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資料庫-儲存管理器(pg)

資料庫-儲存管理器(pg)

儲存管理器的體系結構:

儲存管理器的主要任務:

  1. 緩衝池管理:緩衝池在PG中起快取作用,資料庫中的事務常常需要頻繁的存取資料,為了減少對磁碟的讀寫,在事務執行時,資料首先將會放入緩衝池中,PG設立了程序間共享的緩衝池(共享緩衝池)以及程序間似有的緩衝池(本地緩衝池)。
  2. Cache機制:將程序最近使用的一些系統資料快取在其私有記憶體中,其級別高於緩衝池。
  3. 悉尼檔案描述符管理:PG通過虛擬檔案描述符(Virtual File Descriptor,VFD)來對物理檔案進行管理,避免因為作業系統對程序開啟檔案數的限制出現錯誤。
  4. 空閒空間管理:用於快速定位到表文件中的空閒空間以便於插入新的資料,從而提高空間利用率。
  5. 程序間通訊機制(IPC):PG是一個多程序的系統,IPC用來在多個後臺程序之間進行通訊和訊息的傳遞,比如使用訊息佇列來同步程序產生的無效訊息,同事IPC還提供了對共享記憶體的管理。
  6. 大資料儲存管理:提供大物件和TOAST機制。大物件機制是一種由使用者控制的大資料儲存方法,它允許使用者呼叫函式,通過SQL語句直接向表中插入一個大尺寸檔案(圖片、視訊、文件等)。而TOAST機制則是在使用者插入的變長資料超過一定限度時自動觸發,使用者無法對TOAST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