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遊戲資訊 >【潘德的預言】幾何之美的具現:凱涅堡原型簡介

【潘德的預言】幾何之美的具現:凱涅堡原型簡介

凱涅堡:

凱涅堡是隸屬於烈獅王國的城堡,坐落於峭巖灣以南,與菲爾茲威相鄰。它可能是潘德大陸所有城堡中在幾何學的意義上最為整齊美觀的一座,通過其標誌性的同心雙層城牆與對稱式佈局,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發現這座城堡在設計時與現實中博馬里斯城堡的緊密聯絡。與現實中的博馬里斯城堡相比,凱涅堡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最內層增設了一座方形主塔以及外層城牆上缺少了蘭費斯門,除此之外就只有建模時細節上的些微差異而已(就個人來說塔樓的位置還可以再往外挪一點這樣可以凸出牆面形成交叉火力,但這也就僅僅只是雞蛋裡挑骨頭罷了)。


博馬里斯城堡:

博馬里斯堡坐落於威爾士西北部的安格爾西島,以其選址地博馬里斯鎮命名。作為1282年起愛德華一世對北威爾士征服計劃的一環,城堡的籌建工作很可能從1284年即已展開,但因資金匱乏之故,城堡真正開始動工時已然是1295年了。


博馬里斯城堡坐落於由冰磧物及其它沉積物形成的海岸上,地面高度近似與海平面平齊。修築這座城堡所需的石材大部為安格爾西本地石材,於施工地點10英里(16公里)範圍內就地開採,但也有部分石材源自海運(譬如從彭蒙的石灰岩採石場運來的石灰岩)。這些石材中混雜有砂岩、石灰岩和綠色片岩,城堡在建造的過程中並沒有刻意地對這三者進行區分,但由於1298年城堡建設暫停後片岩不再使用的緣故,最終只有在最開始建造的低層區域才可以找到片岩的痕跡。

城堡的整體可分為內庭和外庭兩個區域,其內牆與外牆呈同心佈置,且在幾何學上近乎完美地對稱,這樣的設計為它贏得了諸多美譽:歷史學家阿諾德·泰勒 (Arnold Taylor) 就將博馬里斯堡描述為英國“對稱同心設計的最完美典範”,且多年來,它始終被視為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儘管也有學者認為除作為軍事要塞外博馬里斯堡還具備行宮的職責,它自身設計的精巧仍然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獨特的藝術成就”“將13世紀雙層城牆設計與同心式佈局結合的典範”,具備“比例與石工之美”。


在規劃中,博馬里斯堡的外層城牆呈八面體,總共設有12座角樓,在外牆的南側設有被稱為“海濱之門”的主出入口,北側則設有蘭費斯門。外牆與內牆之間的間距約為60英尺(18米),在其上共設定有約300個射擊位,其中164個是射孔,在15世紀時期或是英國內戰時期時,有64個貼近地面的射孔被以防止敵軍反過來利用的理由封閉。

城堡的外側設有一圈與海洋直接相通的護城河,船隻可以直接從海上駛抵城堡的碼頭運送人員和物資,碼頭的位置與海濱之門所在的門樓相鄰,並在另一側得到了從外牆部分向外延伸,橫跨護城河,名為炮手之路的城牆的保護。炮手之路的城牆上設有一處平臺,空間足以安放一部投石機,海濱之門所在的門樓則由兩座塔樓組成,且設有箭孔、近射孔與吊橋。

與外牆相比,博馬里斯堡的內牆厚度與高度均有明顯增加,高達36英尺(11 m),厚則有15.5英尺(4.7 m),塔樓與門樓的規格也顯然大於外牆上的同類建築。以北門樓的規劃為例,其由兩座D型截面的塔樓並排組成,每座塔樓均有獨立的壁爐供暖。整座門樓高約70英尺(21米),寬約25英尺(7.6 米),預計將分為上下兩層,每層開有五處窗洞,南門樓的規格與北門樓相仿,但最終完工時的狀態與後者有所不同。除門樓外的六座角樓預期將建三層,每一座塔樓也同樣配備了單獨的壁爐,其中一座角樓不作為屯兵之用,而是在樓內設有供國王及其家屬使用的小教堂。

為了方便人員從在警衛室、臥室或是廁所*之間來往,博馬里斯堡在內牆的基部設有通道,與卡那封城堡的通道樣式十分相近。通過這樣一道圍牆,博馬里斯堡在內庭區域圍出了約0.75英畝(0.30公頃)的空間,城堡的住宿區就安置於此處,在規劃中沿內庭的東西兩側將建造住房和廚房等建築物,在如今的遺址裡也能找到壁爐安置的痕跡。理論上,在城堡完工之後,它可以容納國王王后以及王子王妃兩個家庭及其僕從們的入住。

*廁所在設計時考慮使用護城河的水流來沖刷穢物,但據說實際使用的效果不佳

遺憾的是,這座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十分漂亮的城堡從未真正地完工:最初的幾年,在聖喬治詹姆斯的指導下有大量人力被僱來修築城堡,但隨著愛德華一世發動入侵蘇格蘭的軍事行動,城堡的建設資金很快就被挪作他用。此後博馬里斯堡的建設工作雖然於1306年因擔憂外敵入侵而重新啟動,但最終依舊在花費了15000英鎊的巨資和24年時間仍未真正完工的狀態下迎來了句號。


原文內容摘譯整理自wiki詞條,有錯漏之處請不吝指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aumaris_Ca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