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擠走 TikTok,拿下蘋果、谷歌雙榜:Meta 用 Oculus Quest 2 給國內 VR 元宇宙上了一課

擠走 TikTok,拿下蘋果、谷歌雙榜:Meta 用 Oculus Quest 2 給國內 VR 元宇宙上了一課

Oculus Quest VR 頭顯 App 在 2021 年美國聖誕節期間“屠榜”了!

12 月 25 日,Oculus App 登頂了美國區蘋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商店的免費下載榜,打敗了 TikTok、Instagram、YouTube 等社交軟體。

▲ Oculus 登頂美國區蘋果 App Store 榜單

Oculus 應用程式是 Meta(原 Facebook)旗下的 VR 頭顯 Oculus Quest 系列使用時必備的軟體,這同時說明聖誕節期間 Oculus Quest 系列的新使用者激增。

據美國科技媒體 Road to VR 報道,在連線 Steam 的 VR 裝置中,Oculus Quest 2 佔據 39.62%,遠超過 Valve Index 的 15.79% 和 HTC Vive 的 8.26%。從這些資料中,我們看到,至少在美國消費級 VR 頭顯裡,Oculus Quest 2 的地位暫時無人能撼動。

Meta 如何吸引新使用者參與 VR 體驗?消費級的 VR 頭顯是否開始“破圈”?Oculus App 登頂前後,Meta 有哪些新動作?在深入調查該現象的過程中,我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

罵的越慘,買的越歡

據國外資料機構 Sensor Tower 統計,從 12 月 22 日開始,Oculus App 在美國區蘋果 App Store 免費下載榜的下載量開始保持上漲的態勢,在 12 月 25 日時觸頂,拿到第一。隨後,Oculus App 的排名開始回落。

▲ 12 月 20 日-1 月 5 日,Oculus 在蘋果應用商店(上)和谷歌應用商店(下)的排名 來源:Sensor Tower

市場研究公司 KeyBanc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賈斯汀・帕特森(Justin Patterson)也透露,平安夜左右,Oculus 是五個國家的前五大娛樂應用之一,也是美國十大應用之一。

除了調研機構,一些遊戲開發者們也在社交媒體上開始“過年”,紛紛晒出自己作品的資料證實這一點。

VR 社交平臺 Rec Room 宣佈,在聖誕期間,60 小時內有超過 100 萬名 VR 玩家登入自家平臺。

VR 遊戲《Gorilla Tag》的開發商 Lemming VR 也表示聖誕期間的玩家數量激增,在聖誕節期間,有 34.4 萬名使用者登陸軟體,而之前最多隻有 2.6 萬,實現了近 15 倍的使用者增長。

VR 運動遊戲《Golf+》、VR 模擬器應用《Hand Physics Lab》等其他型別的廠商同樣晒出自己的資料單,加入到“過節”的隊伍中去。

▲ 小朋友佩戴 OculusQuest 2 玩《Golf+》

從多方渠道資訊看來,VR 頭顯 Oculus Quest 2 在聖誕節確實收穫不少新的使用者。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在 12 月 20 日,雅虎財經評選全球企業時,Meta 還獲得了“年度最糟糕公司”稱號,得到了高達 8% 的“最差”投票。

由此看來,罵歸罵,但是進入“元宇宙”,使用者可能還是會選擇 Oculus Quest 2,投向 Meta 的懷抱。

登頂蘋果、谷歌雙榜

自從高通 CEO 安蒙表示,Oculus Quest 2 的出貨量可能已經達到 1000 萬臺後,Quest 系列似乎就已經走在“破圈”的道路上。

比如說這次 OculusApp 獲得蘋果、谷歌雙榜單第一名,看起來似乎是出人意料的一次“攀峰”,但其崛起的是 Meta 從內容服務、硬體設施以及營銷策略三點密集佈局的結果。

Oculus 擁有豐富的 VR 內容庫,在遊戲方面有《Beat Saber》、《生化危機 4 VR》、《星球大戰》系列等等,不少國外網友都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討論第一次玩《Beat Saber》的感受,有趣、新鮮、快樂成為了其中較常見的詞彙。

▲ VR 遊戲《Beat Saber》

除了一些聯機遊戲,Meta 打造了官方的 VR 應用測試平臺 App Lab,可以讓開發者們自主開發一些有趣的小遊戲。

使用者不但能自己體驗 VR 遊戲的樂趣,還可以將自己在 VR 世界裡感受到的精彩片段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臺。

比如說,Oculus 使用者可以通過 Oculus App 和蘋果裝置的 MR 攝像頭拍攝使用者正在體驗的 VR 遊戲場景。

▲ 使用者通過 iPad 錄製 VR 內容

省去了複雜的拍攝步驟和對裝置硬體的高要求,Oculus 聯手蘋果為 VR 社交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也增強了使用者的社交黏性,還發揮了使用者創造力。

