時代變革

而要填補這種空虛,只能是依賴於互聯網。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衍生出的包括影視、直播、遊戲、社交等多元娛樂方式,成為他們的“精神花園”。甚至就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成為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設施”:肚子餓了上網叫外賣;出門有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想吃大餐就網上團購;生病了也能在線購買藥品;網上各種娛樂方式填補精神空虛;尋找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其他人組成興趣小組……

從某個角度看,這些行為與臉書想象中依托於互聯網,在群組的基礎上,去構建一個超脫於現實國家概念的全球性社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基礎設施、娛樂/工作設施等都被互聯網化之後,無論是宅之一族還是空巢青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都在發生極大變化。互聯網上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讓每個年輕人都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宿,迅速形成特有的“三觀”,完成個性的再塑造。

在世界觀上,他們或許會混淆真實、虛擬世界之間的不同,不能辯證地去看待這個世界,甚至將虛擬世界當做依靠。在價值觀上,自小在傳統教育中樹立的對人和事的價值判斷,將因為沈溺於虛擬世界,受到群組、信息等影響而二次嬗變。在人生觀上,也將受到極大沖擊,其表現就是群體性人生觀與個體性人生觀產生沖突。

互聯網帶來的是一個躁動的時代,年輕人尤其容易受到影響。“三觀”在這個躁動時代發生的變革,將影響數代人。或許再過十年、二十年看,當下的各種傳統、新潮觀念都會被顛覆。

互聯網替代了人們生活,又造就出“虛擬生活”

互聯網的出現,除了衍生出多重服務、工作、娛樂新方式外,也出現了眾多新群體。由宅男腐女構成的“宅之一族”,就是最典型的依托於互聯網而成的新群體,且讓宅經濟狂飆突進。而從宅之一族、空巢青年等群體大面積地出現不難看出,互聯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毋庸置疑,互聯網已經能夠代替人們當下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重要性還在進一步展現出來——去造就出“虛擬生活”,成為一張徹底覆蓋所有人的大網。

臉書試圖打造的全球性社區,是在激進地著手建立一個“虛擬帝國”。在這個“虛擬帝國”中,不僅涵蓋了虛擬人物、虛擬環境,甚至還將虛擬自拍等虛擬社會行為等“一網打盡”。在《我的世界》這款遊戲中,玩家能夠腦洞大開地創造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在未來的線上全球性社區,則是現實社會的完全映射和復制。

宅之一族、空巢青年等群體,已經在率先踐行完全融入互聯網這一社會必然的發展方向。當互聯網造就的“虛擬生活”在未來成為現實後,其實所有的人都已經習慣虛擬的社會架構,互聯網也就和水、空氣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支撐。(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從宅經濟到空巢青年,“空虛”為何成互聯網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