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筆記-思科模擬器

筆記-思科模擬器

思科路由器

路由器儲存

RAMrunning-config(執行中配置)

NVRAM非易失儲存器:startup-config(啟動配置檔案)

Flash:存放Cisco IOS(思科作業系統),如果要升級系統,就應該將tftp中的檔案複製到flash中。

ROM:存放Mini-IOS,相當於啟動盤

存放Bootstrap,啟動引導,類似BIOS

路由器的介面:

廣域網介面(serial):光纖

區域網介面(ethernet):RJ-45

配置介面(console):RJ-45

介面命名:

全稱+介面號(serial0

全稱+插槽號+介面號(fastethernet0/0

Show version
命令

Configuration register 配置暫存器,修改值可以更改系統啟動順序

虛擬終端遠端連線

line vty 0 4

login

Password cisco

路由器預設是不能正常工作的,需要進行基本配置

1. 配置密碼、路由器介面、路由表

2. 配置密碼:使用者模式到特權模式密碼,如果要通過網路遠端登入,需要配VTY線路

3. 配置介面:配IP地址、開啟介面

4. 配置路由表

show interfaces:檢視埠命令,可檢視埠和協議是否匹配

MTU(最大傳輸單元),BW(頻寬),DLY(延遲),rely(應答),load(負載)

預設路由(預設路由)

ip route 0.0.0.0 0.0.0.0 [

目標網路]

路由協議分類方式

按配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按演算法分為:距離向量路由協議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混合型路由協議

按自治系統分為:內部閘道器路由和外部閘道器路由協議

按版權分:公有的路由協議和私有的路由協議

按子網掩碼分:有類路由協議和無類路由協議

按配置方法:靜態路由,預設路由和動態路由

路由專業術語:

管理距離(AD度量值(Metic,負載均衡

路徑選擇原則

路由匹配原則:

最精確匹配原則(選擇掩碼最精確的那一條路由)

“預設路由是最後的選擇”

RIP協議

距離向量路由協議的特點

l 每個路由器都不知道整個網路的拓撲結構,只知道與自己直接相連的網路情況,並根據從鄰居得到的路由資訊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然後週期性地發給自己的鄰居

l 實現和管理都比較簡單

l 收斂速度比較慢週期更新報文資料量大消耗較多的頻寬

l 為避免路由環路必須進行各種特殊處理

l 基於距離向量演算法的路由協議有:RIPIGRP(思科私有)等。

l RIP預設最高跳數(hop count):15預設30管理距離120h佳路徑按照hop count選擇

解決路由環路的幾種辦法

水平分割:從哪個介面學習到的路由資訊,不能原路發去。

路由毒化:第一個發現網路故障的路由器直接將該路由的距離設為無限大,然後向其他路由通告該訊息。

抑制(Hold-Down)計時:將壞路由標記為possibly down以使其他的路由能重新計算網路結構的變化。

觸發更新:當壞路由時立即向鄰居傳送更新

定義最大跳數:將壞路由跳數標記為16,並向鄰居傳送

RIP計時器:

路由更新定時器:30

路由失效定時器:180

路由抑制定時器:180

路由重新整理定時器:240

路由協議的配置

1. 啟用路由協議

route rip

2. 宣告網路

net 192.168.1.0

RIPv1v2的區別

Ripv1不支援無類,因為它在傳輸資料時不包括子網掩碼ripv2支援

V1採用廣播,v2組播;v2支援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v2支援手動彙總

即使在配置V2時沒有輸入掩碼,V2會自動獲取路由器介面的子網掩碼填入。

檢視ip協議命令show ip protocols

OSPF

l 對網路發生的變化能夠快速響應

l 當網路發生變化的時候傳送觸發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

l 支援VLSM

l 方便管理

Ospf路由表的形成過程

1) 傳送hello報文

2) 建立鄰接關係

3) 形成鏈路狀態資料庫

4) Spf(最短路徑優先)演算法

5) 形成路由表

Ospf的三張表(使用命令可以檢視)