這些只是近期 Oculus 系統 v35 更新的一小部分,此外還新增了 Messenger 通話、雲備份等功能。一月一次的系統更新速度,同樣讓使用者感受到了 Meta 的誠意滿滿。

硬體設施上,儘管 Oculus Quest 2 已經發布近一年時間,但是驍龍 XR2 處理器、128G 的大記憶體以及 299 美金的價格,都讓其仍具競爭力。

作為一家社交平臺起家的科技公司,Meta 這次也為聖誕節的到來做足了宣傳。Meta 不但安排了 Quest Day 快閃活動,還發起了“邀請有禮”的活動。

▲ Meta 的 Quest Day 活動

同時,在 Oculus 官網上,各類教程一應俱全,如何玩、玩什麼、怎麼樣,Meta 都已經幫你安排好了,這些內容大幅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門檻。

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在不少 VR 廠商仍受“缺芯潮”影響時,Meta 仍保證了 Oculus Quest 2 一直處在“有貨”的狀態,這也透露出 Meta 較為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如此大量的投入也讓 Meta 收到了豐厚的回報。多方外媒在報道中都曾提及“現在,在哪裡都能看到小朋友聖誕節收到 Oculus Quest 2 後開心的畫面。”

社交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想要送朋友、送孩子、送父母,Oculus Quest 2 已經成為了熱門禮物之一。這次聖誕節 Oculus 的“出圈”,也讓 VR 頭顯的使用人群範圍開始走向了全覆蓋。

甚至,在這股熱潮下,有些此前對 Oculus Quest 2 觀感一般的使用者,也重新撿起角落裡藏灰的 Oculus Quest 2,開始重新探索 VR 世界。

想做殺手級應用?

由於各家 VR 頭顯廠商幾乎都不公開自家產品的出貨量,但多數 VR 使用者都會通過 Steam 平臺下載遊戲。Steam 平臺作為最大的 VR 遊戲平臺之一,統計其連線的 VR 頭顯資料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自 2021 年 2 月,Steam 首次在統計中增加 Oculus Quest 2 分類以來,除了 8 月出現下滑以外,Oculus Quest 2 每個月都保持著強勁漲勢。

2021 年 12 月,Oculus Quest 2 的份額從已 36.32% 漲達到 39.62%,再創歷史新高。而其他裝置,如 Pico、HTC 幾乎無較大變化。

▲ 2021 年 12 月連線 Steam 的 VR 裝置排行榜

造就了美國聖誕節 VR 熱潮的 Oculus Quest 2,會成為像 iPhone 一樣的“殺手級”硬體嗎?消費級 VR 頭顯是否處於爆發前夜?

國內 VR 技術研發和硬體裝置服務商 STEPVR 總裁郭成接受智東西採訪時稱:“iPhone 是在手機的基礎上做出一個計算終端,但 VR 頭顯本身沒有剛需,而未來能否成為使用者的剛需產品,需要看使用者的使用頻次。”

他提到對於消費級 VR 市場來說,使用者在 2021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使用了多少次 Oculus Quest 2,可能會比某個時期內使用者激增的數量更為重要。

一位相關行業人士同樣談道,目前 Oculus Quest 2 在美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都處於壟斷地位,除了國內市場部分廠商開始加碼消費級 VR 頭顯賽道,Oculus Quest 2 幾乎沒有對手。“價效比、硬體設施、內容生態上,Oculus Quest 2 都佔足了優勢。”

但他也表示,從另一方面來看,該現象也透露出目前的 VR 市場發展尚不平衡,中國和美國的發展速度較快,但整體上 VR 頭顯還沒有形成全球爆發的趨勢。

並且,他還講到目前 Oculus Quest 2 的優勢並非不可替代,隨著不同玩家的參與,Oculus Quest 2 或許很快將被替代。

目前來看,無論是索尼宣佈將要一款新的 PSVR,還是蘋果入局 VR 頭顯市場,越來越多的玩家參與其中,或許將形成新的局面。

結語:收割聖誕節戰場,Meta 成最大贏家

Meta 旗下的 VR 頭顯 Oculus Quest 2“乘著”聖誕節這股東風,擴大了自己的受眾群體。Oculus 登頂榜單的背後也意味著如今的 VR 裝置需求正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

雖然 Oculus Quest 2 在聖誕節開拓了部分新的使用者,但是從整體的消費級 VR 頭顯市場來看,VR 頭顯遠沒到爆發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體時代,Meta 軟體全家桶幾乎一直收割了大量的流量。Oculus 登頂榜單後,更加壯大了 Meta 對於社交網路的掌控力,甚至開始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社交網路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Oculus Quest 2 大獲成功的訣竅並非無跡可尋,豐富的內容生態,不斷更新的系統服務、價效比較高的硬體設施和有效的宣傳策略,這些都成為其成為聖誕爆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功的案例已經擺在了我們的眼前,國內的春節同樣即將到來,國內 VR 市場能否在國內復刻成功案例,哪家廠商能做國內的“破局者”,我們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