鄰居表:鄰居路由器的資訊

拓撲表:也叫鏈路狀態資料庫

路由表:到達目標網路的最佳路徑

Ospf的區域概念:

1. 骨幹區域(area 0

2. 常規區域

(注意,所有常規區域必須和骨幹區域相連)

Ospf的選舉

Router IDRID路由器中最大的ip成為RID

作用?網路上的其他路由器和指定路由器(DR)構成鄰接關係,而不是它們互相之間構成鄰接關係。

BDR備份指定路由,與其他路由器(DR other)、DR構成鄰接關係,在原DR下線後將成為新DR

如何選舉?hello報文中優先順序最高的路由器會被選為DR,預設優先順序都是1。如果優先順序相同,那麼具有最高RID的路由器成為DR,次高的成為BDR。如果路由器優先順序被設為0,它就不具備選舉資格,只成為DR other

注意:後加入的高優先順序路由器若錯過選舉,將不會成為DR

配置單區域的ospf

Router ospf 程序號

network 埠具體ip 反子網掩碼 area 區域號

反子網掩碼=255.255.255.255-子網掩碼

Show ip protocols檢視啟用的路由協議

Show ip ospf [介面]檢視區域號和與此相關的資訊

Show ip ospf neighbor檢視每個介面上的鄰居資訊

Show ip route檢視路由表

VLAN

動態VLAN:使用一種劃分策略,自動分配VLAN

靜態VLAN:手動配置VLAN

交換機網路中的兩種鏈路:

訪問鏈路(Access links):可以承載一個VLAN

中繼鏈路(Trunk links):可以承載多個VLAN;資料幀在進入中繼鏈路時會新增VLAN幀標識(VID;中繼可以使單個埠同時成為多個VLAN的一部分;VLAN可以跨越多個交換機

(只有需要封裝VID的情況下才需要使用中繼鏈路)

(連線電腦的永遠是訪問鏈路,電腦網絡卡並沒有讀取VID的功能)

VLAN的運作

交換機上每一個埠都可以分配給不同的vlan

交換機預設每個埠都屬於vlan1(思科)

同一個vlan可以跨越多個交換機。

只有快速乙太網埠(100M+)可以配置為中繼埠。

幀標誌

Vlan的識別方法:

交換機間鏈路(ISL --思科獨有

IEEE802.1Q --公有

命令:

Show vlan 顯示vlan資訊

IP訪問控制列表(ACL

可基於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控制

Acl的應用

允許、拒絕資料包通過路由器。

允許、拒絕Telnet會話的建立。

沒有設定訪問列表時,所有資料包都會通過。

訪問列表三條基本原則:

l 按順序執行訪問列表中的每一行

l 一旦資料包與訪問列表某一行匹配遵照規定操作,不再進行比較

l 在每一個訪問列表的最後一行都有隱含“deny(拒絕)”。

標準

l 只檢查源地址

l 通常允許、拒絕的是完整的協議

擴充套件

l 檢查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l 通常允許、拒絕的是某個特定的協議

進方向和出方向

出方向:先檢查路由表,再檢查ACL

訪問列表配置指南

基於某一協議在某個介面的某個方向上只能有一個訪問列表。

將更特殊(精確)的測試放在訪問列表的最前面。

任何時候訪問列表新增新條目時,將把新條目放置到列表末尾。

不能從訪問列表中刪除某一行。只有命名訪問列表例外。

每個列表應當至少有一個允許語句,否則將會拒絕所有流量。

先建立訪問列表,然後將列表應用到某個介面。

訪問列表過濾通過路由器的流量,但不過濾路由器自身產生的流量。

IP標準訪問列表儘可能放置在靠近目的地的位置。

IP擴充套件訪問列表儘可能放置在靠近源地址的位置。

標準IP訪問列表的配置

a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permit|deny} source [mask]

access-group access-list-number {in|out}

路由器用在介面上,交換機用在VLAN

如何識別訪問列表號

標準:1-99

配置命令

Host 相當於使用萬用字元 0.0.0.0

Any 相當於使用萬用字元 0.0.0.0 255.255.255.255

VTY 虛擬通道訪問

access-list 20 permit 192.168.8.120 0.0.0.0

line vty 0 4

access-class 20 in

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

NAT的各種應用:

轉化內部LAN地址、複用內部地址、負載均衡和處理地址交叉。

三種類型:

動態NATPAT(埠多路複用),靜態NAT

靜態NAT配置

l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ip global-ip

建立一個本地地址和全域性地址的對映

l ip nat inside

指定一個內部介面

l ip nat outside

指定一個外部介面

PAT配置

access-list 10 permit IP 反子網掩碼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interface overload

動態NAT配置

l ip nat pool NAT 202.96.1.3 202.96.1.100 netmask 255.255.255.0.0

配置NAT地址池的名字以及IP地址範圍

l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 0.0.0.255

允許動態NAT 轉換的內部地址範圍

l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AT

配置動態NAT 對映

內部介面(inside--可以有多個,定義在VLAN

外部介面(outside--一條外部鏈路對應一個outside,定義在物理介面或者VLAN上(看廠家)

DHCP

Windows下搭建DHCP

1. 配置靜態IP地址

2. 在伺服器管理工具裡面新增“DHCP服務”

3. (開始選單中)開啟“DHCP控制檯”,新建一個作用域

4. 在作用域裡配置“地址池(開始IP+結束IP+子網掩碼)”和“作用域選項(路由器+DNS伺服器)”

使用網路裝置搭建HDCP

l ip dhcp pool [poolname]

配置dhcp poolname

l network [ip]

網路

l default-route [ip]

預設閘道器

l dns-server [ip]

dns伺服器

無線網路

無線APaccess point 訪問點)

無線控制器AD(無線網路的核心)

POE交換(帶有供電功能的交換機,可以使用網線供電給AP

無線網路除錯:

1. 配置網路IDSSID

2. 配置LANIP(區域網私有IP)和WANIP(上連線的網段IP

3. 配置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4. 配置認證方式

5. 配置DHCPIP、掩碼、閘道器、DNS

6. 配置預設閘道器(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7. NAT預設已經開啟,不需要除錯配置

DNS

windows下搭建DNS伺服器

1. 配置一個靜態IP

2. 安裝DNS服務

3. 新建一個DNS區域

4. 建立A記錄

5. 修改客戶機DNS(訪問DNS

驗證方法:三種

1. nslooup命令,看是否能將域名解析成IP

2. ping域名

3. 在瀏覽器位址列直接輸入域名,看是否能訪問

域名解析順序

本機快取

本機hosts檔案

dns伺服器

本機dns快取

ipcocnfig/displaydns

ipconfig/flushdns

本機hosts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

域名解析排錯

l 清除本地DNS快取

l 檢查Hosts檔案是否有錯誤的記錄

l 檢查客戶機配置

Ø 是否有配置DNS伺服器IP地址

Ø 配置的DNS伺服器IP地址是否正確

Ø DNS伺服器網路連線是否正常

l 檢查DNS伺服器上資源記錄

Ø 使用nslookup

l 檢查DNS服務是否啟動

WEB伺服器搭建

1. 配置靜態IP

2. 安裝WEB伺服器元件

3. 測試是否安裝成功(瀏覽器裡輸入本機IP/127.0.0.1

4. 新建一個網站(新建好的網站對應的資料夾和檔案),預設埠80

5. 配置網站IP繫結資訊(指定網站IP地址)

6. 配置預設文件(新增首頁檔名)

測試:在瀏覽器中測試結果(輸入網站的IP地址)

一、搭建一個利用IP地址訪問的網站

二、利用DNS用域名訪問網站

1. 繫結網站要新增主機頭(域名)

2. 配置DNSDNS伺服器對應區域裡新增主機A記錄,命名為WWW,繫結web網站IP

3. web伺服器首選DNS改為DNS伺服器的地址

三、在一臺伺服器上釋出多個網站

方法一:利用不同埠號

方法二:利用主機頭(域名)

方法三:利用不同IP地址1:一塊網絡卡繫結多個IP2:一個伺服器裡面安裝多塊網絡卡